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跨越2681公里的電力“天路”關系重大。
9月16日,一場橫跨西藏、云南、廣西、廣東四省區的視頻會議,宣告了藏粵直流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項總投資532億元的超大型工程,瞬間吸引了全國能源界的目光。
但許多西北人可能會問:這場遠在南方的大型基建,和我們有什么關系?
![]()
答案可能比想象中更貼近我們的生活:它關乎每家每戶的電費賬單,關乎西北風電、光伏的未來,更關乎我們能否更快用上更便宜的綠色電力。
01
超級工程,破解“西電東送”難題
藏粵直流工程堪稱電力傳輸領域的“超級工程”。作為目前世界上輸電能力最強、技術水平最先進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它承載著解決能源分布不均的重要使命。
中國八成以上的水能、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而七成以上的電力消費集中在東中部地區。這條電力“天路”將藏東南的清潔水電直接送往粵港澳大灣區,每年可輸送電量超400億千瓦時。
這相當于為大灣區節省了超過1000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萬噸。但對于西北地區而言,這項工程的意義遠不止于此。
![]()
02
西北家庭電費會因此下降嗎?
答案是:很可能,但需要時間。
全國電網就像一張互聯互通的大網,任何一個節點的加強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效率。藏粵直流工程貫通后,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之間的電力調配將更加靈活。
當南方雨季來臨時,西南地區豐富的水電可以通過這條新通道直接送往廣東,減輕西北電網的輸送壓力。這意味著西北地區發的電可以更多地在本地和周邊消納,減少因遠距離輸電而產生的成本
長遠來看,電網互聯程度越高,整體供電成本就越低,這些效益最終會體現在終端電價上。
03
西北新能源的“出路”更寬了
西北地區作為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的重要基地,經常面臨“棄風棄光”的困境。不是因為電太多了,而是因為送不出去。
藏粵直流工程采用的最先進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為未來西北新能源外送提供了技術樣板。這種技術能夠更好地適應風電、光伏發電的波動性,實現穩定傳輸。
這項工程的投產將證明大規模遠距離輸送清潔能源的可行性,為未來西北新能源外送通道的建設積累寶貴經驗
04
西北企業能從中分一杯羹嗎?
532億元的投資規模,背后是巨大的產業鏈機會。西北地區在電力設備制造、工程建設等領域擁有雄厚實力。
從變壓器、換流閥等核心設備,到電纜、鐵塔等配套產品,西北企業都有機會參與其中。陜西的電力裝備制造基地、甘肅的風電設備企業,都可能從這一超級工程中間接受益。
更重要的是,隨著特高壓技術的不斷成熟,西北地區未來建設類似工程時,建設成本有望降低,技術難度也會減小
05
普通人的機會:綠色電力的未來已來
這項工程對我們每個普通人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綠色電力將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隨著跨區域輸電能力的提升,西北人家中用上西南清潔水電的可能性增加了。
未來,我們或許能夠像選擇商品一樣選擇電力來源,優先選用來自西藏的水電、西北的風電光伏,為節能減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時,隨著電網結構的優化,電力供應將更加穩定,因局部地區電力短缺而導致的限電風險也將降低。
![]()
隨著藏粵直流工程的推進,西北的風力發電機葉片轉動的每一圈,都可能與這條2681公里外的電力天路產生共鳴。
電表上的數字背后,是中國電網正在書寫的新故事——一個更加互聯、高效、綠色的能源新時代正在到來。
西北人家中的燈,或許會因為西南群山中一座水電站的啟動而變得更加明亮;手機上的電費賬單,也可能因這場跨越千里的電力牽手而悄然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