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5年9月27日
《福建法治報》頭版
《走得再遠,根永遠在這里
——閩清縣檢察院以公益訴訟守護僑鄉文化根脈》
20世紀初,黃乃裳、劉家洙等人帶領千余人分三批前往馬來西亞詩巫進行墾殖,黃乃裳先生一生都在探索著一條獨特的救國之路,劉家洙先生帶領鄉親在祖國危難之際變賣家產捐給祖國抗日,兩位僑領還動員了一大批華僑青年回國救亡。據統計,在福州市閩清縣有著涉僑歷史建筑23處、僑捐公益財產191處。如何保護好僑厝、如何守護好傳承,成為閩清縣檢察院重點關注的問題。
閩清縣檢察院先行先試,創新“文物保護+文化傳承”雙軌并行模式,運用于黃乃裳黃乃模墓園的保護。黃乃裳于1924年逝世,享年76歲。當地根據風俗,于1949年黃乃裳誕辰100周年舉行公葬,閩清華僑及當地鄉親都前來相送,“我那時候才上五年級,我是看著黃乃裳的棺槨輕輕放置于黃乃模衣冠冢旁與其合葬,每個人都獻了花,駐足良久。”黃乃裳后代黃賢祖回憶到先輩事跡時,眼中仿佛有自豪之光,雖已87歲高齡,但說到此事便錚錚有聲。據黃賢祖介紹,黃乃模是黃乃裳的弟弟,更是在著名的黃海海戰中英勇犧牲的致遠艦副管帶,“以前聽老人們說,黃乃模與致遠艦全艦船員無一人逃生,在被魚雷擊中之時,全體面跪祖國,向祖國拜別,事跡英勇震撼。”黃賢祖說時嘴唇微顫。
至此,黃乃裳、黃乃模兩兄弟一人葬于閩清綠水青山間,一人永遠沉睡于祖國的浩瀚海洋中,山海相望。他們交相輝映的愛國主義、利他精神堪稱后世楷模,而兩兄弟的墓園前刻著“無忝爾祖”四字,告誡后輩們不要遺忘了先輩的精神。
2023年3月,閩清縣檢察院針對黃乃裳黃乃模墓園存在的疏于修繕、管護不到位等問題,成立涉僑文物專項保護跨部門辦案組,對文物周邊情況進行調查取證,形成全方位影像數據資料。同年6月,召開公開聽證會,聽取海外僑胞及相關專業部門建議,依法發出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推動墓園修繕。同年8月,在修繕后開展“回頭看”行動,形成全方位守護閉環。在此基礎上,該院還主動將公益訴訟與法治進校園相融合,開展了一系列“德育+法治”活動,將文化傳承落到實處。
![]()
檢察官法治進校園,以黃乃裳、吳孟超等僑界楷模事跡開展主題宣講活動
一厝破局開新例,萬僑歸心護故椽。在通過公益訴訟實現個案“破局”的基礎上,為將保護范圍從點上修復擴展到面上治理,閩清縣檢察院于今年3月4日,進一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福建省華僑權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運用“公益訴訟+社會治理檢察建議”模式,以“講好身邊華僑故事”為切入點,系統推進華僑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與利用,搭建海內外情感交流橋梁。
![]()
召開檢察建議督促落實會
圍繞華僑歷史文化資源整體性保護,向相關部門發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并通過督促落實會、回訪座談等方式推動整改落地見效:推動編制《僑史僑厝匯編》,健全保護機制,加強僑捐資產管理;在縣人大、政協、僑聯支持下,推動包括黃乃裳故居等僑厝、坂東黃乃裳紀念館(舊館)以及坂東鎮涉僑村道與紀念碑在內的共8處僑鄉歷史載體的修繕工作,讓僑鄉記憶得以延續。
![]()
實地走訪了解故居修繕情況
“過山、過海,不忘祖。”砂羅越彭城劉氏公會秘書長兼團長劉錦虎如是說,“如今,僑厝被守護得好,便是讓鄉愁有了依歸,我們更想帶孩子們常回家看看。”9月19日,閩清縣檢察院聯合縣法院、縣僑聯在坂東宏琳厝舉辦僑鄉文化保護活動,僑領劉家洙的后輩們在劉錦虎的組織下集體返鄉,此次返鄉祭祖活動深刻闡釋著何為“走得再遠,根永遠在這里”。
![]()
活動現場普法
“守護僑鄉文化根脈,就是傳承源遠流長的福建海洋文化,就是在講好閩清人與海洋相擁逐夢的故事。”閩清縣檢察院負責人如是說。
![]()
來源:《福建法治報》
閩清檢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