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顯存不足的真正影響終于開始顯現。在4K和1440p分辨率下,8GB顯存的顯卡已難以流暢運行許多最新的3A游戲。但如今困擾顯卡行業的,或許遠不止顯存問題。自英偉達RTX 50系列與AMD RX 90系列顯卡發布以來,多個令人不安的趨勢逐漸浮出水面,為顯卡的未來蒙上陰影——這些黑幕可能會在顯存問題尚未徹底爆發前,就擊碎你的顯卡升級計劃。
代際性能提升乏力:顯卡發展遇瓶頸?
如今玩家群體普遍能感受到:新一代顯卡的升級感已極其微弱。英偉達雖為RTX 50系列造勢時宣稱性能大幅提升,但實際跑分出爐后,這些宣傳徹底落空。多數Blackwell架構顯卡的光柵化性能僅小幅上漲,只能靠DLSS 4多幀生成來偽造原生性能升級的假象,不少人直言這代顯卡更像常規翻新而非全新升級。
![]()
AMD的RX 90系列雖在光線追蹤與超分辨率性能上兌現了承諾,但對比同價位的RX 7000系列,其原生性能提升實在不值一提。
顯卡廠商似乎已觸及“通過縮小晶體管尺寸提升性能”的天花板。若顯卡技術沒有突破性創新,即便英偉達、AMD(以及毫無存在感的英特爾)的下一代架構,恐怕也會重蹈覆轍。屆時,玩家升級顯卡將幾乎毫無收益,升級顯卡這件事或許會徹底失去意義。
硬件需求增速遠超GPU創新:游戲越做越吃配置
代際性能提升疲軟只是問題的一面,另一面則是:幾乎每款新游戲的硬件需求都在飆升。這種指數級增長的配置要求,讓玩家一張顯卡用4~5年的愿望愈發難以實現。如果花大價錢買的高端顯卡,連四年后吃配置的游戲都無法流暢運行,那升級的意義何在?
![]()
更棘手的是,硬件需求飆升的同時,多數新游戲的優化水平卻慘不忍睹。如今,靠超分辨率、多幀生成這類技術“湊數”才能勉強突破60幀,已從特例變成常態。難以承受的高配置需求,再加上糟糕的游戲優化,對非旗艦顯卡的電腦造成了致命打擊。或許行業該停下讓游戲越來越吃配置的腳步,轉而思考如何適配顯卡緩慢的升級節奏。
過度依賴AI生成幀:假幀數終究是假的
為應對硬件性能提升放緩的困境,顯卡廠商紛紛轉向AI生成性能。早在RTX 20系列(DLSS1.0)時代,AI技術就已涉足顯卡領域,但直到RTX 50系列發布時,英偉達全力將AI生成幀包裝成“真實”性能提升,這一趨勢才真正成型。隨后AMD、英特爾也紛紛跟進:AMD推出FSR 4,英特爾升級XeSS 2.1,均在技術管線中加入幀生成與更多機器學習功能。
![]()
如今顯卡廠商的發展軌跡,儼然成了AI優先——而非將AI作為硬件創新的補充。用軟件彌補硬件短板本無可厚非,但廠商不該用創新的名義誤導消費者——AI生成的幀數,絕非原生渲染幀數的等價替代。尤其當幀生成倍數從2倍提升至4倍后,這種差距更顯突出:幀生成技術需要一個足夠高的基礎幀率才能生效,但對多數電腦而言,這個基礎幀率本就難以達到,導致這項新技術只是幀數好看,高延遲的游戲體驗卻越來越糟糕。
隱性縮水式通脹:顯卡廠商正在偷工減料
可能你還沒意識到:英偉達一直在悄悄削弱顯卡的性價比——即便你花了同樣(甚至更多)的錢,能買到的顯卡性能卻在縮水。這里所說的縮水,指的是60、70、80級顯卡的CUDA核心數量、顯存帶寬,相對于同代旗艦卡的占比大幅下降。
![]()
例如,RTX 4070的CUDA核心數量僅為RTX 4090的36%,RTX 5070更是只占RTX 5090的28%;而在RTX30系列之前,這一比例平均能達到55%左右。
AMD也在縮水:RX 7800XT的核心數量僅為RX 7900XT的70%,而前代RX 6800XT相對于RX 6900XT的核心占比,曾接近90%。
自2022年起,這種縮水已成為行業常態——就像其他行業一樣,縮水式通脹已悄然入侵游戲顯卡領域。如果顯卡廠商一邊偷偷減配,一邊讓顯卡型號失去實際參考意義,普通消費者又該如何做出正確的購買決策?
供應短缺與虛高定價:買張顯卡怎么就這么難?
顯卡發布初期缺貨、漲價本是常事,但如今情況已升級到全新高度。RTX 50系列發布時,RTX 5080、RTX 5090的實際售價達到官方建議價(MSRP)的2-3倍,卻無人能干預。更可怕的是,“紙面發布”(只官宣不鋪貨)已成為常態:廠商心安理得地公布一款短期內根本買不到的產品,無論是線上商城還是線下貨架,都難尋其蹤跡。
![]()
這種情況并非首次出現:RTX 4090曾有過類似問題,就連非顯卡產品(如銳龍7 9800X3D)也未能幸免。
盡管最終市場會恢復正常,但往往要等到發布后6-8個月——為了買一張新顯卡,要等這么久,實在離譜。缺貨導致價格虛高,而顯卡廠商同樣難辭其咎:要么保證貨源充足,要么別給出不切實際的官方定價。如今,按官方價買到顯卡的時代或許已成為過去,至少在新品發布后的頭幾個月里,情況難以改變。
2027年能成為顯卡行業的轉折點嗎?
根據兩年一換代的慣例,下一代顯卡(如英偉達RTX 60系列和AMD的下一代產品)大概率要等到2027年才會問世,但那時情況真的會好轉嗎?從目前的種種跡象來看,前景并不樂觀。不過,我們都期待類似RTX 30系列那樣性價比爆棚的產品線(畢竟已經等得夠久了)。
如果接下來RTX 50 Super系列的性能提升依舊令人失望,那2027年將是我計劃升級顯卡的目標時間。屆時,我終于能換掉手里這張飽經風雨的RTX 3080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