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有些網(wǎng)友發(fā)私信,詢問我關于在單位該如何與人相處的問題,比如“單位提拔干部,其中群眾投票是重要一環(huán)”,問我是不是應該刻意維護好與領導同事的關系,哪怕自己受些委屈。
對于這個問題,我進行了深入思考,近些這么多年來我的親身經(jīng)歷,我給出如下建議:完全沒有必要。
回想我的過去,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我活得特別“懂事”。
工作上,領導安排什么,我就默默接下什么,從不多問,更不推辭。戀愛中,我也總是那個先低頭的人,生怕惹對方不高興,總把別人的情緒放在自己前面。
可時間久了,我發(fā)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越是這樣,越?jīng)]人把我當回事。我的順從沒有換來尊重,我的退讓沒有贏得感激。成年人的世界很現(xiàn)實——懂事和卑微,常常只差半步。你以為是善良、是低調(diào),在別人眼里,可能只是好拿捏、沒底線、不值錢。
你越是拼命討好,別人越覺得你不值一提;你越在意別人的眼光,別人越不會在意你。
![]()
我慢慢發(fā)現(xiàn),那些總是“有點脾氣”、“有點鋒芒”的人,反而最容易被認真對待。不是他們能力多強,而是他們身上有種界限感。有界限感不是擺出生人勿近的姿態(tài),而是讓人不敢輕易冒犯。
這不是說人們喜歡刺頭,而是人們天生尊重那些有主見、有底線的人。敢表達需求的人,看起來就像“有資格”提出要求。
喬布斯就是個典型。他從不會迎合市場,也不慣著自己的團隊,甚至經(jīng)常說話直接到近乎毒舌。但所有人都記得他的標準——“不要妥協(xié)于平庸”。人們追隨他,不是因為他和氣,而是因為他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讓人信服。他的堅持,讓每個與他共事的人都相信,他們在做一件非同尋常的事。
以前我總覺得,多幫別人是美德,能讓人喜歡。直到有一次,我熬夜到凌晨三點幫同事改PPT。第二天他收到文件,連句謝謝都沒有。過了一周,他又來找我?guī)兔ΓZ氣理所當然,仿佛這是我的分內(nèi)之事。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在別人眼里,我不是“好人”,只是“好用”。
心理學里有個“稀缺效應”——越難得到的東西,人們越珍惜。人也是一樣。你一直“有空”,別人就不覺得你時間值錢;你一直“答應”,別人就不會在意你的感受。
那些會拒絕的人,反而最容易被高看。因為他們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我的時間很寶貴。”在職場上,一句“我會考慮一下”比立刻答應更有分量。當別人知道你“不是誰都幫”時,反而會更加重視你的意見。
這個社會的底層邏輯很現(xiàn)實:人們追逐稀缺,而不是泛濫。
所以“隨叫隨到”的人往往最容易被忘記,而“難得一見”的人,反而讓人尊重。明星開演唱會要“限量售票”,品牌搞聯(lián)名要“限量發(fā)售”,餐廳營銷也要“限時預約”——這不是資源真的不夠,而是大家都懂得利用“稀缺”來制造價值。
當你把自己的時間、情緒和能力當成“免費超市”,別人就不會珍惜。相反,如果你懂得保留一點神秘感,別人反而會主動靠近。
你必須明白:人不是靠討好贏得尊重,而是靠稀缺贏得地位。學會讓自己“沒那么好約”、“沒那么好說話”,學會“偶爾沒空”,你會發(fā)現(xiàn),原本那些看似“高攀不起”的人,反而開始主動找你。
這就是現(xiàn)實世界的運行法則——你越廉價,別人越忽視你;你越貴,世界越高看你。你把自己當回事,別人才會把你當回事。
當你真正尊重自己的時間、守護自己的底線、珍惜自己的價值時,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世界都開始對你輕聲細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