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翟欣欣一審獲刑 12 年引發的廣泛討論,到北理宮老師事件、胖貓事件的持續發酵,這一系列悲劇如同尖銳的警鐘,敲醒了我們對社會中部分成年人戀愛認知現狀的關注。在這些事件里,不少受害者是社會意義上的 “成功人士”—— 他們或許在事業領域嶄露頭角,擁有可觀的財富、較高的學歷或良好的社會地位,可在戀愛關系中,卻暴露了與自身社會成就極不匹配的認知短板,仿佛仍停留在懵懂的小學時期,帶著過于天真的 “純愛” 濾鏡,對潛在風險毫無防備。
![]()
這種認知偏差的根源,并非受害者自身的過錯,我們堅決反對 “受害者有罪論”,畢竟悲劇的直接推手是心懷不軌的加害者。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類人群的特質 —— 對愛情過度理想化、缺乏對人性復雜的認知、在情感中容易失去自我判斷 —— 讓他們成為了婚姻詐騙流水線和情感培訓班的重點 “圍獵目標”。如今,市面上針對不同性別、不同性取向的情感詐騙手段早已形成成熟鏈條,它們精準抓住了部分人對愛情的渴望與認知盲區,一步步將受害者拖入深淵。
聲討加害者、追求司法正義固然重要,它能撫慰受害者的心靈,也能對潛在的犯罪行為形成震懾。但殘酷的現實是,即便正義最終到來,受害者失去的財富、破碎的情感、受損的身心健康,往往難以完全挽回。就像翟欣欣案中的受害者,即便加害者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曾經的生活軌跡也早已被徹底改變。因此,面對情感風險,更重要的態度不是陷入困境后再掙扎自救,而是從一開始就建立起堅固的 “防線”,避免踏入陷阱。
![]()
要筑牢這道 “防線”,首先要學會對愛情 “祛媚”。愛情并非生活的全部,它不該是人生必須完成的 “進度條”,更不是能讓人放棄理性、盲目付出的理由。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任何健康的親密關系,都建立在平等、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礎上,而非一方對另一方的無底線討好與縱容。拒絕做所謂的 “舔狗”“老實人”,不是要變得冷漠自私,而是要保持自我的獨立性,不因為對愛情的渴望而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
其次,要學會對任何人,包括親密伴侶進行 “精神祛媚”。每個人都有優點與缺點,不存在完美的 “靈魂伴侶”。過度放大對方的優點,忽視其身上可能存在的問題,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認知誤區。在親密關系中,保持適當的理性與警惕,不輕易被對方的甜言蜜語或表面行為迷惑,多關注對方的實際行動與人品底色,才能避免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
![]()
最后,要明白人生的價值在于自我實現與自由。“人生短短,貴在自由”,這種自由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我們要相信,無論是否擁有戀愛或婚姻,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無論離開了誰,只要保持積極的心態與獨立的能力,都能過得很好。不被一時的欲望和多巴胺沖昏頭腦,不把情感寄托當成人生的唯一支柱,才能在復雜的社會中,守住自己的生活節奏,遠離情感陷阱的傷害。
戀愛教育不該是人生的 “選修課”,而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補上的 “必修課”。它無關年齡與社會地位,關乎我們能否在情感世界中保持清醒與獨立,能否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保護好自己。唯有正視戀愛認知短板,主動提升情感判斷力,才能真正遠離情感詐騙,擁抱健康、平等的親密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