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上大學,第一次報到的時候,是獨自前往,還是由父母家人護送到校?女兒上大學,父母請假10天,護送陪同,真的有必要嗎?
![]()
平時很少請假的技術部總監史姐,這次竟然破天荒的請了10天假。夫妻倆一起送女兒到大學報到,又陪伴了好多天,確認女兒已經安置妥當,完全適應了大學生活,這才放心返回來。
我跟史姐已經是十幾年的同事了,實在太熟悉了,說話間也就沒了那么多的顧忌,就隨口說道:這么不放心啊?還要夫妻倆一起送,送到了還不夠,還要陪那么久?再過不了幾天,就國慶節了,孩子都該回來了,分開這幾天都舍不得?
史姐道:孩子長這么大,畢竟是第一次離開我們,獨自去那么遠的地方。做父母的,哪能不擔心呢?看著她都安頓好了,學校生活也都習慣了,才能放心。
當我聽史姐說孩子去了L大的時候,就隨口說了一句:我記得趙老師(史姐的丈夫)老家就是那邊的吧?那孩子對那邊應該挺熟悉的了,其實不用送都是可以的。
史姐道:他老家確實是那邊的。學校就在他老家那邊的市區,離他老家就十幾公里的路程。孩子之前也去過市區好幾回,就連學校,都去參觀過。她爸就是考慮到他老家離那所學校比較近,孩子就算是不在我們身邊,爺爺奶奶還有老家的一些親戚,都離得近,平時能多幫忙照應一下,才力主孩子報考了L大的。
![]()
聽到史姐這么說,我真覺得,現在的家長,對孩子保護的太好,甚至有些過度了。當代家長常常陷入一種矛盾:既希望孩子獨立成長,又忍不住為他們掃清所有障礙,在日常生活中剝奪他們獨立成長的機會。這種保護過度的愛,反而可能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枷鎖。
在這個過度保護的時代,我們更需要重溫"放手"的智慧。父母的愛最偉大的表達,不是永遠守護,而是適時放手;不是為孩子遮風擋雨,而是教會他們自己打傘。如今,當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時常提醒自己:愛他,就要學會適時地放手,并堅定的對孩子說出三個字:"你能行。"
在和同事談起她請假送孩子上大學的事情時,就順便聊了幾句“孩子上大學,是否需要家長護送”這個話題。我的記憶一下子被拉回了二十年前。當時,我是獨自一人,揣著錄取通知書和東拼西湊的學費,踏上了到大學報到的漫長路途。
![]()
我老家是陜南農村的,在上大學之前,我連老家縣城都沒出過。而大學的學校,在幾百公里之外的省城。我需要先步行2公里的山路,到國道邊上,坐班車到縣城,再換公交到火車站,接著坐4、5個小時的綠皮火車,才能到達省會西安。出了火車站,還需要坐1個半小時的公交車,中途還要倒一次車,才能輾轉到達學校。
在出發之前,家里也商議過要不要送我,但我最終還是選擇獨自上路。原因很實在:一是為了省錢,多一個人往返,就是多一筆不小的開銷;二是心里憋著一股勁,覺得自己十八歲了,是個大人了,去遠方讀書正是獨立的第一步,哪還能讓父母像送小孩一樣陪著。
出發那天,天還未亮,母親便起床,反復檢查我的行李。父親話不多,默默地將東拼西湊的錢數了一遍又一遍,塞進了背包最里面的拉鏈袋里。事實上,這筆錢連交學費都不夠。
臨行時,父母送我到村口,父親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他們的眼神里有關心、有不舍,但更多的是信任與驕傲。直到我的身影消失在山路盡頭,他們還舍不得回去。
![]()
說實話,路上興奮之余,我也有過忐忑。但真正到了西安,出了火車站,看到站前廣場上一大溜的“某某大學新生報到處”的指示牌和迎新的學長學姐,心就安了。
我很順利的找到了我們學校的指示牌,學校還派了校車來接新生。真正到了學校,迎新的學長學姐熱情地指引方向。我獨自辦理所有手續:登記、申請學費緩交、領宿舍鑰匙、購置被褥生活用品……沒有依賴,所有問題都需要自己開口問,自己解決。整個過程,是一場在陌生環境里靠自己解決生存問題的“硬核”成人禮。
忙完這一切,天已擦黑。我才想起要給家里報個平安。那時候沒有手機,找到校門口小商店的公用電話,問清楚是按分鐘計費的。撥通號碼,父母果然一直守在電話旁焦急等待。
當我說一切順利,我都已經安置妥當,母親才松了口氣。說一直等不到我的電話,擔心我第一次出遠門,會不會找不到地方。還是妹妹早已看透一切,淡定地勸慰他們:“她肯定是錢不夠,要四處找人,辦各種手續,比較耗時間。等她忙完了,自然會打電話。學校都會在火車站接,你們完全可以放心。她已經十八九歲了,不是三歲小孩了,如果真能迷路了,那也沒找的必要了。”
![]()
終于在天黑前報完平安,放下電話的那一刻,我才真切地感覺到:我真的長大了。這段獨自闖過的報到經歷,像一堂濃縮的獨立課,給了我面對未來人生的初始勇氣。它告訴我:路,終究要自己走才行。
后來母親坦言,當時還擔心我會介意妹妹這句玩笑話。我笑著安慰她:“我可是被和軍工系統有關聯的學校錄取的。雖說不是軍校,那也是和軍字沾了邊的。學校執行半軍事化管理,我要是連獨自報到、辦理入學都做不到,恐怕也沒資格被這樣的學校錄取。就算錄取時只看高考成績,若沒有這點獨立能力,往后幾年的學習生活又該如何面對?”
妹妹的那句玩笑話背后,是家人樸素的信任與那個時代特有的期許:相信一個成年人具備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相信學校會提供必要的保障,更相信一個年輕人應該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如今,送孩子上大學的“護送大軍”成了普遍現象,家長們的愛子之心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問我,我依然會建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嘗試獨立報到。這不僅僅是省下一張車票錢,更是送給他們一份關于責任和自立的最好“成人禮”。那種敢于放手、信任孩子能處理好自己事情的精神,依然是給下一代最好的財富之一。
這個世界永遠需要敢于放手的父母和敢于獨立的孩子。唯有這樣,代代相傳的不是依賴與保護,而是獨立與勇氣——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禮,一場跨越世代的精神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