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入門

我對朗格薩克森的印象是好的。這種好,是我十幾年前第一次知道朗格這個品牌,就完全醉心于朗格的審美設計了。那時的我,剛剛在瑞士表里入門,還未能負擔得起一枚這樣的表,但我內心已經萌生了一定要買一枚朗格的念頭。而也是這個時候(
苦于預算不多,屬于瞎看看,看自己到底能買得起什么),我知道了朗格還有一個入門款,也就是薩克森系列纖薄表——簡單干凈的兩針表
![]()
說起薩克森,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和我一樣——就是極簡,以及德國“包豪斯”風格。以品牌誕生地薩克森州命名,這里雖然并非包豪斯的誕生地,但卻是其發展鼎盛、理念成熟、成果最集中的核心地區,二者高度重合,承載著品牌對發源地的致敬與對自身制表根源的回溯。所以如果你真的要買一枚極致的包豪斯風格腕表,我認為,薩克森非但不能說是入門,而是這一風格的“頂配”。
![]()
1994年朗格攜第一批4款全新系列表款回歸表壇,圖中左三為薩克森系列
薩克森系列的兩針表又或者小三針,真的只是入門嗎?在若干年之后,已經對腕表有了自己的一套見解和判斷之后,我一定不會這樣去評價它。畢竟我給自己許愿的下一塊朗格,人稱“最美計時”的Datograph也同屬這個系列,所以其實它真的一點也不“入門”啊。
![]()
嚴格意義上來說,薩克森系列代表了朗格所有產品線里的某一種風格而已。尤其是極簡設計的兩針表,我認為它是符合長期佩戴且審美不膩的正裝表標準的。2018年薩克森纖薄腕表推出砂金石盤面的時候,我就曾關注過它。
![]()
砂金石盤面的加入,猶如浩瀚宇宙之感,讓這枚簡單的兩針表瞬間獲得了所謂的“吸睛”效果。不同于寶石的閃耀,砂金石盤面的效果,真正將“低調華麗”寫進了自己的風格里。而我也堅定了一種想法,正裝表想要一點點獲得感,尤其是極簡風格的正裝表,需要的是盤面材質的與眾不同,這樣就會“中和”由極簡帶來的單調感。薩克森系列的“殺手锏”——這次換上了黑色縞瑪瑙盤面,再一次把低調奢華寫進了朗格的正裝表教科書里。
![]()
從審美心理學的角度看,盤面去除了所有的“干擾項”(
沒有日歷、沒有秒針,也沒有繁復的盤面細節),讓佩戴者的注意力聚焦于腕表最本質的美:材質的質感、工藝的精美、純粹的時間。無論是搭配正裝西裝,還是日常休閑裝,它都能以一種“百搭”的姿態融入場景,這種兼容性是長期佩戴的關鍵。
![]()
兩枚全新薩克森纖薄腕表,直徑40毫米,采用縞瑪瑙盤面搭配750蜂蜜金材質和950鉑金材質表殼,再次將極簡設計推到了極致。沒有多余的裝飾,沒有復雜的功能,甚至連時標都簡化到只剩利落的線條。兩針設計、棒形嵌塊刻度、朗格Logo,盤面已經找不出第4個元素了。這種設計看似“簡單”,實則是對美學與工藝的極高挑戰。每一處比例、每一根線條的粗細、每一個元素的位置,都經過反復推敲,不能差以分毫,才能達到視覺上的和諧與平衡。
![]()
就拿表針和刻度來說,朗格的設計師非常極致地完善了指針的長度和形狀。分針的針尖與棒形嵌塊刻度的外端精準對齊,并精確計算了分針針尖與表盤邊緣之間、時針針尖與棒形嵌塊刻度的內端之間的最佳距離。Alpha劍型指針的形狀和寬度要與整個盤面的尺寸、棒形嵌塊刻度的寬度協調。比例上追求極致,做工上也完全不含糊,除了精細的鏡面拋光工藝,棒形嵌塊刻度還進行了拋光倒角打磨。
![]()
僅僅靠比例、線條和打磨,這兩枚作品就已經非常極致了,而縞瑪瑙材質的表盤加入,又形成了極簡之美背后的豐富性。極簡和豐富在一起聽上去似乎有些矛盾,但這正是這兩枚薩克森纖薄腕表比普通款的高級之處。縞瑪瑙屬于隱晶質石英巖,其黑色深邃純粹,紋理細膩且富有天然的層次感,在不同光線下呈現出微妙的明暗變化,這種天然材質的“活感”,讓每枚腕表的表盤都是獨一無二的。而極簡風格可謂是對縞瑪瑙表盤最大的成全,既保證了寶石盤面的完整性,又最大程度的讓它展示了自己的天然之美。縞瑪瑙寶石材質也讓極簡設計對于“不膩”二字走向超凡。
![]()
極簡設計腕表對于表殼的要求也是極高的。薩克森纖薄腕表的殼型是我最喜歡的一種,簡潔又層次豐富,經過手工拋光與拉絲的交替處理,每一個邊角都打磨得圓潤光滑,卻又不失金屬的硬朗質感。
![]()
為了保障每個“死角”(
表殼過渡位置,比如表耳和表殼銜接處,一體化表殼很難打磨得很精細)的打磨都是最高標準。三層獨立結構的表殼,也就是前圈、中殼和底蓋結構,先分別打磨好,再組裝在一起。這種手工打磨的細膩讓表殼的光澤隨著角度變化呈現出自然的過渡,這種質感會在長期佩戴中被不斷感知,成為佩戴者與腕表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
![]()
就新品的兩種表殼材質而言,我肯定是更喜歡“蜂蜜金”版本。“蜂蜜金”為朗格所特有,它的色調與常見的玫瑰金有些許差異,溫暖卻不艷俗。這種合金配方經過特殊調試,不僅在色澤上達到了“久看不厭”的和諧度,其抗磨損、抗變色的性能也遠超普通貴金屬合金。哪怕長期佩戴,依然能以溫潤的色澤陪伴在手腕間,本身也在為整表的“審美不膩”錦上添花。
![]()
而鉑金材質則更為內斂與低調。那只為表主一人所能感知的一點點壓手感,是它隱形的價值。相比于被人一眼就認出的華麗,鉑金那種只想取悅自己的“不顯”,可能是偏愛白色貴金屬最默契的選擇了。
![]()
當然,非常規的縞瑪瑙盤面加上蜂蜜金和鉑金的搭配,也就意味著它數量稀少。限量發行是它的壞消息,自然不是那種泛泛之輩。但好消息是兩種材質各發行了200枚,數量不算太少,努力會有機會(
當年藍色砂金石盤18K玫瑰金款以及黑色砂金石盤18K白金款各限量50枚,分分鐘被搶光)。
![]()
在機芯方面,搭載的L093.1機芯同樣沒有復雜的功能,不過大家別誤以為這款機芯太“簡單”。機芯的價值,很大程度體現在打磨工藝上。這枚機芯幾乎每一處都經過了手工修飾,標志性的3/4夾板,正好給了德國銀材質展示整個機芯別具一格的溫潤色澤,同時被紅潤的寶石軸承和黃金套筒點綴得賞心悅目。手工雕刻的砝碼擺輪夾板,刀工細膩,搭配鵝頸微調,美不勝收。盡管由于采用3/4夾板看不到傳動輪系,但通過黃金套筒的位置,可以看出它的輪系布局。這樣的輪系是最直接、最具穩定的結構,與整表的極簡風格前后呼應。
![]()
同時這枚機芯也非常纖薄,只有2.9毫米,內置扁平發條盒,可以提供72小時的動力儲備,足夠日常使用。既保證了走時精度,也避免了頻繁上鏈的繁瑣。正因為機芯的纖薄,所以這枚腕表只有6.2毫米的厚度,是一枚可以定義為非常優秀的正裝表的厚度,也是朗格品牌產品中最薄的一枚腕表。
![]()
其實這幾年,在超薄的領域里,幾個頭部品牌都在競相追逐“極限”。我可以理解是為了秀肌肉,但拼一個世界之最是不是真的就能獲得足夠的尊重?可能各有見解。但腕表說到底只是一個佩戴的物件,我只求它貼合我的手腕,代表我的審美,凸顯我的性格。好在朗格也無意參與這場“競爭”,畢竟機芯的壓縮必然是以犧牲其精準性與耐用性為代價的,而對于一個對精密制表有嚴苛要求的制表品牌而言,這絕對是不允許發生的。
![]()
薩克森纖薄腕表優秀的厚度以及表耳貼合度
盡管“薄”是大家對正裝表的直接訴求,但是怎樣才算合理?10毫米之內應該是本分,但談不上有多優雅。5毫米以下,炫技的意味多一點,大概率不太在意貼合度和機芯日常運轉的穩定性。所以一枚有質感且合理的纖薄腕表應該在6~8毫米的范疇。這個區間內,在保障打磨工藝和質感的前提下,才能說越薄越好。薩克森纖薄腕表的厚度是6.2毫米,正可謂恰到好處。三層表殼疊加拋光和拉絲打磨工藝,保障了薄殼豐富的層次感,優雅舒適的同時又沒有過于犧牲它在手腕的存在感,讓人不禁抬手欣賞它的美好。
![]()
在腕表的世界里,潮流如過眼云煙,每年新表林林總總,風格千差萬別。但真正能長久陪伴我們的表,必然不是靠一時的噱頭,而是在設計、工藝與內涵上達到了某種平衡。這種平衡,讓它在歲月的洗禮中始終保有魅力,讓佩戴者在不同人生階段都能與之共鳴。
極簡風格,不應是入門的代名詞。所以,薩克森纖薄腕表不是朗格的入門表,它是這一風格的頂配,極簡與優雅并存的終極選擇。能夠長期佩戴且能讓人始終保有熱情的好表,有一枚就夠滿足。
Andy
把奶酪換成表多好啊!
表態互動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這兩枚縞瑪瑙表盤的薩克森纖薄腕表
750蜂蜜金表殼和950鉑金表殼
你更喜歡哪一枚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點擊下圖進入精彩文章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