雞排哥被央視點名了,這次是好名,是出圈。
![]()
國慶假期,景德鎮最火的不是陶瓷,而是一塊雞排。
雞排哥,這個從陶瓷廠下崗的小哥,靠著一輛三輪車、一個炸鍋,成了全網追捧的“頂流”。
![]()
短短幾天,從清晨炸到深夜,攤位前排隊的人比買iPhone的人還多。連央視都專門報道了他,說他是“勞動者的代表”“煙火氣的守護者”。
但人們往往只看到熱鬧的一面,很少有人設身處地替主角考慮。
爆紅之后,雞排哥其實挺累的。要說他能扛住風頭,確實不容易。面對鏡頭,他沒有飄飄然,反而三句話離不開感謝:“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成功,是你們一直支持我,是你們把攤子捧起來的。”
值得一提的是,國慶小長假的最后一天,雞排哥發視頻向廣大粉絲朋友們道歉稱:“感謝大家來景德鎮買雞排,天氣熱讓你們排幾個小時隊,真不好意思。”“這幾天工作強度太大,明天(10月9日)想休息一天,之后用更飽滿的狀態迎接大家,親愛的朋友們別跑空。”
有網友說,雞排哥不像“網紅”,更像隔壁大哥,話不多但實誠。沒錯,就是這種“煙火味”讓他火了。
但流量是雙刃劍。爆火后,雞排哥的攤位成了“景點”,主播、游客、黃牛全來了。有人代購溢價賣雞排,有人直播蹭熱度,比雞排哥賺得還多。假冒賬號、盜用名義賣周邊的“李鬼”也跟著冒頭。甚至有網友開玩笑:“排隊兩小時,吃雞排三分鐘,拍照發朋友圈一整天。”
![]()
面對這些,雞排哥的選擇很清醒。他沒有借機漲價、開連鎖、直播帶貨,而是低調注冊了自己的餐飲管理工作室。有人質疑他是不是要“割韭菜”,而在我看來,他只是想保護自己的品牌,保護勞動成果。
他說得很實在:“我自己都不吃的東西,肯定不會賣給大家。”他寧可限購,也不讓黃牛鉆空子。有黃牛把票炒到了150元一張,雞排哥表示黃牛行為“完全違背初心”,他強硬的表示:“下次再發現賣號行為,我肯定報警!”
![]()
其實,雞排哥不是唯一一個經歷流量風暴的小人物。山東的拉面哥,就是典型案例。拉面哥靠一碗三塊錢的拉面,二十年沒漲價,火遍全網后,一度成了“網紅朝圣地”。
但爆火后,他的生活也變得不再安穩。排隊、直播、拍照、蹭流量,各種人蜂擁而至。生意越做越累,生活反而被打亂。很多人感慨,流量給他帶來的,不全是祝福。
雞排哥顯然吸取了前人的教訓。他從不把“紅”當作理所當然,也不把“流量”當成萬能鑰匙。他更在乎的是攤前的那點人情味和顧客的信任。
央視點名后,他第一反應不是激動,而是感恩,說“鏡頭外藏著你們每一位支持我的朋友”。
他明白,自己的優勢不是攤子的大小,也不是粉絲的多少,而是“面對面地認真對待每一個顧客”。這在今天的快餐社會,太稀缺了。
![]()
現在的互聯網,制造“爆紅”容易,守住“長紅”卻很難。許多火過的小吃攤火了一陣后,要么被黃牛攪黃,要么被直播帶貨帶偏。連那些明星餐飲品牌,也可能因為一次翻車迅速跌落神壇。
雞排哥沒有趁熱打鐵搞連鎖、賣周邊、簽代言,而是選擇“休息一天”,并且成立了工作室,慢慢沉淀。這其實不是保守,而是一種真正的聰明。他說得好:“三五天賺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三百六十五天。”
雞排哥的故事,其實折射出了當下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悖論:大家都在追求新鮮感,都喜歡煙火氣和真誠,但真正能守住初心的,太少太少。流量能把一個普通人推上風口浪尖,也能迅速讓人跌下神壇。你能火靠的是運氣,能長久靠的還是本分。
其實“雞排哥現象”不是雞排的勝利,而是真誠、實在、認真做事的勝利。他沒有讓流量決定自己的人生節奏,也沒有對粉絲許諾什么“財富神話”。他更像是現代社會里的一股清流:不被焦慮裹挾,不被功利誘惑,做自己擅長的事,服務好顧客,守住小生意的底線。
在這個誰都可能一夜成名的時代,真正難能可貴的,是守住本心、穩穩當當做事的能力。流量可以帶來一時的熱鬧,但只有信任和本分,才是生意長久的底氣。不管你是賣雞排,還是拉面,還是任何普通的勞動者,認真、真誠、善良永遠不會過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