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道稱,歐盟本來有機會繞過匈牙利的否決權,而之所以沒做到,源自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7月份的那步臭棋,即剝奪了烏克蘭反腐敗機構的獨立性,將其置于澤連斯基任命的總檢察長控制之下,盡管因為烏克蘭民眾的抗議和歐盟的壓力,澤連斯基很快予以糾正,但依然造成了惡劣影響,引發了歐盟內部對烏克蘭改革的擔憂,“7月22日發生的事情絕不能再發生。”
![]()
因為受到這一事件影響,再加上歷史糾紛、極右翼思潮影響、俄羅斯宣傳戰乃至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等諸多因素,歐盟目前對烏克蘭的支持率為52%,其中,瑞典為91%,法國為48%,捷克則僅為28%。
歐洲對烏克蘭的支持率并不樂觀,直接影響到了對烏克蘭的援助。
據彭博社報道,剛剛帶領其政黨贏得議會選舉的“捷克川普”安德烈·巴比什公開表示,他并不完全拒絕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但不會將預算資金用于免費軍援,而是希望轉向商業關系,也就是像美國那樣將軍援變成軍售。
![]()
捷克一直是軍援烏克蘭的主力中堅,尤其是“炮彈計劃”幫助解決了烏克蘭軍隊的“炮彈饑荒”,我在前幾天的文章中也提到了捷克目前正主導的其他軍援,包括向烏克蘭援助新型T-72主戰坦克、幫助烏克蘭獲得希臘的60門美制203毫米榴彈炮和15萬發炮彈等軍火。
而安德烈·巴比什及其帶領的ANO一直反對捷克免費軍援烏克蘭,尤其是反對捷克總統彼得·帕維爾推動的“炮彈計劃”,即由捷克主導、多國出資,在全球范圍內為烏克蘭購買大口徑炮彈。
安德烈·巴比什的表態自然遭到了彼得·帕維爾的強烈反對,“如果我們減少甚至停止這種支持,首先會損害我們自己,而且這種停止也會對烏克蘭產生負面影響,導致更多的人死亡。”
![]()
彼得·帕維爾主導的“炮彈計劃”,其實對捷克也有很大好處,巨額采購計劃里有相當一部分炮彈就是捷克制造的,雖然捷克政府也在該計劃里出資,但相比出資,更重要的是通過巨額采購拉動了捷克軍工業加速復蘇,而且不僅僅是炮彈制造業,還有其他軍工產業:如果沒有“炮彈計劃”的加持,很難說烏克蘭會用寶貴的資金采購捷克武器而不是其他國家制造的武器。
就對捷克軍工業的發展來說,彼得·帕維爾的戰略目光要比“捷克川普”更加長遠,安德烈·巴比什跟特朗普真的很像。
“捷克川普”忙著要將對烏克蘭的軍援改成軍售,那邊,斯洛伐克卻在恢復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斯洛伐克和烏克蘭兩國國防部長剛剛簽署了一份備忘錄,斯洛伐克政府將向烏克蘭免費提供一項包括工程和掃雷援助在內的援助計劃,這是菲科在2023年11月就任斯洛伐克總理后,斯洛伐克向烏克蘭提供的首份軍事援助。
![]()
暫時還不清楚更多細節,諸如這份軍援與斯洛伐克和烏克蘭兩國政府的一系列談判是否有關,畢竟,兩國在斯洛伐克購買俄羅斯能源方面鬧得很不愉快,烏克蘭不僅切斷了俄羅斯管道天然氣過境,而且不斷攻擊俄羅斯“德魯日巴”管道,中斷俄羅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
相比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斯洛伐克總理菲科在對待烏克蘭時要溫和得多,沒有在歷史問題和民族問題上大做文章,也沒有在歐盟援助烏克蘭和阻止烏克蘭加入歐盟問題上進行強力阻擊,因此,人們只是將歐爾班稱為克宮安插在歐盟的“特洛伊木馬”,而沒有將菲科也相提并論。
![]()
菲科在就任斯洛伐克總理后,中斷了斯洛伐克對烏克蘭的軍援,但支持斯洛伐克軍工業向烏克蘭出售武器彈藥,軍援變軍售。現在,斯洛伐克重新開始軍援烏克蘭,盡管僅僅是非致命性援助,但也算是一個好的跡象:相比匈牙利和歐盟其他成員國之間不斷加深的隔閡,斯洛伐克看起來正在重返歐盟大家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