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得畫共十幀
原創江南達者童山雷2025年09月29日 12:07重慶
九月份得畫共十幀。完成“偏巖、金刀峽與嘉陵江峽并北碚一帶紀游組畫”后,重拾“舊境重現”得四幅整紙大畫。紀游組畫中亦有三幅整紙之作。
江南達者 童山雷
![]()
1、《云罩峽江殊可觀,或于橋下見田園》。沿江覓景,類似之處忽略不計。偶然見得一處,甚覺有趣味,佇足觀玩,識記于心。那是在越江高架橋下,孑然所遺一隅莊田景象。尤其一株歪脖老榕樹兜,倚勢搭建雞舍,輔以一二嫩芽青篁,真是生機盎然、風味十足。茲自當以之入畫。成而注目相視,暗思:無論何時何世,從現實中擷取畫意者,固不乏其人。而人所不屑見者,吾獨見之;見卻不取者,吾偏取之。竟以其大意為畫,不修邊幅而本質形神自現,庶可謂別開生面者矣。
![]()
2、《峽江迤邐呈寬轉,水土一方能養頤》。不覺出得峽去,來到久聞其名的水土鎮。且行且觀覽,尋路去江灘坐下。但覺水天開闊,云日和煦清朗,舉目一派悠遠澹然,與那峽中情味,已自迥別。又見客貨兩用碼頭之上,輪船停泊,隔岸街市,并下游江面橋梁,俱一一在目。沙石灘頭,亦有些許游人,各自消閑于斯,看去也真稱是一片恬淡安寧景象。茲畫即表達這等觀感。從容筆調,清麗色墨,皆基于此承平主題。自顧吾畫,其面目格調,莫不盡依畫中內容設立,或亦可當之與人不同者耶。
![]()
3、《嘉陵峽壑內,崖岸回縈,灘淺浪平,水風勁峭,嵐氣蕭森》。既回鎮上,在臨街小店品嘗了點當地酒菜,于是乘車踏上歸途。沿路隨車在峽中行進,張望對岸,一切既往于此心留下之難忘印跡,皆已似是而非了。偶爾也因單行道什么的,悠轉得不太好分辨地理方位。唯這清幽峽谷本身,給人感覺,即如這畫題所述。今畫作又以四尺整張貴州皮紙揮寫出;其翔實完整浩大之境,同時兼具從容率性筆調所形成的靈動灑脫之感,亦當屬篋內可心意者。
![]()
4、《磨灘山水昔嘗聞,今朝得見,麓林清雅,泉瀑洗煙塵》。這北碚有一處,往日曾于故友口中得知其風物可觀,今得便,順帶前去。既下汽車,沿大道徐行而至。所見溪河寬闊平緩,顯然因下方筑壩;兩岸則林樹清幽,間有些許景點設施相綴。由于身處上游堤坎截斷處,但見遠外云日澹然而視野空曠,且知那懸瀑主景,也唯可于下方觀之,故爾亦然心存一絲懸念。如此這般境界,似也最堪入畫。此即將其細致寫出。腕下柔和疏朗景色,恰與當時恬然自得感覺兩兩相稱。
![]()
5、《但聞林下歌飄散,豈識前賢業跡存》。到得下方湖畔。因水勢較小,見瀑布僅只側旁細流懸掛,大片堅挺巖石裸露。而湖灘之上,不少游人在此搭建帳篷留駐玩樂,一派俗世消閑散淡景象。從近旁甚是冷落的景點介紹處得知,卻原來此地是為民國時期,眾多文化名人及社會賢達,進行城鄉發展變革之試驗點,各方面頗有建樹。然而如今還有多少人會真正關心這個哩……獨自于水濱憑欄佇立,靜觀默想有頃,乃將此綜合感覺納入畫圖。幅中蒼黃不定之天光水色,并湖面因風泛動的粼粼波浪,似予人難以言傳之復雜感受。
![]()
6、《磨灘水勢雖干涸,堅巖下,云色因風泛碧波》。仍依其整體印象,將此暗含歷史意蘊之山川風物,作成一全景式畫圖,以資憶念。觀這山環水抱之勢,固然實記當地形貌;但既納入楮幅成境,亦自是在構形捕神方面,大加取舍經營。嘗思:畫之為畫,其“呈象之度”,及通體表達意趣之把握,果是這整件作品“藝術性”強弱之關鍵。今每見畫面處理極繁復甚至還兼具大氣與精微之作,然總覺其“畫藝感覺”差點意思。或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此?茲整個“偏巖、金刀峽與嘉陵江峽并北碚一帶紀游組畫”,于是亦宣告完成。
![]()
7、《蜀山王者,雄視億載冰川·貢嘎山也》。又拾“舊境重現”一事。茲多年前游觀之感,一直仍想再作表達。固然不可能如那攝影記載般的,畫出當時明麗艷藍天空下日照“金山”或“銀山”的實存視象感了。考慮之下,乃基本以灰白色調,展現其山在峻冽氣氛中橫空出世、睥睨眾山的所謂“王者”之概。此情此境,因客觀上即淡色多而深色少,故爾近前蒼暗樹色,定須將墨色拿足以“壓陣”;其余整體形貌,色度則依序作遞減,直至主體山峰呈一派猶具細節層次感的亮白色。如此,方見其凍云迷茫內而不失剛健有力的視覺意象。此等感覺,其實甚難把握,過而氛圍感頓失以至于趨之匠氣, 不足又只見稀薄空落一片,哪有啥“看頭”。伏案三二日,終畢其畫,頷首自謂:也只能這樣了。
![]()
8、《夜聞西海起潮聲·昔游黃山得境》。憶寫當年游茲山夜宿感受。畫中春月清朗,夜云彌漫屋后松麓之頂;左前遠方,所謂“西海大峽谷”既已隱于淡淡迷霧,而整幅畫面,似暗聞山風呼嘯,天籟岑寂。雖所用色墨有度,然視感甚顯豐厚實沉,且富于層次。通體徑呈現一派輝煌神奇意象,庶可稱之據實而作卻又遠超實情之藝境表達。再者,自顧早年久久“掙扎”于先輩大師如賓翁畫境內,而后終悟:畫道絕對是“一體只容一人”,且慢說爾不可能完全與前賢畫做一樣效果,就算能,爾也僅為一“高仿品”甚或“六耳獼猴”罷了,更與“孫大圣”本尊何干。唯有徹底確立自家形貌,亮出一己“品牌”或“名號”,即使只作“小圣”,也迥然不同于人,此方為真藝者畢生任務。
![]()
9、《高唐絕頂,恍如天眼覷塵寰·從神女峰俯瞰大江岸》。昔游巫峽夜宿江畔旅店,隔岸正望那暮色中神山,凝眸有思于此,今遙憶之下,乃試寫之。畫之視點,反由神女佇立處,下觀這塵世,命意自不待言。整幅色墨幽杳間,但見晚霞返照以微示澄明;迷朦中則碧藍江水長逝,沿岸屋舍溪灘崖嶺并泊船,俱歷歷在目。其“畫眼”處,亦即題款所曰“天眼”:色光晶粲渾茫,小小神女身影澹顯于斯,真稱別有意味。而在這山水畫構思上獨辟蹊徑,揮寫之際,心境自也超然絕俗。
![]()
10、《月下松崗·遠憶》。以故園景物幻化得境。雖與巨幅家宅壁畫《命途歸去忽如來》部分相關,其側重點及表達方式皆不相同。茲以大寫筆調并酣暢淋漓水墨寫出;通體色彩弱化,而所涉關鍵部位,反又凸顯之。另外,記憶中一切基本實相,俱作展示,則盡行概括、變形甚或“詩意化”處理。畫中山川形貌固然如此,且是些許細節,譬若崗頂小亭兒、松林間盤旋鶴群、隔江長明火焰、江心“石門”、西面的歌樂山與東南面的屏鼎山、彎彎夜月連同月下幽幽淡淡的兩樹芙蓉花,都予以強調或夸大。再如那老屋山墻下小小窗兒,縱是燈光微弱,然又意味深長。咳,那該莫是少年達某,正在燈下畫著白日未竟之畫,抑或是正翻閱著一點兒難得的繪畫資料吧?……本月畫作至此終。
2025、9、1-29
·精研藝術,細品人生·
·讀千卷書,行萬里路。體驗萬千風俗人情,乃得萬千詩詞文句、萬千翰墨畫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