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凍癥,醫學上稱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是一種漸進性加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對于病程超過兩年的患者而言,病情往往已進入中晚期,肌肉無力、運動功能下降等癥狀逐漸明顯。此時,與其陷入對病情的焦慮,不如將重點放在五大身體功能的守護上 —— 這不僅能減輕身體不適,更能有效延緩病情進展,為生活爭取更多主動權。
![]()
一、呼吸功能:守住生命的 “通氣閥”
呼吸功能衰退是漸凍癥患者最需警惕的問題之一。病程超兩年后,呼吸肌可能逐漸無力,出現氣短、咳嗽無力、夜間憋醒等癥狀。守護呼吸功能,首先要定期監測血氧飽和度,家中可備便攜式血氧儀,若血氧低于 95% 需及時就醫;其次要練習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每天早晚各 10-15 分鐘,增強呼吸肌力量;若出現明顯呼吸困難,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無創呼吸機,避免因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二、吞咽功能:留住 “進食的尊嚴”
吞咽功能下降會導致患者進食困難、嗆咳,甚至引發吸入性肺炎。守護這一功能,飲食上需調整食物形態,將固體食物制成泥糊狀,避免干硬、黏性大的食物;進食時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小口慢咽,每口食物吞咽兩次,減少嗆咳風險;此外,可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吞咽功能訓練,如舌頭運動、鼓腮、空咽訓練等,維持吞咽肌肉的活性。
![]()
三、肢體運動功能:延緩 “僵硬的速度”
病程超兩年后,患者可能出現肢體活動受限,甚至無法自主翻身、行走。但 “不動則廢”,適度運動能延緩肌肉萎縮。若上肢仍有活動能力,可進行抓握訓練(如握彈力球)、抬臂訓練;下肢無力者,可在家人協助下進行關節活動訓練(如屈伸膝關節、踝關節),每個關節活動 5-10 次,每天 1-2 組;同時,借助助行器、輪椅等輔助設備,保持一定的活動量,避免長期臥床導致血栓、壓瘡等并發癥。
四、語言功能:守護 “溝通的橋梁”
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出現說話含糊、聲音嘶啞,甚至無法發聲。守護語言功能,日常可多與家人交流,放慢語速、清晰發音,避免長時間沉默;若語言能力明顯下降,可提前學習溝通工具,如手寫板、語音合成器、眼神交流輔助設備等,確保能準確表達需求;家人也需耐心傾聽,給予患者足夠的溝通時間,避免因溝通障礙引發心理壓力。
![]()
五、心理功能:筑牢 “精神的防線”
病程超兩年,長期的身體不適易讓患者陷入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而心理狀態又會反過來影響病情。守護心理功能,首先要接納病情,明白 “延緩進展就是勝利”,避免過度自責或絕望;其次可加入漸凍癥患者互助社群,與病友交流經驗、彼此鼓勵;家人需給予情感支持,多陪伴、多傾聽,若出現明顯心理問題,及時尋求心理醫生幫助,必要時配合藥物干預。
對漸凍癥患者而言,病程超兩年并非 “終點”,而是 “守護身體功能” 的關鍵階段。呼吸、吞咽、肢體運動、語言、心理這五大功能,如同支撐生活的 “五根支柱”,每守住一根,就能為生命爭取更多質量與尊嚴。愿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家人的陪伴與科學的護理下,從容面對病情,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