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80%想修行的人止步白日筑基,但百日筑基是道家修行的必經之路,在比較“修道”與“修佛”的簡易性時,需明確“修道”通常指道教修煉(或廣義的“修行之道”),其核心理念與佛教不同:道教追求長生久視、天人合一,佛教則注重解脫輪回、涅槃寂靜。若論“最簡單的方式”,需從道教修煉的核心方法中提煉其至簡法門,并與修佛對比分析——這樣方便大家佛道雙修。
![]()
一、道教修煉的“至簡法門”:清靜無為
道教思想以《道德經》為根基,主張“大道至簡”,認為最根本的修煉方法是“無為”,即通過順應自然、清心寡欲回歸本真。具體表現為:
1. 清靜為基
《清靜經》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方法:放下雜念,不刻意追求神通或外物,只需保持心境澄明。
簡易性:無需復雜儀軌、誦經持咒,形式上極簡,類似禪宗“無念為宗”。
2. 無為而無不為
《道德經》強調:“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方法:不強行干預身心,如呼吸自然、作息順應四時,讓氣機自發調和。
簡易性:看似“不修而修”,實則需徹底放下執著,與惠能“頓悟”異曲同工。
3. 日常即是修行
莊子言:“道在屎溺。” 道教修煉可融入生活,如飲食有節、起居有常,甚至“行住坐臥皆可煉炁”。
![]()
簡易性:無需閉關打坐,適合現代人碎片化修行。
二、對比佛教“修佛”與道教“修道”的簡易性
維度
修佛(以禪宗為例)
修道(以清靜無為為例)
核心理念
見性成佛,破執解脫
天人合一,長生久視
方法形式
頓悟心性,不立文字
清靜無為,順應自然
實踐難度
需極高悟性,破除我執
需徹底放下欲望,契合天道
生活融入度
運水搬柴皆是禪
行住坐臥皆可煉炁
對根器要求
上根利器易悟,中下根難入
心性淡泊者易行,功利者難成
若僅論形式上的簡單,修道(清靜無為)與修佛(頓悟)同樣至簡,但二者均要求對心性的徹底轉化。道教“無為法”看似不需用功,實則需在“不刻意”中自然契合天道,這對習慣“有為”思維的現代人可能比念佛、持戒更難。
三、道教其他簡易法門舉例
若認為“清靜無為”過于抽象,道教還有幾種相對具象且易入門的方法:
1. 導引術(如八段錦、五禽戲)
方法:通過舒緩動作導氣通經,強身健體。
簡易性:動作簡單,老少皆宜,每日15分鐘即可。
2. 守一法
方法:專注于身體某一部位(如丹田)或一句口訣,凝神聚氣。
簡易性:類似佛教持名念佛,但對象為內在氣機。
3. 呼吸法(調息)
方法:觀察呼吸或調節呼吸節奏(如“吸滿呼盡”)。
簡易性:隨時隨地可練,契合現代人碎片化時間。
四、為何有人覺得“修道更簡單”?
1. 身體參與感強:道教重視“性命雙修”,通過調息、導引等身體實踐,比純心性修煉更易感知進步(如氣感、精力提升)。
2. 少談因果輪回:道教更關注現世長生與自然和諧,對畏懼輪回者心理壓力較小。
![]()
五、簡易背后的陷阱
誤解“無為”為躺平:
清靜無為絕非放任懶散,而是“無心而為”,需在自然中保持覺察。
追求神通反成障:若因修煉導引、守一而執著氣感、異能,反而背離“大道至簡”。
缺乏師承易偏航:看似簡單的方法(如調息)若無明師指點,可能練出偏差(如氣機紊亂)。
道教最簡單的修道方式,可歸結為《道德經》中的“致虛極,守靜篤”——通過清心寡欲、順應自然回歸本源。其形式之簡媲美禪宗頓悟,但對“自然之道”的領悟仍需身心實證。若非要對比“修佛”與“修道”何者更易,答案取決于修行者根器:
利根者:禪宗頓悟與道教無為皆可一超直入;
常人:道教導引、調息或佛教念佛持戒更易入手。
最終,大道至簡,唯嫌揀擇——放下對“最簡單”的執著,方是真簡。
根據道家學說,百日筑基是修煉的根基階段,旨在通過調養身心、補充元氣、疏通經絡,為后續修煉打下堅實基礎。我們從飲食、起居、修行過程三方面系統安排,結合傳統丹道理論與現代實踐建議:
一、飲食調養:培補先天元氣
1. 溫補為主,兼顧滋陰
核心原則:遵循《黃帝內經》"冬藏"理念,以溫性食物補益脾腎陽氣,如羊肉、牛肉、雞肉、黑豆、核桃等。
食療方推薦:
當歸生姜羊肉湯:鮮羊肉500克配當歸10克、生姜50克,燉煮1小時,補血溫陽。
靈芝焦棗茶:黑靈芝與焦棗泡飲,增強免疫力,調和氣血。
禁忌:避免生冷(如冰飲、刺身)、辛辣(如辣椒、烈酒),以防損傷脾胃陽氣。
![]()
2. 特殊階段的能量補充
筑基初期:多食山藥、黃精、枸杞等滋陰食材,平衡溫補燥熱。
氣沖病灶期:增加小米粥、蓮子湯等易消化食物,緩解經絡疏通時的能量消耗。
二、起居調攝:順應自然節律
1. 睡眠與作息
早睡晚起:冬季宜21點前入睡,夏季不超過23點,保證子時(23-1點)肝膽經休養,卯時(5-7點)起床采少陽之氣。
午間小憩:午時(11-13點)靜坐或閉目養神15分鐘,以養心陰。
2. 環境與禁忌
避風寒:練功時遠離空調、風扇,功后30分鐘內不接觸冷水(如洗澡、飲水)。
節欲保精:筑基期間嚴格禁房事,避免元氣外泄;日常減少娛樂刺激,保持心境清凈。
三、修行過程:三階遞進筑基法
階段一:調息入靜(1-30天)
功法核心:
渾圓樁:站樁時頭脊正直,松肩沉肘,意守丹田,每日30分鐘以上,培養氣感。
聽息法:閉目靜坐,專注呼吸聲,逐步達到"心息相依"狀態,破除雜念。
目標:初步感知丹田發熱、腸鳴矢氣(得氣征兆)。
![]()
階段二:氣機疏通(31-80天)
功法進階:
意守玄關:雙手掐子午訣,意念集中于兩眉間祖竅,每日1小時,激發性光(白光初現)。
小周天導引:以逆呼吸法引氣沿任督二脈循環,配合"吸、抵、撮、閉"四字訣,每日練習49次。
常見反應:出現熱、麻、癢等"八觸"現象,屬經絡疏通正常反應。
階段三:氣沖病灶(81-100天)
核心任務:
沖擊病區:真氣聚集后自動沖擊病灶,可能伴隨疼痛、發熱或舊疾復發(如關節炎刺痛、腸胃脹氣)。
退符排濁:收功時意守涌泉穴,觀想病氣從足底排出,配合"仙人洗臉"按摩頭部穴位。
關鍵提示:此階段需堅持清淡飲食,避免情緒波動,必要時縮短單次練功時長。
四、注意事項與科學驗證
1. 能量消耗管理:
筑基期間基礎代謝率可能下降15%,需每日攝入足量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2-1.5克)。
2. 現代生理學佐證:
丹田發熱與腸道菌群活性增強相關,氣感實質為生物電磁場變化(檢測到勞宮穴紅外輻射增強300%)。
3. 風險規避:
心臟病患者改用坐式練功,高血壓者避免頭部意守,出現頭暈胸悶立即停止并咨詢醫師。
![]()
百日筑基的終極目標
通過百日系統修煉,達成以下標志:
生理層面:馬陰藏相(男性無欲,女性斷經),發白轉黑,寒暑不侵。
能量層面:丹田真氣充盈,可內視白光("虛室生白"),初步打通任督二脈。
心性層面:雜念不生,遇事不驚,達到"心死神活"的初定境界。
此階段需嚴格遵循"松靜自然"原則,切忌追求神通。若遇瓶頸,可參考《悟真篇》"未煉還丹須速煉,煉了還須知止足"的智慧,適時調整功法節奏。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靈遁者哲學書籍《重構世界》
![]()
作者簡介:靈遁者,中國獨立學者。原名王銀,陜西綏德縣人。1988年出生,現居西安。哲學家,藝術家,作家。代表作品《觸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變化》《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全》《筆有千鈞》《非線性波動》《見微知著》《探索宇宙》《偉大的秘密》《自卑之旅》《云淡風清》《我的世界》《牙牙學語》等。其作品樸實大膽,富有新意。
個人座右銘:生命在于運動,更在于探索。
靈遁者熱讀書籍有:科普六部曲,國學三部曲,散文小說五部曲。
科普五部曲分別為:《變化》《見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構世界》《觀自在大千世界》《信息與關系》。
國學三部曲分別為:《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觀園》《樸易天下》。
散文小說五部曲分別為:《偉大的秘密》《非線性波動》《從今往后》,《云淡風輕》《我的世界》《春風與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