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
![]()
![]()
![]()
![]()
![]()
![]()
新手爸媽大概都有過這樣的崩潰瞬間:抱著寶寶搖晃半天,好不容易把他哄睡了,小心翼翼往床上一放,寶寶馬上就睜開眼睛哇哇大哭。新手爸媽甚至會覺得,寶寶的小腦袋里是不是裝有一套環境監測系統,能敏銳地察覺到爸媽是站著還是坐著。一旦坐下,寶寶就會感覺不對,更別提放床上睡了……真是讓人頭疼!
![]()
“落地醒”的生理機制
![]()
寶寶“落地醒”可不是他故意搗亂,背后藏著嬰兒獨特的生理機制。
首先是淺睡眠占比高。嬰兒的淺睡眠占比達到50%,在淺睡眠狀態下,他們對外界的動靜特別敏感,哪怕小小的變化,都可能觸發“驚醒機制”。
其次是條件反射的影響。如果每次哄睡,父母都是站著抱、走著晃的方式,寶寶就會形成肌肉記憶;一旦感覺到姿勢變了,就會立刻警覺起來。
還有一些細節也會讓寶寶“秒醒”。比如,36攝氏度的溫暖懷抱突然換成24攝氏度的床鋪,人就像突然被扔進冷水池一樣;再加上熟悉的奶香味、洗衣液味消失,寶寶難免會不安地想到“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
![]()
用“假動作”延續安全感
![]()
別擔心,掌握科學的哄睡方法,就能打破“落地醒”的循環。
可以試著慢慢坐下,并保持直立姿勢,像定格動畫一樣靜止2分鐘,讓寶寶適應靜態的懷抱。如果寶寶睡著了,放到床上后立刻俯身靠近寶寶耳邊,發出“噓”聲,同時,用另一只手有節奏地輕拍寶寶大腿前側,頻率和“噓”聲保持一致。聲音與觸覺的雙重刺激,能阻斷“驚醒-哭鬧”的神經反射鏈。
還有一些辦法,新手爸媽也可以嘗試。
1.氣味安撫法
抱睡時在寶寶背部墊一條常用的薄毛巾,邊緣要超出其身體兩側。準備放下時,鋪上帶有媽媽氣味的舊T恤,用熟悉的味道安撫寶寶。放到床上時,先讓毛巾接觸床墊,保持寶寶的身體與毛巾同步下落;抽出手臂后,用毛巾輕輕蓋住寶寶腹部,模擬手掌按壓的感覺,停留30秒后再緩慢抽離。
2.搖晃脫敏訓練
在寶寶清醒的時候,讓他躺在輕微搖晃的搖椅或嬰兒床上,每天10~15分鐘,讓前庭覺慢慢習慣非懷抱式的晃動。也可以每天花5分鐘進行觸覺游戲,用紗布巾、毛絨玩具輕觸寶寶的后背、小腳,減少他對媽媽皮膚的過度依賴。
3.白噪聲魔法
抱睡時打開白噪聲,比如電視機的雜音、早教音樂等,將寶寶放到床上后繼續播放,用持續的聲音告訴寶寶:“安全的環境沒有改變!”
![]()
分階段進行
科學的睡眠訓練
![]()
大部分“落地醒”是寶寶大腦發育的必經階段,強行訓練可能會破壞他們的安全感。科學的睡眠訓練要遵循漸進式脫敏原則,分階段進行。
1
階段一(0~2個月)
順應本能,建立基礎安全感
![]()
抱睡-躺玩過渡:在寶寶清醒的時候,多讓他在床上玩,使其逐漸適應床的環境。
觸覺脫敏:換尿布時,故意讓寶寶的背部短暫接觸床墊,同時溫柔地和他說話,幫他建立“躺臥=舒適”的條件反射。
白噪聲錨定:從抱睡到放下持續播放白噪聲,還可以自制白噪聲,比如把大米裝進空的礦泉水瓶里搖晃,模仿沙錘的聲音。
2
階段二(3~4個月)
漸進式放到床上
![]()
打破“抱睡=睡眠”的聯想:讓寶寶慢慢接受“靜態懷抱-床鋪”的過渡,弱化“必須晃動才能睡”的依賴。
放下前注意緩沖:等寶寶進入深睡眠,也就是眼球靜止、四肢松軟的時候,先坐下保持直立抱姿2~5分鐘,再緩慢后靠。若寶寶出現驚跳,可輕握他的腳踝或膝蓋,通過本體覺傳遞“被支撐”的信號。
3
階段三(5個月以上)
培養自主入睡能力
![]()
當寶寶出現揉眼睛、打哈欠等困意信號時,直接把他放在床上,允許他自主翻滾、吃手,家長在旁邊安靜陪伴,不干預,直到他入睡。可以在白天進行平衡訓練,讓寶寶趴在健身架上,輕輕推動他的身體左右搖晃,每天2次,每次3~5分鐘,增強前庭覺對靜止狀態的適應能力。
![]()
這些錯誤操作要避免
![]()
1
錯誤操作:
過度搖晃哄睡
劇烈搖晃,比如快速上下抖動,可能導致嬰兒搖晃綜合征,引發腦出血或視網膜損傷。建議改用“靜態抱+輕拍”的方式,或者使用電動搖椅,注意搖晃幅度不超過15度。
2
錯誤操作:
用奶睡替代安撫
頻繁奶睡容易導致齲齒、過度喂養,孩子甚至可能因嗆奶出現窒息。可以在寶寶清醒時結束喂養,用“拍背+白噪聲”引導入睡。
3
錯誤操作:
強行剝奪安撫物
突然拿走安撫奶嘴或小方巾,可能引起寶寶的分離焦慮,讓哭鬧更嚴重。可以采用漸進式減少法,如從“隨時含奶嘴”過渡到“僅睡前使用”。
重要提醒
允許反復:寶寶在出牙期、猛長期可能會出現“睡眠倒退”,如果連續3天夜醒頻繁,可以暫時恢復抱哄再放到床上,避免焦慮對抗。
拒絕比較:每個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速度不一樣,有的可能2周就能適應,有的則需要2個月,重點是觀察趨勢是否向好,比如夜醒的間隔是否逐漸延長。
安全第一:始終遵循仰臥原則,床面上除了安撫物不要放置其他物品,避免發生窒息風險。
拒絕“例外”:即使是周末或者外出,也要盡量完成核心步驟,避免破壞一致性。
家長的情緒管理:在哄睡過程中,家長要避免焦慮地催促寶寶,可用平靜的肢體語言傳遞“時間到了,該休息了”的信號。
孩子從“落地醒”到自主入睡的轉變,不是戒掉依賴,而是父母用科學和耐心,幫助寶寶構建內在安全感的過程。當寶寶內心充滿安全感時,世界在他眼中就會變得溫暖而可靠,這也將成為他未來探索世界的勇氣之源。
本文作者:上海市東方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段濤
本文來源:大眾健康雜志微信公眾號
編輯 | 康曉杰
校審 | 孫茜
策劃 | 王菲菲 崔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