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滿冰點時評1400
10月3日,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通過《301條款船舶費用》,正式確定對中國擁有、建造、運營的船舶征收費,自2025年10月14日起生效。
《301條款船舶費用》的內容主要有:A類(中國建造+中資運營):每凈噸征收50美元,且費用逐年遞增,2026-2027年將漲至每凈噸80美元2028年進一步提升至110美元。按此計算,一艘5萬凈噸的中國散貨船單次停靠需繳費250萬美元,萬箱集裝箱船單次費用高達850萬美元。B類(中國建造+外資運營):按“每凈噸18美元”或“每個集裝箱120美元”取高征收,非中資船東運營的中國造船舶也需承擔高額成本。D類(非美建造的車輛運輸船等):每凈噸征收14美元(或每標準車位150美元),間接影響使用中國造滾裝船的企業。
美國這一《301條款船舶費用》條款對中國造船業、制造業以及中國的全球貿易影響如何?我首先要說,影響非常大,是對中國的全球貿易釜底抽薪,直擊中國要害,美國的這一招不僅是針對中國擁有和運營的船舶,而且針對全球所有由中國建造船舶的其他國家的航運公司,因此其影響不僅是中國,也是全球性的。但以美國現在的國力,要想真正實現對中國貿易和航運的全球絞殺,則幾乎不可能,只要中國敢于應戰,就一定能夠打敗美國的圖謀。
雖沒有硝煙,沒有流血,這場全球航運戰爭卻已經打響。這場戰爭不像芯片戰、光刻機戰那般近身肉搏,生死決于一瞬,也不像關稅戰那般劍氣如虹,興衰系于一戰,但這是一場影響更為深遠的戰爭,是一次現實國運的搏殺,也是一次歷史記憶的回響。
我們先看半年來美國圍繞港口和航運對中國做了些什么。
第一是李嘉誠向貝萊德售港口案。3月4日,長江和記宣布與貝萊德牽頭的財團達成原則性協議,出售其在和記港口控股及和記港口集團的全部股份,二者合計控制和記港口集團80%的全球權益,這一交易涉及的標的資產覆蓋亞歐美洲23個國家43個港口,包含199個泊位及配套的智能碼頭管理系統、全球物流網絡等核心資源,特別要提到的是,這次交易包含巴拿馬巴爾博亞和克里斯托瓦爾兩個港口。
這一事件隨即引發廣泛關注,因為這筆交易涉及23個國家43個港口199個泊位,更重要的是涉及巴拿馬運河區的兩個港口。在特朗普要求使用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一切手段占領和控制巴拿馬運河的背景下,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向美國貝萊德出售這么多戰略性資產,不能不令人擔憂。未來如果美國全面控制巴拿馬運河,會不會對中國貨運實施限制甚至封鎖?
第二是美國要啟動全球七大關鍵航道調查。3月14日,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宣布,將針對全球七大航運關鍵咽喉要道,啟動一項全面調查,重點調查包括英吉利海峽、馬六甲海峽、北海航道、新加坡海峽、巴拿馬運河、直布羅陀海峽和蘇伊士運河在內的主要水道的通行限制問題,涉及可能對美國航運供應鏈造成限制的全球海上咽喉要道,評估懸掛外國國旗船舶的船東或經營商的做法,對這些海上咽喉要道的航運條件的影響。表示如果確認某些國家的船舶、某些國家在世界港口設施對全球海上咽喉要道的航運產生影響,將采取措施,限制、禁止或扣留來自那些造成航線堵塞的國家的船舶入境,并對其控制的世界港口采取進一步措施,以上這些航道承擔著全球90%以上的大宗商品運輸,其通行效率直接影響國際供應鏈穩定。
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主席向媒體公開表示:“我們需要抵消中國對其造船業的補貼,以牙還牙。這些錢(來自對中國船只收費的錢)應該用在哪里?這些錢應該投資于美國航運。”顯然,美國對全球海運咽喉要道進行專項審查所針對的是主要是中國。
第三,美國推出新版《船舶法案》。2024年12月19日,美國兩黨在國會推出新版《船舶法案》。該法案旨在振興美國航運和造船業,打壓中國航運和造船業,《船舶法案》的主要內容,一是對中國籍船舶、中國實際運營船舶禁止豁免噸位稅和燈塔費。二是對在中國船廠維修的美籍船舶,稅率提升至200%。三是在15年內,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至少10%的比例由美籍船舶運輸。四是打造美籍商業船隊,在10年內,美籍商業船隊的規模從目前的80艘擴展至250艘。現在至2034年,政府每年撥款3.5億美元扶持船舶建造。五是保障美籍船隊的運輸能力,在10年內,美國政府所使用美籍船舶運輸的比例,從目前的不足50%提升至100%。在15年內,美國10%的原油出口由美籍船舶運輸。在22年內,美國15%的液化天然氣出口由美籍船舶運輸。六是設置港口優先權,美籍船舶在美國港口擁有優先處理權。
第四,美國啟動對中國海事、物流、造船業301調查。2025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進行了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報告”聽證會。聽證會上,該辦公室提出準備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對中國海運企業收費,針對中國海運運營商,無論其擁有的船舶是否由中國制造,只要是中國籍船舶,進入美國港口時,征收最高100萬美元的單次港口準入費,或按載貨量每凈噸1000美元計費。二是對擁有中國船廠制造船舶的非中國海運企業收費,針對非中國海運運營商,只要其船隊中有中國船廠制造的船舶,進入美國港口時,征收50-150萬美元不等的單次港口準入費。三是對經營美國建造船舶海運企業提供優惠政策,針對非中國海運運營商,如果使用美國建造船舶,可獲最高100萬美元/航次費用減免,同時享有優先裝卸權和港口費減免。四是強制要求美籍船舶運輸比例,2025年至少有1%的貨物須由美國船隊承運,在接下來的7年里,美籍船舶比例從2025年的1%提高到15%。五是使用非美國建造船舶的海運運營商須證明,其每年運輸的美國產品中,至少有20%使用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運輸,限制中國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獲得美國航運數據,或禁止美國港口碼頭使用LOGINK軟件。
從這些措施可以看出,中國籍船舶,或者非中國籍但中國制造的船舶,甚至2年內給中國船廠下過單的公司的所有船舶,美國都會對其征收天價港口費。現在出臺的《301條款船舶費用》就是這一調查的結果。
第五,美國要重振造船業。2025年3月10日,特朗普宣布成立新的白宮造船辦公室,旨在重振美國造船業,并削弱中國在全球海事領域的主導地位。特朗普正準備啟動美國“全政府行動計劃”,設立海事安全信托基金專門用于支持美國本土造船企業,政策包括,一是要求政府部門優先采購美國制造船舶,提高美國外貿貨物、國外海運運營商使用美籍船舶運輸的比例。二是加強對中國在全球戰略港口的收購和控制的監測,要求國務院和國防部制定相關應對策略,遏制中國企業收購全球關鍵航運基礎設施,阻止中國擴大對全球航運的掌控權。三是推動阿拉斯加和北極地區的安全戰略,加強對北極航道的控制,確保美國在極地地區的利益不受威脅。四是加強收購并控制全球戰略港口碼頭和關鍵航道等基礎設施。
第六,3月14日,七國集團聯合發布《關于海上安全與繁榮的宣言》。該宣言指出:一是促進港口和戰略水道的安全和彈性,港口所有權和運營控制權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因為外國對關鍵港口基礎設施的控制或影響可能會給貿易、國防和安全以及經濟穩定帶來脆弱性。確保戰略水道和關鍵海上咽喉點的所有權和管理不受潛在對手的不當影響,對國家安全也至關重要。二是強調審查管轄范圍內的所有權結構和港口管理和彈性的重要性,包括審查信息和通信技術系統,以確保對手無法控制供應鏈、軍事行動或戰略資源流動。
現在特朗普政府基于“301調查”和《船舶法案》,開始啟動一項關于造船和航運的“全政府行動計劃”。從李嘉誠手中收購43個港口很可能就是這一行動計劃的一部分。如果這一交易成功,未來美國可能會如法炮制,在全球范圍內針對中國進行港口并購,從中國手中搶奪港口資源,控制世界各主要港口碼頭,同時美國還會要求其盟友按美國的要求執行,并通過通過“長臂管轄”,讓中國船舶無港可靠,構建起美利堅主導的全球海權鐵幕。
這六件事意味著什么?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
這六件事意味著美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一場對華航運戰爭的全球布局。我想我們應該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思考和準備。
第一,美國要調查的七大“咽喉要道”,不僅是全球貿易中的“咽喉要道”,更是中國進行全球貿易的“咽喉要道”,一旦這七大“咽喉要道”被美國完全控制并以此要挾、限制和封鎖中國貿易,中國的海上貿易將會無道可行,中國的全球貿易會被美國完全困死。因此這是要在軍事島鏈之外,再對中國打造貿易鎖鏈。這雖然不見硝煙,不見流血,卻對中國構成重大影響,我們需要提前研究對策并展開行動。
第二,美國的政策、戰略中多次提到北極航道,這是一個新動向。中國正在與俄羅斯聯合開辟北極航道,通過北極航道進行歐洲、美洲貿易,目前中國貨輪已經實現從中國港口通過北極航道穿越北極冰蓋、抵達荷蘭鹿特丹港的商業航行。北冰洋航道的開通不僅可以重構世界航運版圖,而且還標志著中國打通“冰上絲綢之路”。現在美國已經將北極航道納入美國的國家戰備,開始有針對性的對中國設置通過北極航道進行貿易的障礙,我想北極航道可能不僅是航道、貿易和技術問題,而是重大的地緣戰略問題,隨著北極航道的開通和北極變暖的加速,對北極航道的爭奪將會更加激烈,甚至不排除爆發軍事沖突,在美國控制格陵蘭島之后,不排除美國使用武力阻斷中國使用北極航道的可能性。
第三,美國想要在全球造船、航運業打造一個“去中國化”的體系和格局,以李嘉誠向貝萊德出售港口為樣板,將中國在全球所有投資、建造、控股或參股的港口全部拿下,要求所有美國公司和盟友國家的公司不得使用中國船舶運輸,所有國家的港口不得允許中國公司或中國造船舶停靠,控制所有咽喉要道,限制或禁止中國船舶通行,或設置障礙,或收取高額通行費,在船運和船舶領域構建一個全面去中國化的大幕,讓中國船舶寸步難行,讓中國造船廠無單可接。現在美國的這一謀劃已開始實施,只是美國到底能夠做到哪一步還需要觀察。
第四,李嘉誠向貝萊德出售港口只是美國對華航運戰爭的一個開始,針對中國航運的戰爭也只是美國對華整體戰爭的一部分。在很多人對特朗普表現出輕蔑和不屑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特朗普并不僅僅是個商人,而且是一個有地緣政治和國家戰略追求的美國領導人,對此我們很多人都沒有看清,沒有悟透。特朗普對華總體戰會隨著他執政時間的延續而逐步展開,特別是在俄烏戰爭結束后,中國將會成為他最主要的戰爭對象。
第五,很長時間以來,中國一直在全球進行航運、港口布局,特別是在環印度洋、非洲、地中海、歐洲和美洲,雖然這些港口都是民用的,但在全球航運貿易中占據了重要位置,是中國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布局。而美國隨著制造業的全面衰落,無論是港口建設還是船舶建造都陷入了衰退狀態。現在美國要重新振興制造業、重新振興造船和航運業,是“讓美國重新偉大”國家戰略的一部分。特朗普未必能夠重新振興美國造船和航運業,但他搞破壞肯定是得心應手的。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美國所要針對的就是中國,對華航運戰爭一定會爆發,也一定會持續進行。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圍堵陷入困境乃至失敗后,造船和航運極大可能是美國對華戰爭的新戰場和新方向。
第六、最近非洲尼日爾突然對中資公司發難,在中國出海戰略進程中,這并非第一起,也一定不會是最后一起,美國和某些敵對國家以少量情報人員或少量資金通過收買某國領導人或顛覆某國政權的方式就能以極低的成本破壞中國經營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項目,使中國遭受巨大經濟損失和地緣政治損失。現在隨著美國專門針對中國的航運行動計劃開始實施,也一定會有更多專門針對中國海外經營港口、能源項目的干涉破壞行動展開,中國全球航運和海外港口很可能會進入一個更為復雜、更為敏感、更易受攻擊的時期,針對中國港口、基礎設施、能源項目的惡意襲擊和收購也會持續增加。除了做好準備迎接戰爭,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第七,特朗普是一個為了家族利益和美國利益而無所顧忌的總統,在他眼里根本沒有什么國際秩序和規則,也沒有什么道德和廉恥,而是為了實現目的而不擇手段、胡作非為。我們正在進入的百年未有之大變革,很可能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期,是一個不講道義、不講規則、不講廉恥的時期。我們雖然不會像美國一樣不要臉面、不講國家尊嚴,但我們也不能被某些規則所束縛,如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在海外駐軍等等,在這個大變之世,為了維護中國的全球貿易和海外利益,我們要大力建設全球海軍,構建全球化的軍事戰略體系。中國要對一些對中國有重大戰略利益的國家實施全面的政治控制。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也隨著中國海外戰略利益、戰略項目越來越多,中國應該在海外建立地緣政治和軍事的戰略支點,確保國家地緣政治戰略的延伸和安全,反制美國及一些敵對國家對中國海外戰略利益進行的破壞,這是我們必須進行的變通和應該付出的成本。
對這場航運戰爭,我在這里特別強調幾點。
第一,這是一場事關中國國運的戰爭,過去美國在中國周邊打造島鏈,對中國實施軍事圍困,現在隨著中國軍事實力增強并逐步超越美國,這道軍事島鏈已名存實亡。然而美國賊心不死,又圖謀通過打擊中國船舶制造業和中國貿易航道絞殺中國。在中國國力大幅提升和美國國力相對衰落的形勢下,美國要想全面阻斷中國貿易通道并徹底打垮中國造船業幾乎不可能。但如果應對不當,中國的全球貿易則必會遭受重大損失。我們應該把這場航運戰爭提高到國家層面全力應對,制訂一個整體戰略和應對方案,把這場航運戰爭看成是打擊美國經濟。實現中美戰略逆轉的一個時機,趁勢對美國實施全面反擊,打垮美國經濟。
第二,中國在對美國關稅戰中使用了稀土這個武器,但并沒有把美國逼到死角,仍給美國留下了一線生機。現在美國不思悔改,繼續把中國逼到死角。這個時候,中國對美國就不能再留任何情面,而是要通過對美國全面徹底斷供稀土實現打垮美國高端產業、軍工產業的目的,并以此打擊美國的囂張氣焰。同時我們還要以中國市場為武器,像美國將中國通信、手機、汽車、工程機械、光伏等趕出美國市場一樣,將美國蘋果、英偉達、農產品、能源產品等全部趕出了中國市場。現在中國有幾大優勢,一是中國高端光刻機和高端芯片已取得重大突破,不再擔心美國卡脖子,二是中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任何失去中國市場的國家都將遭受重大損失,三是當前中美貿易額已經大幅下降,美國市場對中國已經不那么重要,失去美國市場對中國并沒有實質性影響,無論是貿易戰還是科技戰中國都已經立于不敗之地。現在是時候從戰略防御轉向戰略反攻了,打擊美國關鍵產業應該是中國的必然選項。
第三,中國要從戰略全局謀劃這場航運戰爭,把這場航運戰爭當成逆轉中美戰略博弈的關鍵一戰。一方面以《反外國制裁法》為基礎,快速出臺針對性政策,形成“反擊+保護”雙重機制。9月29日,國務院修訂《海運條例》,明確對歧視中國船舶的國家實施對等制裁,包括征收特別費用、限制對方船舶進港權限、調取運營數據進行監管核查等,若美國船運公司因政策受益或參與限制中國船舶,可能被加收港口附加費,成本增幅或達15%-20%,直接對沖美國收費影響。同時加速中國航運企業“去美國化”布局,通過開拓新興市場分散風險,形成全球航線新支點,如開拓拉美市場,開辟中國至秘魯錢凱港的直航航線,縮短中拉海運時間,降低中拉物流成本。強化“一帶一路”沿線布局,依托中國公司運營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等樞紐,加密亞歐航線,抵消美國港口吞吐量下滑的影響。另外與俄羅斯進行戰略合作,加快開辟北極航線,把北極航線當作一個國家戰略推進。由于中國造船業擁有先進技術和巨大產能,雖然受美國政策打壓,仍有強大競爭力,可通過訂單結構優化與國際合作維持競爭力。2025年前8個月,中國新船訂單仍占全球53%,與2024年全年占比持平,馬士基、達飛等國際航運巨頭仍將超三成新船訂單交由中國船廠建造。這些都表明,世界船舶制造業、世界航運業離不開中國,中國已經在船舶制造業和航運業擁有強大話語權。
第四,現在的美國蠻橫霸道,毫無人性、道德、規則,肆意在全球劫掠、收割,豪取強奪,已是四面楚歌、民怨沸騰,這種瘋狂看似可怕,實際不然,是無法持續的。美國橫征暴斂的財富并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美國持續衰落的趨勢,美國的金融泡沫化、產業空心化、大資本控制、貧富差距加大等問題的本質并不會改變。這些年,美國想要通過高端光刻機戰、高端芯片戰、高科技戰、貿易戰、關稅戰一舉打垮中國,氣焰十分囂張,手段十分霸道,可最終除了逼迫中國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加快國產替代、建立起自己的體系外,美國沒有達到任何目的。現在美國又挑戰一場航運戰爭,顯然美國憑現在的國力和影響力,已不足以在全球構建起一道針對中國的航運壁壘,最后很可能是美國自己陷入全面孤立。這些年在對美國斗爭中,我們經受了鍛煉,打消了對美斗爭的恐懼思想,樹立了自信心,敢于對美國實施反擊,這才是我們最有效的武器,敢戰才能言勝,現在我們有了敢戰的勇氣,就必然帶來必勝的信念,最終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現在一場影響深遠的全球航運戰爭已經打響,中國雖然被動,但已經沒有別的選擇,更沒有退路,這是中國崛起和復興過程中必經的戰斗,這也許是一場湘江之戰,也許是一場上甘嶺戰役,是我們不能不面對、只能贏不能輸的戰爭。
航運戰爭,或許我們還比較陌生,但說起西方列強憑著幾艘炮艦就能攻破我們國門、占領我們首都、屠殺我國人民、掠奪我國財富的那個悲慘年代,或許我們會有所記憶。現在美西方可能從軍事上已經打不過我們了,制造業造不過我們了,就采用一種新的流氓手段打擊我們,對中國拉起一道大幕、修起一道高墻,全面去中國化,從貿易、科技、產業、航運等方面全面封殺中國。
不要把美國想得太好了,不要把西方想得太好了,中國與西方列強的生死搏殺從炮艦和貿易開始,現在會不會以一場新的航運貿易戰爭延續?我們準備好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