莼羹鱸膾(chún gēng lú kuài),意思是用莼菜做的羹,以及將鱸魚切成細片做的菜;代指家鄉(xiāng)的美味佳肴;比喻懷念故鄉(xiāng)的心情。成語出自《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縣人。張翰也算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張儼曾在三國時期擔任東吳的大鴻臚。張儼雖然有才,但隨著東吳被西晉所滅,身負亡國之痛的張翰,就此放棄入仕為官,隱居于鄉(xiāng)野之間,恃才放曠,因其行事浪蕩不羈,頗有曹魏時阮籍的風采,而阮籍又曾擔任過步兵校尉,故人們都將張翰稱為“阮步兵”。
吳縣臨近太湖,盛產莼菜和鱸魚,張翰平日里便經常和朋友飲酒聊天,而他最喜歡吃的兩道菜,便是紅膾鱸魚和莼菜羹。
![]()
有個好友見張翰一直無所事事,憐惜他的才華,便勸說道,“你如今只圖歡飲痛快,難道就不考慮身后功名嗎?”
張翰聞言,卻是灑然笑道,“在我看來,那些所謂的功名利祿,還不如眼前的一杯酒。”
一日,張翰路過閶門附近的金閶亭時,忽然聽到一陣悠揚的琴聲,循聲尋去,這才發(fā)現(xiàn)琴聲乃是自停泊在閶門的一條船上傳出,張翰遂登船拜訪。一番對答下,張翰這才得知,原來對方便是大名鼎鼎的會稽名士賀循。
![]()
張翰與賀循雖然并不相識,但兩人卻是一見如故,頗有相見恨晚的知音之感。張翰有心請賀循多盤桓幾日,奈何賀循乃是奉調前往洛陽任職,根本不敢耽誤行程,張翰不忍與剛剛結識的好友就此分別,當即決定與賀循一同前往洛陽,他甚至連家人也沒告知,當下便登船而去,由此可見他的隨性。
兩人抵達洛陽后,賀循被拜為太子舍人,而張翰便也隨之在洛陽客居了一段時間。不久,張翰的名聲在洛陽逐漸傳開,執(zhí)掌朝政大權的齊王司馬冏得知后,遂將其召入大司馬府,任命為了大司馬東曹掾。
![]()
張翰入仕之時,正值西晉內亂之際。時值晉惠帝在位期間,皇后賈南風賈南風為了攬權,先是聯(lián)合西晉宗室誅殺了外戚楊駿,廢了太后楊芷,緊接著又以晉惠帝名義下詔,命楚王司馬瑋殺了汝南王司馬亮和元老大臣衛(wèi)瓘,然后又以偽造詔書為由,處死了楚王司馬瑋,進而得以掌控大權。
賈南風掌權八年,后因殺死太子司馬遹,引發(fā)宗室不滿,趙王司馬倫廢殺了皇后賈南風,誅除了其黨羽。然而,隨著趙王司馬倫廢黜晉惠帝自立,又引發(fā)了三王起義,齊王司馬冏聯(lián)合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一黨隨之覆滅。
永康二年(301年)四月,司馬倫被殺后,晉惠帝司馬衷復位,齊王司馬冏則被任命為大司馬輔政。司馬冏獨攬政權后不可一世,不僅沒有臣下之禮,而且沉迷女色,以致朝政荒廢,而司馬颙、司馬穎兩人則是擁兵自重,野心勃勃,天下仍是動蕩不安。
![]()
張翰見到朝廷如今模樣,心中悲涼萬分,頓時便沒有了入仕為官之心。一日,他正在院中閑庭信步,看著庭院中的秋風落葉,一股思鄉(xiāng)之情突然席卷心間,不免又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莼菜羹和紅膾鱸魚,一時興起賦詩道,“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魚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一首吟罷,張翰長長地嘆息了一聲,低聲道,“人活著就要活得自由自在一些,我怎能為了做官而一直住在數(shù)千里以外的異鄉(xiāng)客地呢?”說罷,當即脫下官服,就此離開洛陽,返回家鄉(xiāng)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