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說有多個地方的幼兒園園長,為了喜迎國慶,不約而同地讓幼兒園孩子背上了“炸藥包”,盡管是畫的,但是此情此景,真的很適合發抖音,引發當地對此類犧牲情節興趣濃厚的大爺們的興趣。
的確,我們沒必要對園長們上綱上線,這就是一臺戲,一臺可以取悅別人的戲。但是這個戲呈現的畫面,相信任何一個當事孩子的家長看了都不會舒服。誰會想讓自己的孩子背上炸藥包呢,這是想干嘛,他們送自己的孩子上學,不是為了去犧牲的。盡管犧牲精神從英雄主義的角度也有其宏大的地方,但是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啊,一無力量,二無知識,假以時日,他們中可能會有科學家,會有商人,會有政客,會有普普通通在城市上班的人,但是不管如何,當他們回憶起小時候的這個畫面時,都會感到十分膈應。
園長顯然顧頭不顧腚,效果達到了就好,哪管后來人如何評判。他們的目的就是在特殊的時間整個大的,以標榜自己幼兒園的正確性。畢竟現在幼兒園競爭也大,生源也沒之前那么多了,再不多搞一些這種“教育”,如何能夠引發家長們的報名報班的熱情呢?
但是園長們顯然腦回路比較簡單,他們但凡用一個普通家長的立場去看待這個畫面都會明白,家長們不會接受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可以被犧牲的道具的,即便在幼兒園也學不到個啥,但是肯定也不能讓園長們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胡搞八搞的。
一個簡單的設問是,既然這種“教育”這么好,園長是否愿意讓自己的孩子也背上炸藥包?熊太行老師提出了個好問題,“幼兒園園長是不是也扮上點啥?”
在安全的地方表演勇敢,是非常無恥的,尤其是讓單純不了解人心險惡的孩子成為“慷他人之慨”的道具。任何擁有基本人性和教育常識的人都干不出這樣的事情。
我們必須承認,任何情景,哪怕是虛構的,對于孩子來說,都會有很多潛移默化的導向性的暗示。像是泰坦尼克電影,觀眾看到后面,會注意到,逃生的機會讓給了婦女和孩子,他們擁有先逃生的權利,這就是一種價值尺度上的取舍。
事實上,在任何極端處境下,孩子都應該是被保護的對象,而不是被犧牲的對象。
即便是與“假想敵”們做斗爭,對于孩子來說,書包才是最好的武器,書都沒讀幾本,就學會這種自我犧牲的東西出來,這是真的愚蠢還是壞的可怕?
更糟糕的,孩子一旦接受了在情景中被工具化,就會去傾向于不認可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不重要,認為自己是可以被替代的。
對于幼兒甚至中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我認為,啟蒙價值高于大是大非,要讓他們學會自重、自愛,學會獲取知識的基本方法,而不是過早地站隊,甚至到了必須犧牲自我的地步。
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認識“炸藥包”這三個字,以及這三個字背后的意義,如果他們知道了,他們將喪失對于幼兒園園長的所有尊重。當然,若干年后,他們會懂得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