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圖導航上沒有我們警務室的位置,我倆只能在銀根蘇木派出所等你,然后咱們一起去。”徐乃超告訴記者。
![]()
大漠孤煙里的家
茫茫戈壁,一條新修的蜿蜒的公路寂靜地鑲嵌在中蒙邊境。車窗外,巴丹吉林沙漠的浩瀚黃沙吞噬了所有綠色,唯有低矮的駱駝刺在風中顫抖。李文娜熟練的駕駛技術,也源自對這段路的熟悉。
夕陽西下,兩座路邊醒目的蒙古包孤零零地矗立在風沙中,這里就是這對“90后”夫妻的家。
一路上,記者只遇見一輛車。
除了嘶吼的風聲,還是風聲。萬籟俱寂的地球,好似只有我們幾個人。
晚上一關燈,瞬間伸手不見五指。整個“戍邊夫妻警務室”被夜色淹沒在浩瀚的星空。
阿拉善左旗銀根蘇木查干扎德蓋嘎查,地處中蒙邊境線15公里處。這里距旗政府所在地400公里,徐乃超與輔警妻子李文娜共同守護的“戍邊夫妻警務室”,是他們為國戍邊的戰場。
“五間磚房支口鍋,兩人一狗一臺車。”牧民口中的順口溜,是警務室初建時的真實寫照。
3145平方公里的邊境管理區,103公里邊境線,8戶牧民散居于此——這便是夫妻二人的守護之地。
自然在此展露最嚴苛的面目:夏季地表溫度灼燒至40℃,冬季寒流驟降至零下30℃;年均降水量不足蒸發量的1%,沙塵暴最高可達10級,面對面看不見人。大風一年狂嘯100余天,即使塞緊三重棉被堵門縫,清晨醒來,枕邊仍覆滿黃沙。
剛來那會兒,生存考驗無處不在。水貴如油:生活用水需驅車15公里外拉運;菜似標本:從85公里外運來的蔬菜,抵達時早已蔫成枯葉;信號孤島:僅靠信號擴大器維持通訊,離開警務室百米即墜入信息孤島。
新婚的李文娜初到這里時,一張口便滿口沙。她在日記中寫到:“邊疆沒有風花,只有風沙;沒有雪月,只有清苦。不過,還好我有他。”
![]()
抉擇:從“我”到“我們”
2019年,公安邊防部隊改制,徐乃超脫下“橄欖綠”換上“藏青藍”,成為移民管理警察。2022年初,支隊計劃組建抵邊警務室,他毫不猶豫第一個報名。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新婚妻子,“那里太苦,不忍心讓你跟著煎熬。”
彼時,李文娜在阿拉善左旗公安局指揮中心擔任輔警,工作穩定。得知丈夫的決定后,她沉默一夜,“你問問,能不能申請兩個人一起去。”面對丈夫的擔憂,她眼里噙著淚光,卻堅定點頭:“有你在,哪里都是家。”
經批準,內蒙古首個戍邊夫妻警務室正式成立。從此,界碑前的風沙中,多了兩個并肩的身影。
![]()
戈壁上的“萬能服務站”
牧民巴音別立格家距警務室12公里,他和老伴策仁年逾七旬,三個女兒遠居外地。徐乃超夫婦定期上門喂駱駝、修羊圈、洗衣做飯。老人逢人便道:“文娜和乃超就是我們的四女兒、四女婿!”
把小事當大事,把牧民當親人——夫妻倆的民情日記寫滿瑣碎卻溫暖的承諾:
安全水:30公里內唯一水井含氟超標。2023年5月,8戶牧民和千余牲畜喝上“甜水”;
移動藥箱:85公里外才有醫療機構,牧民敖云高娃需每日奔波170公里做理療。李文娜用醫學專長搭建愛民醫療室,免費為老人理療,慢性病終得緩解;
共富紐帶:幫牧民呼日岱銷售蓯蓉、鎖陽,一次增收萬元;代管進城牧民的牲畜,兩年助銷畜產品15萬元。
2023年寒夜,一名司機被困零下20℃的戈壁。懷有身孕的李文娜執意隨夫救援,在無信號區搜尋2小時,送上柴油與熱水。“牧民需要啥,警務室就補啥!”此后,便民商店、快遞站、圖書室相繼開放,平價物資直達荒漠。
2023年6月,女兒“漠漠”降生——名字寓意“堅守大漠的愛情結晶”。同年11月,李文娜懷抱嬰兒重返警務室。徐乃超輕撫界碑對女兒呢喃:“等你再大些,爸媽帶你在這里升國旗,種一顆愛國的種子。”
三年戍邊,夫妻倆在荒無人煙的大漠戈壁聯合邊境踏查、化解牧民群眾矛盾、勸返抵邊人員……
“全國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北疆楷模”……發布會現場,徐乃超握緊妻子的手說:“榮譽只代表過去,更是對咱們的鞭策。這里雖然苦,但總得有人干,我們在一天,就要盡心盡力確保邊境的平安。”
阿拉善邊境管理支隊黨委委員、政治處主任潘多志對記者說:“阿拉善邊境地區自然環境惡劣、工作條件相對艱苦,戍邊民警常年拋家舍業,日夜奮戰在祖國北疆邊境一線。實際工作中,我們始終把選樹典型作為強警鑄魂工程的重要抓手,立足北疆特色、突出戍邊精神,堅持政治引領與地域特色相融合,堅持長期培育與典型示范相融合,堅持傳統宣傳與現代傳播相融合,形成了三堅持三融合的典型培樹機制。‘戍邊夫妻警務室’‘女子護邊隊’等一批立得住、叫得響、群眾認可的先進典型先后進入公眾視野,通過講好‘漠警故事’,讓最遠最苦最忠誠、愛黨愛民愛邊疆的戍邊精神,在16.8萬平方公里邊境管理區生根開花,為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注入了精神力量。”
夕陽沉入沙丘,漠漠在母親懷中咿呀學語。徐乃超結束巡邏歸來,院中的國旗在暮色中獵獵作響。遠處,牧民恩圖格日勒的摩托車燈劃破夜色——如今每一頂蒙古包都是哨所,每一位牧民皆是哨兵。
“守國亦守家,守家即報國”。磚房墻上的紅字早已褪色,卻深深烙進這對夫妻的生命。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唯有無聲的晨昏堅守,在風沙中書寫著最質樸的家國誓言。
來源:全國婦聯女性之聲
編輯:呼和浩特市婦聯新媒體中心
聲明:原創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和音視頻均來源于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聯系我們刪除或支付稿費。
戳在看的你,一直都那么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