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示了《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深圳市卓馭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案》。案件顯示,中國一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汽”)與New Territory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以下簡稱“New Territory”)、深圳市卓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馭科技”)簽署協議,擬增資并收購New Territory持有的卓馭科技股權。
![]()
交易后,一汽持有卓馭科技35.8%的股權,成最大股東;New Territory持有卓馭科技34.85%的股權,雙方將共同控制卓馭科技。
在這場收購中,一汽試圖通過技術并購補齊智能化短板,卓馭科技則試圖借力資本與市場突破生存瓶頸。
但在這場雙向選擇中,既有資源整合的機遇,也暗藏技術依賴與市場拓展的隱憂。
一汽在智能化的精準落子
一汽對智能駕駛的“野心”,并非始于此次入股。
今年5月,其旗下核心研發機構一汽南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啟動整體性組織重構,目標明確:聚焦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引進,重點攻關智能網聯等前瞻技術。這一動作被業內視為“前置布局”——通過搭建本土化研發體系,為一汽積累智能駕駛的底層技術能力。但現實困境在于,智能駕駛的研發需要長期的技術沉淀與數據積累,僅靠內部孵化難以快速追趕頭部企業。
此時,卓馭科技的出現恰逢其時。
盡管其2024年脫離大疆后失去了“巨頭背書”,但其技術積淀仍不可小覷:卓馭科技的核心優勢在于純視覺系統帶來的低算力要求,進而實現低成本部署。一套7V+32tops域控制器算力的成行平臺解決方案,最低裝車價格就能壓縮到7000元以內,且憑借“低成本+高性價比”的產品策略,已進入多家車企的供應鏈。
一汽也身在其中。
這場收購之前,一汽和卓馭就已經是老相識。其中,卓馭和一汽紅旗天宮系列以及紅旗EH7(參數丨圖片)等4款車型;和一汽-大眾聯合打造IQ.Pilot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并搭載在旗下4款車型上,如此算來,卓馭與“一汽系”合作車型已有8款。
![]()
對一汽而言,入股卓馭不僅是資本注入,更是將外部成熟技術快速內化的捷徑——通過股權綁定,可直接調用卓馭的研發團隊、專利池及現有技術方案,縮短自身智能駕駛系統的開發周期,彌補與前沿智能化車企的技術代差。
更深層的戰略意義在于,智能駕駛已成為新能源時代車企的“標配能力”。消費者對L2級輔助駕駛的需求已從“加分項”變為“必選項”,而更高階的城區NOA等功能更成為高端車型的差異化賣點。一汽若想在新能源競爭中保持優勢,必須快速提升產品的智能化含金量。入股卓馭,正是其“技術補課”的關鍵一步。
卓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對于卓馭科技而言,一汽的入股既是“救命錢”,也是“雙刃劍”。
![]()
從生存角度看,智能駕駛賽道堪稱“燒錢游戲”。從激光雷達的研發迭代、高精度地圖的數據采集,到算法的持續優化與測試驗證,每個環節都需要巨額資金支撐。
另一方面,曾靠著性價比殺入市場的卓馭在今年所謂“智駕平權”的大趨勢下,越來越多對手涌入10-20萬級別市場,這也給卓馭智行帶來不小的壓力。而卓馭雖此前雖憑借低成本方案(如通過軟件算法優化降低對高價硬件的依賴)獲得了部分車企訂單,但利潤空間被壓縮至極限——低價策略能短期內打開市場,卻難以覆蓋長期研發投入。
此前依賴大疆的技術協同時,尚可通過產業鏈分工分擔成本;獨立后,資金壓力陡增。一汽的入股不僅帶來直接資本注入,更可通過一汽的供應鏈資源(如零部件采購議價權)、生產體系(試驗車資源)降低研發邊際成本,為其爭取更長的技術迭代窗口期。
從市場角度看,一汽的銷量基礎(2024年自主品牌銷量320萬輛)為卓馭技術提供了“落地試驗田”。智能駕駛方案的成熟度依賴海量實際道路數據的反饋與優化,而一汽旗下豐富的車型矩陣(覆蓋轎車、SUV、新能源等細分市場)可為卓馭提供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加速技術的場景適配與可靠性驗證。更重要的是,通過與一汽的深度綁定,卓馭有望從“低端專屬”向高端車型過渡,提升自身技術方案的品牌溢價能力。
但風險同樣存在,若卓馭的技術解決方案過度適配一汽的需求(如針對紅旗車型的底盤參數、電子電氣架構做專項優化),可能導致其技術通用性下降,難以適配其他車企的平臺標準。更關鍵的是,若市場將卓馭貼上“一汽專屬供應商”的標簽,其他車企在選擇智能駕駛合作伙伴時,可能會因“技術同源性”擔憂而轉向競品(如華為、地平線)。
畢竟,此前部分車企在選擇供應商時便明確規避“與競品深度綁定”的企業,以避免技術泄露或供應鏈風險。
此次一汽入股卓馭,既是傳統車企智能化轉型的典型樣本,也是智能駕駛供應商在資本與技術夾縫中求生的縮影。對一汽來說,這是通過資本并購快速補齊智能化短板的關鍵一步;對卓馭而言,這是借助巨頭資源突破生存瓶頸的重要機遇。
業內人士表示,一汽入股卓馭并非萬事大吉,如何通過入股后借鑒技術優勢構建自主智能駕駛能力才是重中之重。若僅滿足于直接采購卓馭的現成方案,而忽視自身研發團隊的成長,或許導致未來在核心技術(如決策算法、數據閉環系統)上受制于供應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