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預防用mRNA疫苗藥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系統提升mRNA疫苗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要求,首次納入自復制型、環狀RNA等前沿技術,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Part 01 什么是mRNA疫苗?
在深入解讀前,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mRNA疫苗。
它是一種新型的核酸制劑,通過將編碼目標抗原的信使RNA(mRNA)遞送到人體細胞內,利用細胞自身的“工廠”——核糖體,翻譯生產出抗原蛋白,從而激活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的體液免疫和/或細胞免疫,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1
mRNA疫苗的特點
根據《指導原則》的概括,mRNA疫苗具有以下特點:
- 能夠在體內直接表達目標抗原蛋白。
能同時激發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應答類型更全面。
其遞送系統(如LNP)本身具有一定的佐劑效果,能增強免疫反應。
mRNA分子可通過細胞正常代謝途徑降解,無整合入宿主基因組的風險。
Part 02 政策解讀:為何出臺?意義何在?
本次《指導原則》的出臺,是基于近年來mRNA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應用經驗的積累。
相較于2020年的試行版,新版《指導原則》體現了監管科學與時俱進的理念,其背景和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技術迭代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mRNA技術的各項關鍵要素,如生產設備、原輔料、檢測方法等發展迅速。《指導原則》更新旨在跟上技術前沿,為行業提供更具操作性的研發指南。
應用范圍的拓展: 文件明確將自復制型mRNA疫苗和環狀RNA疫苗等新型技術路線納入考量,這表明監管機構已預見到mRNA技術在預防性生物制品領域的廣闊前景,并提前布局,引導和規范創新。
質量標準的全面提升: 《指導原則》對從模板設計到成品放行的全鏈條提出了更系統、更精細的藥學研究要求,旨在從源頭保證疫苗的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推動行業從“快速響應”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對于研發企業而言,這份文件既是“路線圖”,也是“高標準”。
它意味著研發的門檻被提高,企業必須在工藝開發、質量研究和控制策略上投入更多精力,建立更深刻的產品理解。
長遠來看,這將促進產業的優勝劣汰,推動真正具備核心技術和質量體系的企業脫穎而出。
Part 03 技術核心:新《指導原則》劃了哪些重點?
《指導原則》詳細闡述了mRNA疫苗藥學研究的各個環節,以下是其中的核心技術亮點:
1
設計源頭:強調“質量源于設計(QbD)”
《指導原則》開宗明義,強調工藝開發應基于 QbD 理念,通過風險評估識別關鍵質量屬性( CQA ),并確立其與關鍵物料屬性( CMA )和關鍵工藝參數( CPP )的關系。
- 目標抗原設計:
不僅要選擇合適的抗原序列,還需對抗原的亞細胞定位、空間構象等進行優化設計,并提供充分的驗證數據,評估其對免疫類型、強度及潛在 ADE效應 的影響。
- mRNA序列設計:
密碼子優化、GC含量調整、非編碼區( UTR )、帽子( Cap )結構、 Poly(A) 尾等功能元件的選擇與優化,都需要有充分的實驗依據。特別是對修飾核苷酸(如 N1-甲基假尿苷 )的使用,需評估其對翻譯準確性的潛在影響。
- 前沿技術考量:
首次對自復制mRNA的復制酶基因設計和環狀RNA的環化及翻譯起始元件(如 IRES )提出了具體研究要求,引導行業對下一代mRNA技術的深入探索。
2
生產工藝:全流程精細化管控
生產工藝是決定mRNA疫苗質量的關鍵。《指導原則》對原液和制劑的生產提出了極為細致的要求。
核心關注點: 生產的連續性、工藝的穩健性和規模放大可行性。確證性臨床樣品應采用與擬上市產品一致的生產工藝和規模。
- mRNA原液生產:
對體外轉錄、加帽、加尾、純化等每一步的關鍵工藝參數都要求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對RNA聚合酶、帽類似物、修飾核苷酸等關鍵原材料,要求建立嚴格的質量標準,控制其純度、雜質和批間一致性。
- 制劑處方與工藝:LNP
遞送系統是核心。
- 脂質輔料:
對可電離脂質、 PEG 脂質等輔料的 CMC 信息、雜質譜、結構確證提出了高要求。對于新型脂質輔料,需參照新藥用輔料的要求進行全面的安全性與功能性研究。
- mRNA包封:
強調對混合流速、氮磷比、物料濃度等關鍵參數的研究,確保包封效率和最終顆粒的均一性。
- 凍干工藝:
對于凍干劑型,要求系統開展保護劑篩選和凍干曲線優化,并充分研究凍干前后產品的關鍵理化特性和生物學活性。
- 脂質輔料:
3
質量控制:更先進、更全面的分析與表征
質量研究和標準是保證產品安全有效的最后一道防線。《指導原則》鼓勵采用多種互補的先進分析技術,對產品進行全面表征。
- mRNA原液/成品:
關鍵質控項目包括mRNA完整性、加帽率、 Poly(A) 尾長度及分布等。文件特別指出,應采用高靈敏度方法(如 RP-HPLC 、毛細管電泳、質譜法)進行檢測,并隨著研究深入不斷收緊標準。
- mRNA-LNP成品:
關鍵質控項目包括包封率、粒徑大小及分布、 Zeta電位 等。鼓勵使用冷凍電鏡等技術研究顆粒的微觀形態,并探索其與生物學活性的相關性。
- 雜質研究:
要求系統性地識別和控制產品相關雜質(如 dsRNA 、截短序列)和工藝相關雜質(如殘留溶劑、殘留酶)。特別是對脂質降解產物、mRNA-脂質加合物等新型雜質,要求進行深入的鑒別、結構解析和風險評估。
- 生物學活性:
強調建立能夠反映產品效力的生物學活性檢測方法,并鼓勵開展體外活性與體內效力的相關性研究( IVIVC ),以期未來能用更穩定、更精確的體外方法替代動物體內效力試驗。
Part 04 行業影響與未來展望
1
對研發企業的影響和要求
新《指導原則》的發布,對mRNA疫苗研發企業提出了明確而嚴格的要求:
告別“黑箱”操作: 企業必須深入理解產品的作用機制和工藝流程,不能僅僅滿足于最終產品“有效”,而要能清晰闡明每一個設計、每一個參數背后的科學依據。
加強分析能力建設: 質譜、高通量測序、冷凍電鏡等高端分析技術的應用將成為標配。企業需建立強大的分析開發和方法學驗證團隊。
重視平臺技術驗證: 《指導原則》認可平臺技術的價值,但強調其適用性需通過充分的產品間可比性研究來確認。簡單更換抗原序列并不能完全豁免所有藥學研究。
2
對未來mRNA疫苗發展的展望
《指導原則》不僅是一份監管文件,更是一份產業發展的藍圖。它預示著中國mRNA疫苗領域將進入一個創新與規范并重的新階段。
創新方向明確: 對自復制mRNA、環狀RNA的關注,將激勵企業在下一代技術路線上加大投入,開發表達效率更高、作用時間更長、劑量更低的新型疫苗。
質量競爭加劇: 隨著監管標準的統一和提升,未來市場的競爭將不再僅僅是速度的競爭,更是質量、穩定性和技術深度的競爭。
加速全球接軌: 《指導原則》大量參考了 WHO 、 FDA 、 EMA 等國際組織的最新指南,其發布將推動我國mRNA疫苗的研發與國際最高標準對齊,為國產疫苗走向世界奠定堅實基礎。
總而言之,這份《指導原則》的發布,標志著我國mRNA疫苗產業正從應急狀態下的高速發展,邁向一個更加成熟、穩健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對于所有投身于這一領域的企業和研究者來說,這既是挑戰,更是前所未有的機遇。
本文內容基于《預防用mRNA疫苗藥學研究技術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撰寫,旨在提供信息和解讀。最終要求請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正式版本為準。
歡迎來到醫食參考新媒體矩陣
2023年疫苗接種攻略
陽過了,該怎么打疫苗?最全接種指導手冊來了
撰寫| 藥徒君
校稿| Gddra編審| Hide / Blue sea
編輯 設計| Alic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