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位于伏爾加河下游,這是一座建立于1589年的古城,距今已經有400多年歷史了。
1925年,斯大林作為蘇聯的最高統帥,那必須要有一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啊,所以在手下人的攛掇下,察里津就這么變成了斯大林格勒。
這很正常,俄國人很喜歡用人名為城市命名。
- 比如說圣彼得堡,就起源于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圣彼得。與此同時,彼得大帝的名字其實也是彼得,在希臘語里,彼得就是磐石的意思。
- 葉卡捷琳堡名字的由來,則是為了紀念彼得大帝的妻子,也是俄羅斯帝國第二位君主葉卡捷琳娜一世。當然了,大家更熟悉的是后來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 遠東的哈巴羅夫斯克,也就是伯力,就是以17世紀中葉入侵黑龍江流域的俄國人哈巴羅夫的名字來命名的。
蘇聯時期,圣彼得堡曾改名為列寧格勒,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紀念蘇聯的建立者列寧同志。所以說,察里津改名為斯大林格勒,再正常不過了,只是改名的時間有點急了。
![]()
從斯大林格勒到伏爾加格勒
1925年,察里津這個籍籍無名小城,忽然煥發了榮光,因為它擁有了領袖的名字。也因此,察里津在蘇聯人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為啥選擇察里津呢?因為斯大林是搞政工出身,他沒多少一線作戰的軍功,但是在察里津,他曾經領導過一次反擊白軍的大勝仗。對蘇俄來說或許意義一般,但對斯大林來說,卻意義非凡。
德軍在攻打蘇聯的時候,特地將斯大林格勒當成了3個重點進攻目標之一,剩下兩個是俄國的兩京,也就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當時圣彼得堡還叫列寧格勒。由此可見,斯大林格勒的地位。
其實德軍也明白,打下斯大林格勒,就挫敗了蘇軍的士氣。而且打下這里,德國便能得到高加索地區的石油了。蘇聯人這邊也不傻啊,斯大林格勒,那可是以領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怎么能淪陷呢?所以,不惜一切代價,蘇聯也要保住斯大林格勒。
![]()
事實也是如此,在蘇軍的艱苦奮戰之下,德軍愣是沒能啃下這塊硬骨頭。而且,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也成了二戰歐洲戰場的轉折點。自此橫掃歐陸的德軍,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1953年,斯大林老爺子因為中風外加腦溢血,永遠地離開了他保護了29年的蘇聯人民。緊接著,蘇聯就陷入了權力爭奪戰之中。
取得最終勝利的赫魯曉夫,在1956年2月的一場演講中語出驚人,居然開始全面否定斯大林,尤其是針對大清洗以及個人崇拜這兩個方面。
從此以后,斯大林在蘇聯跌落神壇,那個曾經帶領蘇聯人民打贏德軍的最高領袖,就這么稀里糊涂地成了人民唾棄的對象。
赫魯曉夫是反對個人崇拜的,他自己也不搞這一套,所以1961年,斯大林格勒就這么變成了伏爾加格勒,理由是這座城市位于伏爾加河下游,就是如此樸實無華。
![]()
俄烏戰爭期間,斯大林被平反
此后數十年時間里,伏爾加格勒就沒有再改過名字。俄羅斯時期,在2013年宣布,只有在6個比較特殊的紀念日時,才會把伏爾加格勒稱之為斯大林格勒。
這6個紀念日當然都和二戰有關,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俄國人民不要忘記歷史。但其余時間,這里依舊是伏爾加格勒。
也就是說,關于斯大林的定性,俄國人對赫魯曉夫的處理方案,一直都是默認狀態。哪怕是把赫魯曉夫弄下來的勃列日涅夫,一生都在以斯大林為師,也沒有正式為斯大林平反。
俄羅斯時期,距離那個年代就更加久遠了,為斯大林平反的事情,自然更加不會有人提及。
可你說怪不怪,2025年,俄烏戰爭進行到第4個年頭的時候,俄共忽然宣布,要給斯大林同志正名了!也就是說,他們要為斯大林平反,否定赫魯曉夫時期,對斯大林的定性。
當然了,這不能代表俄當局的態度,因為兩者不是一個系統的,甚至是競爭關系。所以俄當局原則上是沒有資格為斯大林平反的。
但是俄共這個已經沉寂多年的組織,忽然發聲,不由得讓人認為,他們為斯大林平反,其實就是大帝的態度。
![]()
斯大林為何在這幾年頻繁亮相于俄國
風風雨雨,一路走來,大帝也已經為俄國人服務了26年時間了。從2000年正式上崗以來,大帝一路平車臣,定格魯吉亞,把持德左,爭霸敘利亞,如今又在烏克蘭鏖戰,壓根就沒怎么休息過。
老美雖然也好戰,但人家話事人經常換,大家分工干這些事,所以不會覺得累。可大鵝這邊就不同了啊,26年來,這些擔子全都讓大帝一個人挑了,再牛的人,也得累彎了腰啊。
按道理說,2014年搞定克里米亞以后,大帝功成身退的話,那在俄國歷史上,絕對是千古一帝的人物了。可人家偏不,他覺得自己還算精神,還有精力繼續為俄國人民服務下去。62歲,那不是正當壯年么?
結果在2022年,大帝70大壽這一年,爆發了俄烏戰爭,此處省略幾萬字。
俄烏戰爭給大鵝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至少此前數十年的布局,徹底被推翻了。過去大鵝始終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歐洲國家,所以長期在加強和歐洲的合作,光天然氣管道就建了十幾條,歐洲也是大鵝的主要貿易對象。
但是俄烏戰爭以后,大鵝和歐洲分道揚鑣,現如今更是視同水火。對大鵝來說,首次在蘇聯解體以后,嘗到了本土被別國攻打的滋味。至于大家伙兒的生活水平,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降
可以說,如果這個時候不給基本盤打一針強心劑的話,那么大帝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將一落千丈。
因此,此時此刻,頻繁將斯大林拉出來,就是為了告訴基本盤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領袖,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力,會像斯大林帶領蘇聯人民取得勝利那樣,帶領大家伙兒贏的最終的勝利。總結下來就4個大字:干,就完了!
![]()
戰爭期間不換領袖是同樣的道理
美國總統一般來說,干2屆算是頂天了,也就是8年時間。但是二戰的時候,羅斯福是一個例外,他居然干了4屆,且是在第4屆開頭的時候去世的,在位總時長12年零1個月。
為什么羅斯福會是個例外呢?因為羅斯福時期,美國正處于戰爭當中。1933年他就擊敗了胡佛擔任了總統,但1941年美國加入了二戰,戰爭期間是不能輕易更換領袖的。1945年4月,戰爭還沒結束,他就走人了。
為什么?因為戰爭時期,需要一位強有力的領袖,帶領國家走向勝利。比如說英國,在二戰歐洲戰場結束以后,丘吉爾還在參加波茲坦會議就被英國人趕下臺了,為什么?因為當時英國已經沒有戰爭了,他們不再需要一位鐵腕的主戰派領袖,哪怕這位領袖曾帶領他們走向勝利。他們更需要的是一位懂得戰后重建和發展的經濟型人才帶領他們恢復往日的繁華。
蘇聯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他們的話事人,除非是被趕下去的,一般都要等到去世才會下崗。比如說列寧、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全都是倒在了崗位上。
我們完全可以認為,蘇聯人在特殊的教育背景下,始終緊張兮兮地認為自己時刻處于戰爭狀態,至少是斗爭狀態,所以不能輕易地換領袖。且領袖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意志力一直帶領他們前進才行。
勃列日涅夫熬走了5任美國總統,創下了蘇聯時期的紀錄。如今大帝也已經熬走了4任美國總統,不知道他能不能打破勛宗的紀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