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護理周刊 (轉載僅作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權,請聯系小編微信號:yyxxzz520,我們將及時更正、 刪除,謝謝!)(轉載已獲授權)
案例回顧
7 月 24 日,一腫瘤患者去放射科做增強 CT 檢查。待做完檢查返回病房,責任護士發現放射科在推注造影劑時,未給患者重新穿刺置管,而是用了患者前臂上留置的那枚 22 G 留置針。
![]()
這枚留置針于 7 月 21 日留置,至 CT 檢查當天,使用時間已經超過 72 h,且每天都在輸注甘露醇注射液。經評估,穿刺部位有疼痛,可觸及條索狀硬結,考慮為2 級靜脈炎。
護士立即把這枚留置針拔了,并給患者貼了水膠體透明貼,又在右手腕關節部位另找靜脈打了留置針用于靜脈輸液。
![]()
4 天后評估,局部硬結消退,疼痛已緩解。
![]()
患者當天出院,拔了留置針,告知水膠體透明貼繼續保留,囑 3 天后可揭去。
案例分析
首先是留置針選擇:增強 CT 檢查時需優先選擇 18 G 或 20 G 留置針,對于血管條件差的老年患者或兒童,酌情選擇 22 G。
該患者屬于血管條件極差的老年患者,左上肢不能靜脈穿刺(左乳癌根治術后),右上肢找不到合適的穿刺靜脈,責任護士只能在腕關節部位打留置針。
![]()
其次是穿刺血管評估:這枚 22 G 留置針實際使用時間已經超過 72 h,還輸注過高滲的甘露醇(這會導致血管內皮損傷)。雖然看上去局部無明顯紅腫,但實際血管內膜已經存在損傷。而造影劑又是高滲透壓、高粘度的藥物,通過受損血管推注,會加重可能已經存在的炎癥反應。
以上存在的問題,表面現象是患者穿刺部位出現疼痛、可觸及條索狀硬結;實則暴露出系統性缺陷:比如制度缺失、培訓不足、跨科協作斷層等。
在臨床影像學檢查中,增強 CT 造影檢查因能清晰顯示病灶血供情況,為疾病診斷提供關鍵依據而廣泛應用。
靜脈留置針作為造影劑輸注的重要通路,其合理選擇與規范護理直接關系到檢查的順利進行及患者的安全。
增強 CT 造影檢查中,靜脈留置針的選擇與護理要點
(一)靜脈留置針的選擇原則
增強 CT 造影檢查中,造影劑需在短時間內快速輸注(通常流速為 2-5 ml/s),且造影劑多為高滲溶液(如碘普羅胺、碘海醇等),對血管通路的要求較高。
1. 型號選擇:優先選擇大孔徑留置針。為滿足造影劑快速輸注需求,減少對血管的刺激,應優先選擇 18 G 或 20 G 型號的靜脈留置針。
此類型號內徑較大,能有效降低輸注阻力,避免因流速過快導致的血管壁損傷,同時減少造影劑外滲風險。對于血管條件較差的老年患者、兒童或消瘦人群,可酌情選擇 22 G 留置針,但需密切觀察輸注過程中有無異常。
2. 材質選擇:優先選擇防刺傷、生物相容性好的留置針。建議選用聚氨酯材質的靜脈留置針,其柔韌性好、生物相容性高,能減少對血管內皮的刺激,降低靜脈炎發生率。同時,選擇帶有安全防護裝置的留置針(如防刺傷針尖),可有效避免護士操作時發生針刺傷,保障職業安全。
(二)穿刺部位的評估與選擇
穿刺部位的合理選擇是保障造影檢查順利進行的關鍵,需結合患者血管條件、檢查部位及造影劑輸注要求綜合判斷,優先選擇粗直、彈性好、血流豐富且遠離關節和靜脈瓣的血管。
![]()
1. 首選部位:上肢前臂近端大靜脈。如肘正中靜脈、貴要靜脈、頭靜脈等。這些血管管徑粗、走行直,能承受快速輸注的壓力,且遠離關節,患者活動受限少,可減少留置針移位或脫出的風險。
2. 次選部位:上肢遠端或其他部位靜脈。若前臂大靜脈條件差,可選擇前臂遠端較粗的靜脈(如腕部頭靜脈),但需避免選擇靠近腕關節的血管,防止患者活動時影響輸注。嚴禁選擇手背小靜脈、下肢靜脈(尤其是老年患者或有血栓風險者)及靠近動脈、神經的靜脈,以免引發造影劑外滲、靜脈炎或神經損傷。
![]()
圖片說明:造影劑外滲
3. 禁忌部位:避免在有血栓形成史、靜脈炎史、皮膚破損、感染或瘢痕的部位穿刺;避免在同一血管反復穿刺,兩次穿刺點間距應大于 3 cm;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上腔靜脈綜合征患者嚴禁穿刺同側上肢靜脈,以防加重病情。
(三)操作及護理注意事項
1. 穿刺前準備
充分評估患者情況:詳細詢問患者過敏史(尤其是碘過敏史)、既往血管穿刺史及基礎疾病(如糖尿病、血管硬化等),對高風險患者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做好患者溝通與宣教:向患者解釋增強 CT 檢查的流程、靜脈留置針穿刺的目的及配合要點,告知患者穿刺后避免穿刺側肢體過度活動,減少留置針移位風險。
準備好急救物品:因造影劑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穿刺前需備好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生理鹽水等急救藥品及設備,確保出現異常時能及時處理。
2. 穿刺及輸注過程中的護理
嚴格無菌操作:穿刺部位用碘伏以穿刺點為中心螺旋消毒,直徑≥8 cm,待消毒劑干燥后再進行穿刺,避免感染。穿刺成功后,用無菌透明敷貼固定,注明穿刺日期、時間。
確認導管位置:穿刺成功后,需回抽見回血,再推注少量生理鹽水,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腫脹、疼痛,確認導管在血管內且無外滲后,方可連接造影劑輸液器。
控制輸注速度與壓力:根據造影檢查要求調節輸注速度,避免突然加快流速。輸注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反應,若患者出現穿刺部位疼痛、腫脹、皮膚發白或發紫,應立即停止輸注,拔除留置針,并用 50% 硫酸鎂濕敷局部,也可用水膠體透明貼進行貼敷處理,防止進一步損傷。
![]()
圖片說明:造影劑外滲使用水膠體透明貼后
3. 檢查后的護理
及時拔除留置針:增強 CT 檢查結束后,應保留留置針至少 30 分鐘后再予拔除,拔針時動作輕柔,用無菌棉簽或敷貼按壓穿刺點 5-10 分鐘,直至出血停止,避免揉搓穿刺點,防止皮下淤血。
觀察患者后續反應:告知患者檢查后多飲水,促進造影劑排出。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疼痛、硬結等靜脈炎表現,以及有無惡心、嘔吐、皮疹等過敏反應,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綜上,增強 CT 造影檢查中,靜脈留置針的選擇與護理是保障檢查質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環節。臨床護士需根據患者血管條件合理選擇留置針型號與穿刺部位,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加強輸注過程中的觀察與護理,及時處理各類并發癥。通過規范的操作與細致的護理,可有效提高造影檢查的成功率,減少患者痛苦,保障醫療安全。
參考文獻
[1] 張春花,孫東東,許紅霞,等. 2533例增強CT檢查患者的護理配合體會 [J]. 甘肅科技, 2021, 37 (13): 172-174.
天貓超級88!醫學考證課程7.8折起!
覆蓋:執業醫師/藥師/護士、衛生職稱
三階段課程全面覆蓋:
??基礎:考點課+考點題+章節練習
??強化:案例/金題精講課+配套試題
??沖刺:密題/沖刺課+預測卷+填空/表格速記
? 無套路立減,聯系老師一站式備齊資料
想一次通關?
用考試寶典
![]()

有件事麻煩您:
微信規則有變
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將“護視”公眾號設為“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