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一場跨越亞歐大陸的文化對話在云端與線下同步展開——2025年 “Panda 成都?華教云課堂” 系列活動之 “詩意芙蓉城 山水七東韻” 在成都東部新區正式啟動。活動以 “線上+線下” 雙場景聯動模式,將主會場設于成都七中東部學校,通過云端連線西班牙中西文雙語學校、西班牙藝諾語言文化中心、西班牙ABAC中文學校三大海外華文教育機構,中外師生共赴文化盛宴,在成都的詩意文脈與傳統技藝中沉浸式體驗,讓中華文化的魅力跨越山海、直抵人心。
![]()
作為深化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推動海外華文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實踐,此次活動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中國駐西班牙大使館聯合主辦,成都市教育局、成都東部新區黨群工作部、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承辦,成都七中東部學校及西班牙三所華文教育機構協辦,中西文化橋梁協會具體執行。西班牙三地華文教育機構負責人通過云端連線,與現場嘉賓共同見證活動啟幕,中外協同為青少年搭建起一座兼具深度與溫度的文化交流橋梁。
活動精心打造的兩大核心課程,讓“詩意”與“匠心”在課堂中碰撞出璀璨火花。在“詩意芙蓉城 山水七東韻”文化課堂教學環節,成都七中東部學校教師蔣碧英以杜甫名句“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為核心線索,串聯起成都的千年文脈與山水風情。課堂伊始,蔣老師通過深情朗誦多首經典詩歌,讓“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詩意在主會場與海外云端同步流淌;隨后,她以“看圖猜花”互動環節為切入點,細致講解“錦官城”的歷史淵源——因漢代成都蜀錦名滿天下,朝廷特在此設“錦官”專司織錦管理,“錦官城”由此得名,而詩句中“花重”所指的“花”,正是成都的市花芙蓉。
為讓海外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詩句意境,蔣老師還播放了成都東部新區十二時辰主題視頻。視頻中,龍泉山的層巒疊翠、三岔湖的粼粼波光,生動展現了現代成都對千年詩意的傳承與延續。師生間的隔空對話與實時互動,讓詩句的意境在交流中愈發鮮活,也讓西班牙華裔青少年對 “芙蓉城” 的詩意底蘊有了更深刻、更立體的理解。
![]()
隨后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成都面人教學,更是將課堂變成了“指尖上的創意工坊”。活動特別邀請成都面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陽走進成都七中東部學校主會場,通過現場演示與云端同步直播,向中外學生系統講解成都面人技藝的歷史淵源與制作訣竅。此次課程以中國傳統神話中的經典形象“哪吒”為核心創作主題,劉老師首先為學生們闡釋了哪吒所承載的勇敢、正義的文化象征意義,隨后從哪吒頭部發髻的弧度設計、面部神態的細膩刻畫等細節入手,一步步拆解造型難點。
![]()
成都會場
![]()
西班牙中西文雙語學校活動現場
教學過程中,劉老師不時通過鏡頭特寫,清晰展示搓泥條、捏細節、粘部件等關鍵手法,讓海外學生得以近距離觀察指尖如何賦予彩面 “生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中外學生跟著視頻同步操作,一個個形態靈動、神態鮮活的哪吒面人逐漸成形,在親手創作中感受傳統非遺的獨特魅力。
![]()
西班牙藝諾語言文化中心活動現場
從文化課堂上“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詩意共鳴,到面人課程里哪吒形象的匠心創作,此次“Panda成都?華教云課堂”以多元創新形式,讓中華文化真正“活”了起來。一句千年詩句,勾勒出成都的詩意底色;一個哪吒面人,承載著傳統神話的文化內涵;一節云課堂,更成為連接海內外青少年情感的紐帶。活動不僅為海外華文教育注入了鮮活的成都地域文化內容,更讓成都的“芙蓉韻”與傳統詩詞、神話魅力借助云端走向國際,為中西文化交流寫下生動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