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啾啾媽
來源|微信公眾號“啾啾媽的小日子”
ID:jojoma-life
姐妹們,這個假期我一個人“溜”出來了。
來到了我心神向往的經(jīng)典徒步路線——西班牙朝圣之路。
就在剛剛,結束了今天的25公里徒步里程,身心充實。
話說,我在這支徒步的隊伍里認識了一位神似“辛芷蕾”的朋友,我倆可真是一見如故。
![]()
一起徒步的隊友,這十幾年我結識了不少,但和我一樣酷愛徒步,還癡迷喝茶的,真是不多。
說起來,我倆都算是深度茶友,背包里除了必備裝備,自然也少不了茶壺茶包。
一路走到哪喝到哪,還止不住地交流喝茶的經(jīng)驗和心得。
![]()
中年人,有個能堅持的愛好,加上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簡直是人間幸事,千金難求。
喝茶這件事,帶給我的精神價值,已經(jīng)遠超我的預料。
就算不是出來徒步,在家里給我最多能量補給的,也是那三平見方的“茶空間”。
![]()
它承載了我所有中年生活的閑情逸致,也為我織起了一片“結界”,讓我短暫屏蔽世間紛擾。
![]()
到年底,我就44歲了,早已不天真,更不會較真兒。
在這一方小小的茶空間里,在每一杯升騰著熱氣的茶盞前,在每一泡滋味迥異的茶湯中,我也漸漸體悟:
“我命由我”這把劍終會生銹,而“順勢而為”這杯茶才能越品越甜。
自從我在新家搭建起“茶室”,我和老爸的交流變得更多了。
![]()
與身邊同齡朋友、同學們之間也多了一個共同愛好,我們經(jīng)常互相分享最近喝到的好茶,以及茶桌上生出的各種感悟。
喝茶這件事的魅力,真可謂妙不可言。
而我把中年人喝茶的心得,研究和人生感悟,都放在了我的小號「啾啾媽的小日子」上。
我會分享不同茶類(普洱、白茶、紅茶...)的干貨;
也有人到中年在茶歇間的各種人生體悟;
甚至還有我一步步打造、改造茶空間的過程分享...
![]()
我在家里搭建起了自己的小小茶空間,我也想幫大家也云搭建起一方茶室,打造屬于我們中年人自己的“結界”,獲得片刻安寧和松緩。
如果大家感興趣,也確實需要這樣一隅精神港灣。
歡迎大家來我的小號做客,圍觀。
我也給大家準備了“見面禮”——節(jié)日紅包。
大家去圍觀我的時候,也可以去試試手氣。
參與方式很簡單,關注「啾啾媽的小日子」,去后臺發(fā)消息“小日子”,就能獲得搶紅包的方式了。
而且今天(10月5日)我在「啾啾媽的小日子」的文章里,也會給大家撒禮物。
所以大家一定要去關注我的小號,我們不談工作帶娃,在柴米油鹽之外,還有詩酒香茶。
![]()
最近這兩年,我真是愈發(fā)瘋狂地愛上喝茶。
但我必須承認,如果倒退十年,喝茶在我看來是一件“很土”的事情。
我大學一畢業(yè)就進入外企工作,后來的十幾年間,我的畫風都是高跟鞋,咖啡杯,高檔寫字樓...
![]()
我想,那個時候的我,如果看到現(xiàn)在這個每天茶杯不離手的自己,肯定“看不上”。
沒準兒我還覺得手里的星巴克杯子可比茶杯洋氣多了。
40歲是我人生的一個巨大的分水嶺。
好像到了這個年齡之后,我突然變成一個回歸東方美學的二胎媽媽,一夜之間就血脈覺醒了,并且無法自拔。
![]()
喝茶對我來說,是我新生活的載體,是我血脈覺醒的最極致體現(xiàn)。
馮唐說過一句話,柴米油鹽只是生活,詩酒香茶才是人生。
自從我開始分享我的“茶時光”。
有人因為茶治愈了身體,更多人因為茶治愈了靈魂。
![]()
我突然覺得,茶是中年女人的某種命中注定。
注定覺醒,從關注他人到關注自己;
注定成長,成長出另一種不同的精神世界。

蔣勛在《生活十講》中寫道:
所有生活的美學,都在抵抗一個字——忙。
當家務瑣事填滿日常,子女的成長速度追趕白發(fā),中年女人手里的茶,成了生活質量的標尺。
![]()
一壺好茶,可以對抗異化的生活,可以滋養(yǎng)疲憊的身心。
這些愛上喝茶的時日,讓我無數(shù)次的覺得,這是我最大的幸運之一。
![]()
不知不覺,茶成了我生活的必需品。
我會在每天早上送完孩子回到家,上班前的20分鐘,給自己泡一壺茶。
在我家的陽光長廊,就著陽光,一點一點咂么。
說不出來的舒暢,說不來的治愈。
![]()
我家里的茶具也越來越多。
從一開始收納在新家的定制柜里,到我專門找設計師規(guī)劃了茶空間,甚至最近又新定制了陳列柜。

出門在外,商城、景點都不怎么愛去了,每到一個新的城市,都會下意識的找找茶館。
茶具也成了我的隨身必備。
在公司喝,在學校里喝,甚至在飛機上,我也一定要有自己的茶時光。
![]()
飛機上,一邊看書一邊喝茶(手機關機與世隔絕的三小時)
身邊的人都說我變了。
為此,我還做過很深刻的自我復盤,我是怎么了?
與其說愛上喝茶是因為我變了,倒不如說是我順應了自己。
中國人講究“順應天時”,人似乎總會在某一個階段,不約而同的愛上同一種東西。

我對茶的喜愛,也如李健所說,沒有被誰影響,也不是被什么啟發(fā)了。
像是從內生長出來的需要,自然而然的愛上。
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我印象中“不食人間煙火”的明星們,在中年這個階段,都開始向內自我探尋。
她說品茶時,感覺到在生活的某些瞬間很治愈。

無獨有偶,孫儷、董潔等等,原來有那么多明星都開啟了中年的“茶時光”。

他們以茶養(yǎng)生、養(yǎng)心,體悟人生的下半場。
包括我身邊的同學朋友,都已經(jīng)離不開茶,每次去中歐上學,茶已經(jīng)成了我們課間不可或缺的存在。
![]()
我不想簡簡單單用“覺醒”兩個字概括這種冥冥之中的相同。
但不可否認,對女人來說,茶意味著某種程度,由內而外生發(fā)的東西。
甚至說,女人比男人更能接近茶的精髓。
因為我們更懂得內求,更注重過程,更不在意所謂的結果。
而這些,都是中國千百年茶文化最最精華的部分。
![]()
![]()
人的選擇,代表的是人的三觀、心境。
俗一點說,穿什么吃什么,往往代表你是什么樣的人。
茶,就是最能代表中年女人的,也是中年女人最好的知己。
![]()
很多人單純把喝茶當作一種養(yǎng)生方式。
不可否認,當身體開始感知歲月流逝的痕跡——晨起的腰酸、熬夜的疲乏、味蕾的遲鈍...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氨基酸的安撫力,能在科學層面養(yǎng)護中年人的身心。
但喝茶不僅是一種養(yǎng)生方式,更是一種自我關注和成長的過程。
![]()
茶是苦盡甘來。
一杯好茶,入口時或許略帶苦澀。
但當茶湯滑過喉間,舌尖會在苦澀后泛起絲絲甘甜,這種“苦盡甘來”的感覺妙不可言。

每次泡茶,我都會特別迷戀這種滋味,這不僅是茶的味道,更是人生的況味。
苦過,才是人生;
放下,才能重生;
回味,方得始終。
苦盡甘來,也是中女生活的寫照。
以前,我們更關注他人;現(xiàn)在,我們更關注自己。
這種感覺就像茶的回甘,回味無窮。

茶是漸入佳境
第一泡,茶葉被熱水喚醒,最先激起的是濃烈的茶香,清新可口,像是年少的張揚與熱烈。
三泡之后,茶湯醇厚、溫潤,像是歲月給予中年人的從容。

茶也不光可以熱飲。
可以冷泡,可以燜煮,方式隨心所欲,
順應心情、順應時節(jié),滋味完全不同。
很像我們中女,每個年齡,每種心境,都會有不一樣的魅力。
淡淡的,不似年輕時的熱烈,而是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的,篤定、淡然、優(yōu)雅的美。
![]()
茶還能定心。
年輕的時候,我是急躁的,做事總是目的先行。
比如喝咖啡,我會有些儀式感,但更多時候還是希望它能給我一些“清醒”;喝酒,也總會有些求醉的小心思。
唯獨喝茶,我似乎對它沒有任何的期待。
![]()
但偏偏是這種“無欲無求”的心態(tài),能讓我更好地接近自己,放松自己。
我開始明白,幸福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外物,不依賴物質,不需要別人的許可,是從內心長出來的。
對茶,我很喜歡林清玄說的那句:
心無掛礙,歡歡喜喜,無事喝一杯茶。
![]()
茶也是一種長期主義。
咖啡喝完了需要再沖一杯,酒喝完了要再開一瓶。
唯獨這茶,涼了又續(xù),淡了再添,源遠流長,不急不慢。
一壺茶,可以獨飲,也可以和朋友、家人甚至孩子一起喝。
急躁的情緒隨茶香散去,靜下心來,聊的是心里話,社交關系都變得親昵、純粹。
![]()
茶也不光治愈靈魂,更能治愈身體。
你去搜搜一些名人大家,像林語堂、蔡瀾、林清玄...人人都離不開茶。
林清玄甚至說過“不可一日無茶”。
因為他不喝茶渾身不對勁,一旦每天都有茶喝,不止百病不侵,而且神清氣爽。
茶在中國,最早不是飲用,而是藥用。
![]()
神農嘗百草,中毒昏死在樹下,幸得茶的汁液滴入口中,因而解毒得救。
自此,神農發(fā)現(xiàn)茶有解百毒的功效,采藥時經(jīng)常隨身攜帶茶葉,中毒便吞食茶葉解毒。
所以,中國的養(yǎng)生之道,始源于茶。
到了近代,茶的研究更科學,功效也更明確清晰,
很多喝茶的人,也都是沖著它的功效去的。
![]()
我甚至覺得,喝茶會轉運。
喝茶的人,往往都有些共性。
比如不容易被外物干擾,更喜歡靜,以及前面提到諸如身體健康,心態(tài)好的特點。
這些種種品質、特點,會賦予人純凈而強大的氣場,更容易抓住機遇,吸引好運。
說是吸引力法則也行,說是喝茶帶來的圈層效應也行。
![]()
總之,喝茶的確會給中女帶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好處。
聊了這么多,我想和大家再分享下2025年我在喝茶這件事上實打實的收獲。
如果你看到這了,我再次誠摯邀請你來我的小號「啾啾媽的小日子」做客。
在柴米油鹽的紛雜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閑。
![]()
![]()
因為對茶癡迷般的熱愛,我?guī)缀醢阉械目沼鄷r間,都投入到茶的研究里去了。
每到一個城市,我都會去找一個茶館,不只是喝茶,也在研究,探索。
![]()
中國古代的宋朝,有四般閑事:插花、掛畫,焚香,點茶。
茶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是源遠流長,深入血脈的。
而茶之于世界,也有著深刻的意義。
中國有兩條影響世界的“路”:北邊的絲綢之路,南邊的茶馬古道。
公元475一公元1644年的1000余年,更是全世界的人用他們的黃金,香料,各種貴重物品來“以物易茶”。
![]()
在福鼎一頂山溯源白茶茶園
生態(tài)環(huán)境一絕
這兩年,隨著我對茶的喜愛和研究,我不是覺得自己更懂茶了,而是我還有很多很多想要學習和探索的東西。
比如先說我?guī)啄昵白铋_始入坑的,普洱茶。

我爸喝普洱幾十年了,我也跟著他喝了好多年。
普洱和陳皮很像,好喝,對身體好。
可以養(yǎng)胃、解渴生津,清熱消暑,利水通便,特別適合女性。
關鍵還保值。
分生普、熟普,講年份,看產地,細致到山頭的區(qū)別。
![]()
而在六大茶類里,我給外偏愛白茶,因為它是當之無愧的“女人茶。
入口清甜,柔潤,溫和,還抗炎抑菌。
而且今年夏天,我這個中年婦女的“小甜水”全靠冷泡白茶。
![]()
就連我家的兩個小豆丁也經(jīng)常偷我的白茶喝。
紅茶里,我則格外愛喝金駿眉。
貴是真的,但它不同于傳統(tǒng)紅茶,比如正山小種苦澀、濃重的煙熏味。
對于女性來說,非常適口。
![]()
我的茶時光的另一半烏托邦,是茶器給的。
前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家里的茶具多到快收納不下了。
于是我又定制了一個茶具陳列柜。
你看,這是我的戰(zhàn)果(還不是全部)。

茶器,無論是瓷器還是紫砂,都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悠久的歷史。
我在茶桌前,常常擺弄這些美器,我提起茶壺,端起茶杯的每個時刻,時光的流動仿佛都慢了下來。
它們帶給我的情緒價值,難以言喻,只有幸得有之。
![]()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很多人都是到40歲的時候,才真正覺醒。
開始接受“人生不一定有答案”,開始明白“慢一點,不是壞事”。
也終于懂得,有時候什么都不說,只泡上一壺茶,讓它陪著你坐一會兒,就是一天里最溫柔的時光。
![]()
茶是慢節(jié)奏的慰藉,也是生活的詩意。
它不是為了解渴,而是為了讓靈魂沉淀。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人到中年,有幸遇見茶。
開啟了“茶時光”,也尋得了我中年的精神出口。
![]()
最后,再次邀請大家去我的小號“啾啾媽的小日子”,與我一起共度茶時光。
這次國慶假期,我還給大家準備了“見面禮”——節(jié)日紅包。
大家去圍觀我的時候,也可以去試試手氣。
參與方式很簡單,關注「啾啾媽的小日子」,去后臺發(fā)消息“小日子”,就能獲得搶紅包的方式了。
對了,說到這,我還開辟了另一片專屬喝茶的精神領地。
因為對喝茶這件事逐漸癡迷,有太多想要分享的日常和干貨。
于是,我又有了我的“mini小號”——視頻號“啾啾媽愛喝茶”。感興趣的姐妹,也可以去掃碼關注下。
![]()

![]()
![]()
更多喝茶生活內容分享,可以移步我的小號「啾啾媽的小日子」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