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4日,工信部官網顯示,《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及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修改單的制修訂,已形成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是的,“奪命”隱藏式汽車門把手必將全面實施整改。
事實上,2025年春天以來,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了一場史上最密集的監管風暴。
![]()
3月28日,工信部發布了《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電池安全令”。
新標將動力電池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確定為廠商終身承諾。
4月16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召開會議,特別強調汽車生產企業不得進行夸大和虛假宣傳,必須明確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功能邊界。
6月9日,工信部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度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直指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續航虛標等痛點。
9月,工信部又對《智能網聯汽車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和《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
短短五個月內,監管政策密集落地,覆蓋了新能源汽車安全的多個關鍵領域。這其間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么?
當然,工信部以罕見頻率密集出臺一系列針對性監管政策,總也邁不開一個顯而易見的因素,那就是新能源汽車的盤子真的大了。
數據顯示,2025年1至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938.2萬輛,同比增長31.4%,“累計滲透率”達到45%。
![]()
據乘聯分會預計,9月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規模可達215萬輛左右,環比增長6.5%,同比增長2.0%。
其中新能源零售量為125萬左右,滲透率有望攀升至58.1%,再創歷史新高。
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已經從早期市場進入主流市場,安全標準必須與之同步提升。
然而,我們之所以將此謂之為“新能源汽車監管風暴”,就必然遵循“風暴”本身的自然規律。
風暴是一個氣象學名詞,特指伴有強風或強降水的天氣系統。
但風暴自帶一個特殊的現象。
比如,熱帶風暴形成之后,風暴眼的周圍有一個風速很高的帶,風速可達每秒 100 米(每小時358 公里),而風暴眼內卻比較平靜,二者形成強烈反差。
沒錯,工信部就是這場監管風暴的“風暴眼”,哪怕整個新能源市場一片驚濤駭浪,工信部是平靜的,更是冷靜的。
![]()
我們看到的監管風暴,只是監管從曾經的被動響應升級到主動防御的系統性變化而已。
比如,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中,電池熱失控占比達67%,而底部撞擊引發的次生事故占總量的23%。
于是,2025年4月實施的電池安全新規,將“不起火、不爆炸”從推薦性升級為強制性要求,并特別新增“底部撞擊測試”。
新規通過“技術標準+測試場景”雙升級,構建起覆蓋機械、化學、電氣三重維度的安全防護體系。
這種轉變折射出監管思路的根本變革,從此以后 ,咱們“不看廣告,看療效”。
又如,某造車新勢力2024年累計發生11起充電自燃事故,但常規檢查直至第8起才觸發響應。
顯然,傳統抽檢制度的“滯后性”在這個問題上被完全暴露。
![]()
于是,2025年6月的生產一致性檢查引入“輿論大數據+隱患建模”篩查機制。
新機制通過接入國家新能源汽車監測平臺實時數據,使監管響應速度提升300%。
這種轉變折射出監管思路從之前的有問題“解決問題”,升級為力求通過預警機制,甚至是全民參與的預警機制,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中”。
再如,數據顯示,涉及L2級輔助智能駕駛的事故中,約55%集中在高速公路場景,超半數事故源于駕駛員對系統的誤用或濫用。
于是,9月發布的組合駕駛輔助系統安全要求征求意見稿,標準嚴格限定系統“設計運行條件”。
為避免駕駛員“誤用”“濫用”組合輔助駕駛系統引發事故,標準要求,系統激活期間須具備手部脫離和視線脫離檢測能力。
這種轉變折射出監管思路從之前針對突發問題采取緊急措施的處理方式,升級為通過“數據記錄+狀態監測+功能禁用”三位一體的系統性設計,并力求在技術創新與安全倫理間建立平衡點。
![]()
正如偉人所言,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顯然,監管部門完全具備了洞察新生事物本質的能力,并招招直指要害,厘清了從根上去解決問題的整體思路。
然而,我們相信,這些變化一定源于中國新能源汽車更宏偉的野望。
當2025年1-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滲透率”即將突破50%之際,同期缺陷召回數量同比增長212%。
很明顯,高滲透很大程度上也帶來了高風險和高投訴。
而這一現象在動力電池領域尤為突出。
據動力電池行業數據顯示,快充技術迭代速度高達年均150%的提升率,完全超過材料體系進化速度年均80%的提升率。
這就會直接導致300次快充后電池容量衰減超標的投訴量激增。
所以,監管的收緊也是對行業“內卷式”競爭的直接回應。
但打壓“內卷式”競爭難道不是為了更好的展開“外戰”?
2025年1至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表現亮眼,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量不斷增長。
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聚焦“一帶一路”市場。
![]()
在“一帶一路”沿線,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根據當地市場特點采取差異化策略。
比如,在東南亞市場主推小型車;在東歐市場利用歐盟成員國身份規避關稅;在俄羅斯市場則主推混動車型以適應低溫環境。
然而,不管產品如何與市場,與應用場景匹配,任何基于產品的安全問題都可能不單單是影響一個企業,而是整個“中國智造”的聲譽與持續發展。
僅以最新的門把手新規征求意見稿為例。
意見稿創造性地將機械冗余(60mm×20mm×25mm操作空間)與電動化需求結合。
9月17日,特斯拉設計總監Franz von Holzhausen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特斯拉正在重新設計其飽受安全爭議的車門把手系統。
新設計旨在讓乘客在“緊急情況下”更直觀地操作車門。這一改進回應了監管部門對特斯拉車門安全性的關切。
事實上,行業預算,新設計改造成本僅占車門總成本的1.2%,卻使救援效率提升40%。
然而,中國政策,不僅僅影響了特斯拉,也正在影響世界制造。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我國已牽頭制定7項新能源汽車國際標準。
此次監管升級中誕生的“熱失控三維防護”“ 快充循環驗證”等創新指標,正在通過ISO/TC22渠道轉化為全球標準提案。
![]()
所以,監管政策收緊,不僅從市場層面,更重要的從法規、標準層面,進一步鞏固了我們作為全球頭新能源汽車“領頭羊”的地位。
基于此,無論是中國用戶,還是全球用戶,對于這場監管風暴的效力,都應該保持期待,并為之擊節叫好。
或許,它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質量領跑”的開始。
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在《志在超車:智能網聯汽車的中國方案》一書中所言: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領先,靠的是“換道賽車”,但換道之后如何“持續領跑”,才是真正的大考。
或許,這場監管風暴,也將促成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從產品輸出到標準輸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