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在小紅書上炫富1.67億年薪的清華學霸吳艦,如今正面臨兩起訴訟。
2025年9月,一起來自美國紐約南區(qū)聯(lián)邦地區(qū)法院發(fā)起的刑事訴訟,指控吳艦犯有電信欺詐罪、證券欺詐罪和洗錢罪;
另一起來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下稱「SEC」)發(fā)起的民事訴訟,主張判決吳艦歸還不義之財、支付罰款、終身禁業(yè)。
事件要追溯到2023年1月,小紅書上出現(xiàn)一條題為《不敢發(fā)朋友圈的》的匿名帖稱:
工作5年賺到了剛畢業(yè)時候想不到的數(shù)字……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炫耀下。
帖子配了一張攝屏照,顯示發(fā)帖人2022年的薪資收入達到23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7億元,是上一年的10倍——
發(fā)帖人稱,原也想過此舉可能被同事認出來,但很快打消了顧慮,直言:
感覺我也不需要那么在意。
![]()
社交平臺上的帖子顯示,
發(fā)帖人2022年的薪資收入達到23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7億元,是上一年的10倍
戲劇化的是,SEC的起訴書披露,正是這條匿名炫富帖,從中文社交媒體傳到了美國,促使了公司對吳艦展開調查,他為期2年的欺詐活動最終暴露。紐約的檢察官稱,目前吳艦仍然在逃。
如果以為這是一個類似電影《華爾街》通過內幕交易斂財?shù)慕浀涔适拢蛘摺敦埵笥螒颉肥降母咧巧烫觳欧缸铮峙乱笫?/p>
吳艦的多位華爾街金融同行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因為虛榮而罔顧職業(yè)道德、不惜葬送職業(yè)聲譽的故事,而在錢來人往的華爾街,這甚至不足為奇。

最先引起關注的是吳艦曬出的1.67億元年薪。
盡管金融業(yè)以高薪著稱,華爾街也不乏藏龍臥虎之輩,但這筆薪資仍然超出常規(guī)。美國某大型公募基金從業(yè)者Daniel說:
在美國,做量化基金的圈子不是很大,中國人其實不多。一年掙一兩百萬美金算正常,兩三百萬也不是說多夸張,而一年2000多萬,相當于我們要掙十年。
SEC的起訴書披露了諸多細節(jié),闡述吳艦如何以欺詐的方式獲得如此高的薪資。
![]()
SEC起訴書披露的吳艦5年間的薪資
吳艦入職的公司Two Sigma在華爾街金融圈頗有名氣,這是一家量化基金公司,通過開發(fā)投資算法模型來預測特定證券的走勢,以此決定買賣證券的時機和資金規(guī)模。
在Two Sigma的2000多名員工當中,量化模型的研究員處于核心地位,直接影響公司的投資收益和信譽。
吳艦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崗位起點是量化研究員,能拿多少薪酬,取決于他設計的量化模型能給公司帶來多少獨特的投資回報。
這里的「獨特性」至關重要,并表現(xiàn)為投資模型的一個關鍵參數(shù)「去相關性」,是公司審核模型時的重點。
Daniel對我們解釋,Two Sigma的核心投資體系是多模型組合,為了避免不同研究員提交的模型過于相似,公司要求新模型必須和已有模型「低相關」,否則就相當于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既不能帶來新的收益點,也讓風險更集中。
![]()
吳艦的Linkedin(領英)賬號
起初,Two Sigma以為吳艦依規(guī)行事,他提交的14個模型符合要求,是新的、與眾不同的、校驗有效的,卻沒想到是陽奉陰違。
根據(jù)SEC披露,吳艦提交了「合規(guī)版本」,以此通過審批,模型被納入公司可用的預測庫。然而,審批通過后,吳艦被指控私自篡改了「去相關性」參數(shù)——
實際上,吳艦設計的模型「有效地復制了其他模型和綜合預測」。
Daniel說道:
相當于是我做了個假的,把上面的人騙了,過關之后我就偷偷跑到后臺把參數(shù)給調了,并且是抄整個公司比較賺錢的策略……這不是一個操作上的失誤或者是(憑實力)賺錢的方法。
這樣一來,對吳艦來說,當公司已有模型賺錢時,他的「新模型」也賺錢,且因為這些模型在統(tǒng)計上看起來「獨立有效」,他的「貢獻」被放大,獎金隨之大幅提升。
但對公司的客戶來說,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組合在真實交易里其實是重復加倉,風險集中度和頻度嚴重超標,一旦行情反向,虧損被放大。
![]()
SEC起訴書披露,通過對參數(shù)進行視覺上細微(但數(shù)量上顯著)的調整,吳建試圖掩蓋其行為
據(jù)華爾街日報,2年間,吳艦的調整使Two Sigma的部分基金總共獲利4.5億美元,包括公司高管和員工投資的基金以及客戶持有的部分基金;其他基金損失了1.7億美元,而這些損失大多由客戶承擔。
對于量化基金而言,某一年的爆賺其實和爆虧一樣的危險。
同在華爾街做量化投資的一名「投資老兵」林淵告訴我們,而基金公司自營盤掙錢、客戶盤虧錢的兩極分化,也會引起客戶質疑,挫傷公司的信譽。
Daniel說:
不管整體和客戶賺不賺錢,只顧自己管的那只基金賺不賺錢,還是抄作業(yè),正常情況下,不會有人這么干的,犯不著。
回到那筆巨額年薪,事實上,吳艦曬出來1.67億并非他的實際到手收入。
因為行業(yè)內的薪酬發(fā)放普遍延遲,「獎金一般是分三年發(fā)。」林淵說。用Daniel的說法是,「今年拿著3年前的錢」,以防止人拿完獎金就跳槽。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也透露,Two Sigma取消了吳艦在2021~2022年的800萬美元績效獎金。一同被葬送的還有他的職業(yè)聲譽和在美國金融業(yè)的職業(yè)前途。

比起吳艦的手段,更讓業(yè)內驚掉下巴的是Two Sigma。
林淵說:
Two Sigma名氣太響了,居然風險管理和內控會失靈到這個地步,也是嘆為觀止了。
起訴書也披露Two Sigma諸多管理漏洞。比如在2022年6月之前,建模師能夠直接訪問和修改參數(shù),繞過必需的審批流程;
2022年6月之后,公司引入新系統(tǒng),要求建模師提交書面請求,由工程師實施修改。
然而,實際上,工程師照單全收,沒有實質性地審查,建模師依然可以規(guī)避必需的審批流程。
「修改參數(shù)這一步是沒人管的,這太奇葩了。」Daniel說,這幾乎讓內部監(jiān)管處于真空與黑箱之中。
![]()
位于紐約的Two Sigma/圖源:Google Maps
林淵認為,吳艦的違規(guī)操作手段并不高明,是有心算無心,一查就會露餡,如果內控正常,早該發(fā)現(xiàn)了,而讓Two Sigma難堪的是,問題是客戶先發(fā)現(xiàn)的。
投資人投量化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穩(wěn)定收益,量化基金除了一些很特別的原因之外,頭一年掙了15%,第二年就虧15%的可能性并不大,而且客戶大概率在Two Sigma還有別的賬戶,即使再不懂量化,稍微比對一下就知道出問題了。
在起訴吳艦之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起訴了Two Sigma,指控其多年來忽視重大已知漏洞,監(jiān)管失當,違反了受托責任和SEC的舉報人保護規(guī)則。
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在今年1月份的公告中,SEC稱:調查期間,Two Sigma自愿償還了虧損的資金和賬戶1.65億美元,并同意支付9000萬美元的民事罰款。
林淵告訴我們,投資的確沒有穩(wěn)賺不賠的事,Two Sigma之所以愿意賠償客戶損失,是因為它內控失靈,是過錯方。
雖然可以歸咎為某人的個人行為,但是Two Sigma本身也難辭其咎,這種情況下,基本上美國的大部分基金都會認賬,否則對其聲譽會是很大的打擊,美國金融體系的基石就是信用,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
![]()
《華爾街》劇照
對吳艦個人而言,觸發(fā)紐約法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兩個監(jiān)管力量發(fā)起刑事民事雙重起訴,陣仗頗大。美國紐約南區(qū)檢察官達米安·威廉姆斯曾表態(tài):
吳的雇主相信他是誠實的,但他卻背叛了這份信任,利用他的技術專長騙取了雇主數(shù)百萬美元。
聯(lián)邦調查局也表示,此案凸顯了量化行業(yè)對個人分析師的嚴重依賴以及信任的潛在風險。
但對美國金融市場而言,吳艦的丑聞談不上多大風浪。林淵說:
幾億美元對于整個量化的盤子而言,不算什么,不會引發(fā)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畢竟這不是操縱股價或者是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Daniel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這件事每天都在發(fā)生,總是有人在那瞎搞一波賺錢,被抓了或者沒被抓。
監(jiān)管的反應也是常規(guī)操作,在美國是這樣的,哪怕你不是一個有名的對沖基金,但凡有一點的事兒,SEC都會立刻跑出來糾錯。
林淵說:
Two Sigma這次的巨額賠償算是買了個教訓,各大量化基金都會開始自查,并且嚴格對模型的考核和檢驗,監(jiān)管部門會對量化基金看得更緊。

除了高調炫富,吳艦作為清華畢業(yè)生卻被控證券欺詐,這種鮮明反差引發(fā)了公眾對高學歷與人品關系的關注。
在吳艦之前,也有兩名北大畢業(yè)生同樣在Two Sigma爆出丑聞。
據(jù)財新2023年報道,其中一位是邱建軍,竊取了業(yè)務數(shù)據(jù),后于2007年達成和解,之后輾轉回到美國繼續(xù)從事金融工作;
另一位是高亢,非法入侵公司電腦并復制文件,2015年,10個月刑滿釋放后被遣返回國,開起量化私募公司,迅速擴張。
![]()
圖/unsplash
高學歷背后,是以金錢為紐帶、躋身精英為目標,學霸與華爾街相互吸引。而在華爾街,清北學霸的丑聞一部分是人性與概率的問題。
「混華爾街的中國留學生主力來自清華、北大,外加上中科大。」林淵也是北大出來的,他說:
其實中國孩子們在華爾街的形象還是比較踏實守紀律,又聰明能干,沒有什么惡習,大家進到華爾街都很不容易,也很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機會……凡是進到華爾街的人都不傻,監(jiān)管體系內的各種漏洞,大家都懂,但是真的會越過那條線去做么?
林淵給出了否定的回答,但這個問題關乎個人選擇和價值觀。
Daniel很清楚,華爾街是資本的世界,「大家每天想的、干的事就是賺錢」,想賺快錢的人多的是,名校教育和學歷有時就服務于此。
這也是為什么要有職業(yè)道德準則。
8年前,Daniel剛入行的時候,他的基金經理就提醒他:等你之后當基金經理,你得想著那么多人的錢給你,相信你,你不能胡來。
我覺得這是職業(yè)道德,人家相信你把錢給你,那不是你的錢。這行注重職業(yè)聲譽,犯不著搭上自己的職業(yè)前途。
林淵說,職業(yè)倫理是行業(yè)入職培訓的第一課,明確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說什么不能說。
但現(xiàn)實是復雜的,總有人鋌而走險。
![]()
在起訴書中,SEC要求沒收吳艦利用非法所得購置的財產,包括一套位于紐約曼哈頓的豪華公寓。房產信息顯示,2023年3月,吳艦夫婦以大約658.7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687.88萬元)的價格買下這套公寓。
不管多么優(yōu)質的監(jiān)管體系最終都是靠人來實施,但是人性貪婪,一個億的誘惑之下,很多你習以為常的規(guī)則都會消失。
林淵有些感慨,他從輿論氛圍里感受到價值觀的異變。
我們那個時候,講究的是不管學習成績好壞,要做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有理想的「四有新人」,現(xiàn)在很多人聽了大概會想笑,清華北大的孩子怎么能夠忍受因為小小的道德感掙不到錢而被人恥笑呢?
「只要我身家100個億,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這不只是某個國家或某所學校的問題。
吳艦不是美國公民,目前仍然在逃,訴訟終局和實效仍有待觀望。
對華爾街來說,明天股票開盤的那一刻,市場開始的時候,過往的一切就已經是歷史了,誰記得住他是誰。
Daniel說,華爾街需要人維系信用,但華爾街不會記住任何人。
本文轉載自南風窗(id:SouthReviews)。作者:陸茗,編輯:向現(xiàn)。關注它,能讓你聽到更多真話,多一分對世界的理解。麥子熟了經授權轉載,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