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考生和家長在挑選大學時,對民辦院校的態度格外“糾結”——一方面,不少民辦校靠著鮮明的專業特色、緊貼產業的培養模式圈粉無數;可另一方面,“民辦院校學費高,讀了怕沒前途”的顧慮,又像塊石頭壓在很多人心里。
就拿聚焦IT領域的大連東軟信息學院來說,它的學費到底值不值,也成了不少家庭反復琢磨的事兒。
![]()
從大東軟公布的收費標準來看,本科普通類專業每年學費為28000元/人,本科藝術類專業(像動畫、視覺傳達設計、影視攝影與制作這類)是34000 元/人/ 年;專科層面,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費達到48000 元/人/年,專科其他專業則為28000 元 /人/年;住宿費分兩種,四人間每年2400元,兩人間每年4800元。
要客觀看待這個學費,得先弄清民辦院校和公辦院校的核心差別:公辦高校有財政補貼,學費普遍維持在4000-6000元/年,但民辦院校沒有財政支持,學費主要得用來覆蓋自身的辦學成本,所以評判東軟的學費,更該和同類民辦院校對比,而非直接跟公辦學校“對標”。
![]()
把大連東軟和遼寧本地乃至全國其他IT特色民辦本科的IT類專業學費放在一起比較,會發現東軟的學費處在同類院校的平均水平區間里。而且這些年學費漲幅也挺平穩,和辦學成本的增長節奏是契合的。更關鍵的是,這些學費并非“花得沒影”,走進大東軟的校園,我們能清晰看到學費究竟花在了哪兒。
在硬件設施上,IT類專業對設備要求極高,大東軟為了保障教學,不僅配備了高性能計算機、專業實驗箱,還有VR/AR等前沿設備;326間智慧教室都覆蓋了WiFi6與5G信號,智慧黑板、錄播攝像頭等現代化硬件也一應俱全。
![]()
實驗室方面,圍繞七個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和公共基礎實驗教學中心,該校建了150余個實驗室,還和華為、英特爾等十幾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且這些實驗室對師生7天×14小時開放,背后的設備損耗、人力維護都需要大量成本支撐。
師資隊伍建設上,學校著力打造“雙師型教師”團隊,老師既得懂高校教學,又得有企業項目經驗,這類教師的薪資投入本就不低,大東軟還會邀請東軟集團等企業的工程師擔任導師,進一步拉高了教學成本。校企合作領域,“大學生創業中心(SOVO)”為學生創業搭建了極客空間、創業加速器等平臺,還有與企業合作的實訓、海外交流項目,這些資源的對接與維護,也都得靠學費等辦學收入來保障。
![]()
當把這些投入和學生的發展成果聯系起來,會發現它的 “性價比” 格外突出。從就業數據來看,該校歷年就業率均在90%以上,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用人單位、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其中不少畢業生能進入華為、東軟集團等知名企業,起薪在同類院校中也頗具優勢。
要是擔心經濟負擔,這里也有完善的獎助貸政策。學業獎學金、企業贊助獎學金能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以及學校的免息貸款,也為經濟困難的學生打通“入學一公里”,讓學費不再是求學路上的阻礙。
![]()
這么盤下來,大連東軟信息學院的學費,更像是把錢花在了“能幫孩子真正在IT圈站穩腳跟”的地方:硬件撐得起折騰,師資帶得動實戰,校企合作能直接對接職場,再加上獎助政策兜底。
對于認準了要往IT領域闖的學生來說,其實是一場“值得押注的教育投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