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貴陽康養職業大學健康管理學院與貴州省健康管理師協會共同主辦的“民族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會議聚焦民族醫藥非遺在醫養結合中的傳承、創新與應用,旨在推動中醫藥、民族醫藥與現代康養事業深度融合,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匯聚了來自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及非遺傳承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與行業代表,圍繞“非遺傳承、醫養融合、科技創新、產業轉化”四大維度展開深度對話。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貴州大學東盟研究院院長楊達教授,貴州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王武林教授,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歷史學學院王偉杰教授,中國社會保障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教學委員會委員、貴州大學卓越基金青年教師高圓圓教授,貴州民族大學副研究員龍昭寶博士,貴州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范威副教授,貴州省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主任、主任醫師湯璐瑜,貴州省醫院建設專委會副主任繆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苗醫藥傳承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龍薪臣,民族醫藥產業代表雷明珠,校聘銀齡教師、中國醫科大學EIsevier高被引學者王烈教授,以及健康管理學院青年教師代表芮旭東博士等應邀參與交流。
![]()
產業導師證書發放。
與會專家從學術引領、政策解讀、臨床實踐與產業賦能等多個層面展開研討,共同探索民族醫藥非遺如何系統融入現代健康服務體系,并就其在老年健康、慢性病管理、康復調理等關鍵領域發揮獨特價值提出了前瞻性思路與實踐路徑。
會上,健康管理學院還與外聘教師簽約,為他們頒發證書,進一步強化了校企合作與人才共享機制。與會人員還近距離感受了彝族朵歇式酒火療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曲藝表演的獨特魅力。
![]()
會議合影。
本次研討會凝聚了多方智慧,形成了推動民族醫藥非遺與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的廣泛共識,為構建兼具文化底蘊與現代科技特征的康養服務新模式提供了理論支撐與實踐路徑,也為學校相關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注入了新的動力。
學校科研處、健康管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基礎醫學院負責人,學校銀齡教師代表等參加會議。(圖/文 貴陽康養職業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