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決定大量引進印度人才,引發了外界的極大關注,而在日本國內則引起了強烈反對,大量日本人擔心,眾多印度人才進入日本后,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
印度IT行業
根據日本政府的計劃,未來五年內,日印雙方將進行50萬人次的人才交流,其中日本將引進5萬名印度高端技術人才,主要集中在IT領域和醫療領域,這些領域在日本人才奇缺。
日本之所以要大量引進印度人才,主要原因是國內勞動力嚴重短缺,過去幾十年間,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齡化問題疊加,導致勞動力逐漸減少,根據日本政府統計,到2030年,日本勞動力缺口將高達600萬人,這一缺口極其巨大,國內人口有限,日本政府不得不將目光轉向國外,通過引進人才來彌補不足。
印度方面對此積極響應,印度人口眾多,每年大學畢業生數量龐大,就業壓力大,因此,當日本提出引進人才的請求時,印度十分樂意,日印雙方一拍即合,形成互補關系:日本需要勞動力,印度需要就業機會。
短期來看,大量印度IT和醫療人才進入日本,確實會緩解相關領域的人才緊缺,印度在IT領域有一定優勢,很多印度人精通英語,能與歐美企業順暢交流,在歐美IT企業,甚至有不少印度裔擔任高管,這是日本愿意引進印度IT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醫療領域,印度也具備較強實力,因此對日本而言有一定吸引力。
![]()
美國印度裔社區人群
然而,長期來看,情況可能會逐漸變味,如果印度人才在日本長期定居,形成龐大社區,將對日本社會和文化帶來深遠影響,歐美近年來已逐步收緊對印度移民的政策。例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大幅提高H1B簽證費用,目的就是限制印度移民的數量,原因在于,印度移民在國外并不容易被同化,反而會去影響和改變當地文化。
以加拿大為例,大量印度移民讓當地的社會習俗逐漸印度化,人們需要適應印度社區的文化氛圍,甚至在語言、飲食和活動上都受到影響,美國和英國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在IT領域,美國曾大量吸收印度人才,但逐漸發現他們存在“眼高手低”的問題:口頭表達能力很強,但實際工作能力較弱,導致企業對他們的態度轉變。同時,印度人群體抱團現象嚴重,一旦在企業中有人成為中高層,就會吸納更多印度人,最終造成企業人員結構單一,活力下降,這與歐美引進多元化人才的初衷相違背,因此引發反感。
![]()
日本民眾
正因為看到了歐美的經驗,日本民眾才會擔心大量引進印度人才可能帶來類似問題,印度移民在日本如果形成社區,必然會與日本文化產生沖突,甚至可能像新加坡那樣,不同族群之間出現摩擦。
由此可見,日本政府引進印度人才的出發點雖是為了解決勞動力不足,但步子邁得過大,容易引發社會矛盾,合理的做法應是逐步推進,先進行小規模試點,總結經驗,再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這樣才能控制潛在問題,避免大規模爆發,如果貿然引進大量印度人才,一旦出現社會矛盾,將很難收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