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大財可富司機
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資本市場發生的事情,離譜到編劇都不敢這么寫。
就像前幾天司機寫的《牛市里基金虧到只剩9分!大V最新回應來了!》凈值1元的私募,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神運作,凈值虧到0.0954元——這不是虛構劇情,而是“堅石大佳傳奇1號”持有人的真實遭遇。
這件荒唐至極的事情被雪球網友“大佳割韭菜”曝光后,引發金融圈巨震。文章所指向的財經大V“大佳的投資筆記”,也火速行動:一邊給雪球平臺發律師函“維權”;一邊拋出“自愿補償協議”給持有人,試圖平息怒火。
但紙包不住火,隨著更多細節浮出水面,這起事件恐怕早已不是“業績波動”那么簡單,監管的目光或許已經盯上。
9月29日,“大佳的投資筆記”委托律師事務所發函給雪球平臺稱,“大佳割韭菜”的文章“持續傳播已經嚴重損害了‘大佳的投資筆記’微信公眾號的商業聲譽與市場形象,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相關基金產品的發行與管理主體為具備資質的基金管理人,基金業績波動是市場行為所致。‘大佳的投資筆記’公眾號僅為信息展示平臺,絕非基金發行或銷售機構,與文章所述產品的盈虧無任何當選或事實上的因果關系,更不負有保障投資者收益的義務。”
要求雪球在收到“函后三日內刪除‘大佳割韭菜’發布的兩篇文章及全部評論內容”,同時對該賬號采取禁言等必要處置措施。
![]()
律師函中寫明“大佳的投資筆記”公號是做信息展示的,和司機前篇文章猜測的對上了:財經大V靠“高收益組合”吸粉,再用IP給私募“冠名”引流。畢竟“堅石大佳傳奇1號”里的“大佳”二字,總不會是憑空出現的巧合。
律師函要求雪球3日內刪帖禁言,但截至10月4日,“大佳割韭菜”的帖子仍在,轉發超300次、評論2628條,熱度絲毫未減。
![]()
另一邊,大佳給持有人的“解決方案”也同步曝光。
10月2日,財經大V“表舅是養基大戶”微博貼出了大佳對于持有人的“自愿補償協議”。協議顯示,補償協議簽署的主體是“深圳市大佳文化創新有限公司”,大佳文化創新自愿承諾對持有人進行補償。補償款來源于大佳文化創新的IP資產,包括“大佳的投資筆記”“大佳數據與策略中心”“大佳寫字的地方”。補償周期為六年,每年的3月、6月、9月和12月最后一個工作日之前。
![]()
熟悉的味道又來了!還記得司機前幾天寫的《魔幻!基金暴雷后賣“陰間資產”抵債!》嗎?含德基金暴雷后給投資者畫了“六年兌付”的大餅,結果經偵查明是非法集資,實控人跑路、高管失聯,最后想用“6萬個墳墓”抵賬都成了騙局,投資者本金血本無歸。
![]()
更讓人費解的是:“大佳割韭菜”在帖子里透露,大佳的知識星球“大佳和他的朋友們”每年收入超600萬,公眾號還顯擺“長線組合漲4.1倍”。賺錢像呼吸一樣簡單的大V,賠給持有人的錢為啥要拆成六年?是真沒錢,還是在學含德基金“拖延戰術”?
這份補償協議,意外扒出了大佳的“自媒體帝國”。除了主號“大佳的投資筆記”,還有“大佳數據與策略中心”“大佳寫字的地方”兩個號,這兩個帳號主體都是大佳文化創新。順藤摸瓜,更多真相浮出水面。
主號“大佳的投資筆記”,文章作者是“皚大佳”,但他的過往并不簡單。用這個名字檢索能找到一篇舊文,當年還在力推他的前賬號“皚大佳的游資之旅”,夸他是“打板低吸大神,一年兩次翻倍”,還標榜“人品周正,從來不收費薦股,不消費粉絲,是一個非常棒的朋友。“
![]()
但點進二維碼一看,這個賬號早就因違反管理規定被停用了。原來,現在的“大佳”是換了馬甲重新開張。
![]()
接著看另外兩個微信公眾號的主體大佳文化創新。司機在前一篇文章中寫過,天眼查顯示,大佳文化創新成立于2019年,注冊資本100萬元,法人潘露露,股東還有董浩田和潘偉。
上篇文章留言中有數位持有人稱:“‘堅石大佳傳奇1號’之前的基金經理就是董浩田,交易員是潘偉。大佳就是潘偉的筆名。基金凈值只有0.4的時候就辭職,撇清關系了。”
![]()
如果持有人說的是真的,這哪里是“IP授權不嚴格”?分明是“自己人操盤、自己IP引流”的閉環套路。中國基金業協會官網顯示,堅石大佳傳奇1號的基金管理人深圳市前海堅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去年6月28日已被深圳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同時,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堅石大佳傳奇1號的存續規模已低于1000萬。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事件后的“市場反應”。按常理,出了這么大的事,大佳的自媒體該涼了吧?但事實是:微信公眾號照更不誤,知識星球“大佳和他的朋友們”不僅沒涼,成員還從5400+漲到了5600+。據說每年的費用是1200元/人,這段時間又輕松入賬了幾十萬!
![]()
更值得警惕的是,今年8月大佳文化創新剛備案了“大佳資訊”網站,首頁赫然掛著某證券公司的開戶廣告。券商難道不知道這個IP背后的私募糾紛?監管早就明令禁止券商違規展業,這種合作一旦出問題,券商難逃連帶責任。
![]()
目前,“大佳割韭菜”已經走了仲裁流程。但大V這邊依舊歲月靜好:一邊用 六年補償穩住持有人,一邊靠星球和廣告賺著錢。財經大V“表舅是養基大戶”的吐槽一針見血:“用廣告收入賠投資者,當做封口費,正兒八經簽協議。如果監管還不行動,有點說不過去了,全程違規……”
![]()
事實上,大V“IP引流+私募掛鉤”的模式不止這一家,此前司機寫過很多財經大V用所謂的“高收益組合”當作引流的“樣板田”,發行私募后業績崩塌,給持有人造成了巨大損失。
這起事件的后續,司機也會持續盯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