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9月24日訊 9月23日,由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主辦,運動生活方式品牌lululemon承辦的“2025年幸福感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大會上,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彭凱平正式發布了《2025年中國人幸福感報告》。
![]()
“2025年幸福感研究學術研討會”召開,《2025年中國人幸福感報告》正式發布
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教授彭凱平表示:“在運動生活方式品牌lululemon的支持下,我們通過跨學科研究,調研了國人對幸福感的看法,同時運用大數據與AI技術,分析經典著作與媒體數據,探尋其中蘊含的幸福真諦。我們的研究揭示,幸福不是被動等待的禮物,而是主動創造的過程。通過感受運動的正向反饋、正念練習的當下專注、社區互動的情感聯結,以及自我突破的成長體驗,每個人都能逐步提升幸福感。”
“一直以來,lululemon的愿景是激發潛能,提升人們的幸福感。開展中國本土幸福感的研究,推廣積極心理學,正是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團隊長期以來的追求。這份對幸福感和好狀態的共同倡導,把我們雙方聯結在一起,共同推動更健康的中國、更幸福的未來。”lululemon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山燕表示:“從2021年開始,我們以‘一起好狀態’為主題,通過運動和對話,鼓勵人們探索自己的好狀態。進入第五年,我們很榮幸可以借與清華的合作,深化在這一領域的影響力。”
基于對文化根源的梳理,清華大學針對國人幸福感現狀進行了問卷調研,覆蓋全國五萬樣本。報告發現,中國人對幸福感的理解是“在健康的基礎上,通過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關系,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體驗持續的積極情緒。”報告顯示,中國人整體幸福感指數為70分,其中,身體幸福感72分,心理幸福感71分,社交幸福感66分。與此同時,中國人對社交幸福感的重視程度較低:在過去一年里更重視社交幸福感的受訪者占比(24.3%)大幅低于身體維度(53.8%)和心理維度(62.9%)。報告指出,不同級別城市的整體幸福感和內卷感知非常接近,但不同代際的差異則十分顯著。其中,Z世代內卷感知最為強烈,但隨著年齡增長,內卷感知隨之減弱,幸福感呈現上升趨勢。
報告為公眾提出了7條提升幸福感的思路。例如,動起來,更幸福,在運動中體驗 “福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規律的飲食;培養樂觀心態,重新認識“內卷”;從“了解自我”和“接納自我”開始;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激發對生活的感知力;放下手機,活在當下;有效社交,回饋社區,感受真實生活中的聯結。
在主題演講環節,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許燕結合傳統文化與價值體系,多方面詮釋了中國人的積極人格。她提出,“堅韌”是中國人非常核心的積極人格特質。此外,中國人普遍對未來抱有積極的預期,這種樂觀精神是推動個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心理動力。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侯玉波則通過探討過度使用手機和社交媒體的弊端,分析了如何通過擁抱真實世界的聯結來提升幸福感,鼓勵大家將時間投資于面對面的深度交流、線下的活動參與,以獲得真正的歸屬感與情感支持。
“2025年幸福感研究學術研討會”拉開了今年“一起好狀態”主題活動的序幕。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lululemon以門店為社區中心,攜手大使們在全國城市開展瑜伽、跑步、訓練等豐富的運動課程,并邀請各行各業的意見領袖“對話好狀態”,一起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王擎宇)
版權聲明:
1.凡本網站注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
2.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及作者”。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