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在逛縣城的時候,發現有一家回民餐廳,里面的牛肉和羊肉粉面很好吃。
當時我就納悶,邵陽沒有草原和牧場,這些回民從哪里來的?
![]()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南方各省都有回民世居,其中云南最多,有63萬人,安徽有29萬人,貴州也有20萬人,這三個省的回民數量均超過了山西和山西兩省。
我的老家湖南的回民有8萬多人。
這些人的祖先是怎么從西北遷徙到南方的呢?我們得從回族的形成說起。
回族形成有三個來源。
隋唐時期,因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大量的阿拉伯、波斯和大食商隊來到中國。一部分人在長安和廣州、揚州等沿海城市居住,他們的居住地叫做 “蕃坊”。這種移民一直持續到宋朝,泉州的蒲家就是典型代表。
安史之亂時,回鶻、大食等西域國家出兵幫助唐朝平叛,有部分軍隊留駐中國西北一帶,這也是一部分回民的先祖。
但是,這些移民只是回民先祖的很小部分,回族的主體是在元朝時期形成的。
13世紀初期,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大規模西征,大量的中亞各族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被帶到了中國,這些人被編入軍隊,或者擔任地方長官,成為了 形成 回族的主體人群。元朝時期的西域和中亞移民,被稱為“色目人”,地位高于漢人和南人。
元朝的時候,有一部分回族人,在南方各省擔任軍隊任職,后來就地屯田,留駐當地,是南方回民的部分來源。
元朝時期,回民開始散居,江淮地區是回民最多的地方。江淮地區因為蒙古攻宋,在這里鏖戰了幾十年,人煙稀少,適合屯田。因為大運河商路繁忙,元朝駐軍也多,再加上歷代中亞商人后裔世代繁衍,江淮一帶的回民就多了起來。 明初名將常遇春,就是回民后裔。
當時長江以南的省份,回民還比較少。
現在的云南和貴州兩省回民為什么那么多?是元朝和明朝兩次大的軍事行動疊加的結果。
1253年,忽必烈攻占了云南,在當地留駐了軍隊和派駐地方官,這是定居云貴的第一批回族人。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在江淮一帶征發了三十萬人, 攻打云南。這三十萬人中,不僅有江淮本地的回族人,還有元朝的降兵。朱元璋對于收編的元朝投降兵將照用不誤,因此,明軍里有相當的回族兵員。 這些人隨后在云南和貴州定居,成為屯堡人。 這是云貴回族的第二個來源。
我們再來看看湖南回民的來源。回民入湘,主要是在明洪武年間。
湖南的回民以常德和邵陽居多,這兩個地方當時分別叫做鼎州和寶慶,回民的來源則以北京和南京為主。
元至正二十年(1365年),朱元璋派徐達攻克寶慶,先設寶慶衛于益陽。1371年,寶慶府又移到邵陽。寶慶衛里的回族將領比較多,有 馬、張、蘇、海、蔡等幾個大姓。
寶慶回族張氏的族譜是這樣記載的:“始祖璞羅德,原屬回教 經名,后賜姓于明初,才改稱張氏,北平三河人,洪武元年,授 寶慶衛指揮,食屯田百余畝,于武岡之車林 鋪雞腳壙。”張氏先祖原名璞羅德,連姓氏,都是明初才改的。
常德的回族也是開始于明初。明洪武五年 (公元 1372年,朱元璋調遣回訖(維吾爾族)將 領哈八十 (即翦八十)和回回將領馬德成率 回軍南下,任常德指揮使,屯兵戍守,后落 籍常德東門外沙河街 (后稱“回回街”)。
因此,湖南的回民大多來源于明初的駐軍。后來,也有一些回民因為經商或者做官,在湖南定居,但只占少數。
在清初的“湖廣填四川”期間,還有一些湖南的回民遷居到了四川,成為了四川回民的主要來源。
相關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