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點的河北興隆縣,天還沒亮透,料場旁的路燈下,一輛汕德卡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
這臺中國紅色的汕德卡是當地的新面孔,剛投入運輸大軍不到1個月,總里程5000多公里。駕駛它的司機是一名有著30年駕齡的本地人灤師傅。
每一個白日,從東方魚肚白到日暮西山,它都在料場到倉庫的20多公里道路之間穿行往返,將一車又一車的砂石料送至指定地點。
動力猛獸 縱御山野
52歲灤師傅是名副其實的老司機,一手老繭、黝黑的皮膚,是30多年運輸生涯留下的勛章。“我一直就是干司機,幫老板拉石籽和混料。別看都是石籽,也分規格,有10號、13號、15號等等,這一車拉的是13號。”說起自己的本行,灤師傅如數家珍。
![]()
堆料場里,一臺臺重卡在有序行駛。灤師傅熟練地把車停下后,裝貨員就操作鏟車將石籽倒入翻斗。隨著一鏟又一鏟的石籽落下來,車的底盤往下壓了又壓。“干重活這車也不怕,身上有勁,倒是我下腳的時候還得注意點力度,不然勁大了,車猛一往前竄,還有點危險吶。”
![]()
“九山半水半分田”,興隆縣是典型的山區縣。從堆料場到倉庫跑上一趟,穿鎮而過,經過連綿的山路、隧道,還能看到一段兼濟水色田園的旖旎風光,倒也為灤師傅的日常工作生出了些許興味,他甚至饒有興致的指著河畔處的一棟樓房說:“看,我家就住在那。”
離家近,歸家的心更切,灤師傅說自己跑車主打一個又穩又快。“我們靠跑趟數掙錢,老板靠多拉石籽掙錢,兩相兼顧自然是多拉快跑最合心意。”他說,剛換這臺純電汕德卡的時候,心里還直犯嘀咕,“能不能有柴油車那么得勁?換了后,反倒是踏實了,不但有勁兒,還是自動擋,不操心、不累人!再加上行車中的能量制動回收功能,你看我這一路上坡下坡,光踩油門就行,既不用換擋,也不用忙活踩剎車,輕省了不少”。
![]()
灤師傅實際運營顯示,重車上坡平均時速五六十公里輕輕松松,空車返程時保持均速80公里/時,時不時還能超個車。有這樣充沛的動力和安全配置做后盾,老司機才能如魚得水,真正的實現多拉快跑。“一天跑個七八趟沒問題。”
成本腰折 賺錢幫手
人是鐵飯是鋼,再拼命工作,人得吃飯,車得補電。每天跑完4趟活大概11點左右,灤師傅就早早的來到充電站排隊。
![]()
灤師傅說:“充電分時段,波谷電價和波峰電價能差一倍,正常中午12點到下午2點,晚上1點到早上7點,電價是最便宜的,6毛3一度電。我一天跑85格電,每格是6度電,你算算一天電費是多少?”他伸出4個指頭,“比開柴油車一天能省400多塊,一點兒都不吹牛。像我這點路,之前的油車一天就能干掉800塊油費,而電車平均合下來也就336元。差距大不大?!”別的不說,光燃料費這塊一個月就能比柴油車省出來1萬多塊,難怪灤師傅會說“我們開心,老板滿意”了。
不止是會省錢,灤師傅駕駛的這臺汕德卡600度雙槍快充產品,還有別的好處。“如果是600多度電壓的充電樁,一般一個小時就能充上50%的電,所以最多倆小時,我這車肯定能充滿。這點時間我剛好吃完飯,還可以在臥鋪上休息會,也不耽誤下午和晚上干活。晚上跑完車,我再把車充好電,一天充兩次電完全不用擔心跑不遠。我看別的電車,要么充電沒有這么快,要么一天就得多充好幾次,多耽誤事啊!”
![]()
“自打換了這臺車,我感覺明顯沒有以前那么累了。你看啊,以前跑一天一宿,沒得歇息,現在這駕駛室又大、臥鋪又寬,純電車沒有發動機、噪音小,再配上自動擋、制動能量回收功能,開車輕松了不少。”灤師傅說,“還有液晶儀表盤,中控屏行車和倒車顯示,車內車外信息,一看就知道。就拿這倒車顯示來說,以前沒有這配置,都得下車溜達一圈,現在我就能大膽的倒車了。”
從500多馬力的柴油重卡到600度電的純電汕德卡,從 “辛苦奔波” 到 “輕松運輸”,灤師傅也許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新能源重卡的“嘗鮮者”。對于這位從業30多年的運輸老將而言,這也許只是一次座駕的更新,但對于更多的用戶來說,這也許是一場運輸方式的 “革命”——更好開、更會賺還更舒適,像許許多多像灤師傅一樣的卡車司機,感受到了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為他們帶來的希望與可能。
做一個有深度、有態度的公眾號
網址:http://www.tcv360.com
長按關注:今日商用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