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送娃上學,看著那小子背著洗得有點發白的藍色小書包,肩膀一高一低地晃著,走兩步不好好走,還得低頭拽拽歪掉的書包帶,忍不住說了他兩句,可他沖我喊了句:“我討厭媽媽”,當下心就跟被針扎了一下似的。
咱當媽的總覺得自己是為孩子好,可不知不覺就成了追在他屁股后面催命的人:
他穿襪子慢兩秒,我就忍不住拔高嗓門 “快點!要遲到了”;
他沒按我安排先寫作業就玩玩具,我伸手就把玩具收了。
現在想想,這哪是養娃?分明是把自己當成 “指揮官”,逼著孩子按咱的節奏走,也難怪孩子會煩咱!
![]()
怎么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呢?其實啊,養娃真不是 “按月給零花錢、按點買新衣服” 就完事的。
那些能讓孩子記一輩子的愛,全藏在平時不起眼的小破事里,是能讓他實實在在摸到、感受到的溫暖。
尤其是生活中這5個瞬間,如果你中2條以上,請給自己鼓掌吧。
1 上學時的溫馨囑咐
就說上學前那兩句囑咐吧,別覺得 “說不說都行”。
你試試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說 “今天在學校跟小朋友好好玩,媽媽等你放學說趣事哦”,你看孩子那反應!
我上周第一次這么說的時候,我家那小子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本來耷拉著的嘴角立馬翹起來,還伸手抱了抱我的腿,轉身走的時候腳步都比平時輕快,頭還時不時回來看我。
就這么兩句話,比家長催他十句 “快點” 都管用!咱當爸媽的,別總把 “愛” 放心里,說出來、做出來,孩子才能接住啊,畢竟孩子小,哪能像大人似的猜心思?
![]()
2 飯桌上從不批評孩子
飯桌上可是全家最該熱鬧的時候,可以前我總忍不住,一吃飯就開始 “挑刺”:“你怎么又把青菜挑出來?”“今天老師是不是說你上課走神了?” 本來好好的一頓飯,被我搞得跟 “批斗會” 似的,孩子扒拉兩口飯就說飽了,我還嫌他吃飯慢......
現在想想,這不是自找不痛快嗎?后來我改了法子,不再盯著他的毛病說,而是先主動 “分享八卦”:“你猜媽媽今天在公司鬧啥笑話了?給領導送文件的時候,手一滑把剛泡好的熱咖啡灑人文件袋上了,那咖啡漬跟地圖似的,老板氣的臉都紅了!”
![]()
飯桌上本是輕松溫馨的場合,不批評、多聊天,這不就成了全家最開心的時刻嘛?孩子能感受到 “爸媽愿意聽我說話”,全家的感情不就越來越近了嗎?
可別讓吃飯變成孩子的 “心理負擔”,多好的親子時間啊,浪費了多可惜!
3 認真對待他送的“禮物”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送家長的那些 “不值錢” 的禮物,可千萬別不當回事!
我們得明白,孩子送的不是樹葉、不是石頭、不是畫,是他心里最純粹的愛啊!他覺得好的東西就想給爸媽,我們要是說 “這破東西有啥用”,那不是傷孩子的心嗎?
認真接住他的小禮物,就是在告訴他 “你的愛我收到了”,這比買多少玩具都管用!
4 從不嫌棄玩低齡幼稚的游戲
小孩子玩的游戲看似 “幼稚”,其實是想象力豐富的表現!
家長眼中一片樹葉、一個小玩具就這能玩十分鐘的“破游戲”,孩子卻能開心一下午!
聰明的家長特別喜歡加入和“慣著他”,因為他們知道孩子這個年紀的想象力十分寶貴。你一敷衍,他下次就不跟你分享這些 “小秘密” 了,想象力也會隨之消退。
做個不掃興的爸媽,孩子才能活得更自在,童年不就該這么瘋瘋癲癲的嗎?
![]()
5 愿意聽孩子講廢話,不急于打斷和否定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總跟你說 “媽媽你看,螞蟻在搬家”“爸爸,云像棉花糖能吃嗎”?
以前我總不耐煩,要么說 “別煩我,我忙著呢”,要么說 “這有啥好看的”,結果后來發現,孩子慢慢不跟我說話了。
其實,孩子說的這些 “廢話”,都是他對世界的好奇,也是他想跟你親近的信號啊!你認真聽了,他才會覺得 “我的想法爸媽在乎”,以后遇到事才愿意跟你說,情商也會慢慢變高,這可比教他背多少古詩都重要!
辣媽語錄:
家長們啊,別總想著 “控制” 孩子按咱的想法來,多蹲下來看看他的小世界,多拿出點耐心陪他慢慢長大。
畢竟孩子的童年就一次,等他長大了,記不住你給他買了多少玩具、穿了多少新衣服,卻會記住你蹲下來跟他說的那些話、陪他玩的那些游戲、聽他說的那些 “沒用的事”。
讓他想起童年那段時光,心中全是幸福和溫暖,你說,這不才是養娃最該有的樣子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