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ld’s most innovative countries
中國躋身前十。
2025年9月19日 | 閱讀時長:3分鐘
德國人向來擅長發明創造。印刷機、汽車、X光機均出自他們之手,更不用說MP3播放器和小熊軟糖了。如今,德國仍是推動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2024年,該國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超過1.67萬件。但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涵蓋139個經濟體的最新全球排名,德國已不再位列全球十大創新國家,其席位被中國取代。
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得分
![]()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通過78項指標編制《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這些指標既涵蓋“創新投入”(如研發支出),也包括“創新產出”(如專利數量、高科技產品出口額)。該指數不僅衡量一個經濟體的發明創造能力,還試圖體現其制度實力、市場成熟度以及技術應用進展。報告中大部分數據采集于2024年,即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在美國發起“反科學行動”之前。
![]()
顯然,中國擁有龐大的人口規模和遠超德國的經濟體量(中國GDP為18.9萬億美元,德國為4.7萬億美元)。中國能夠培養更多工程師、投入更多研發資金、建設更多高校。若創新排名基于“絕對數值”衡量,中國超過德國本不足為奇,但中國創新的成功并非如此簡單。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多項指標已考慮到經濟體的規模和人口數量差異。例如,研發支出并非以“美元絕對值”計算,而是以“占GDP的百分比”衡量;研究人員數量則按“每百萬人口中的研究人員數”統計。今年(2025年)排名第一的仍是小國瑞士,瑞典和美國分別位列第二、第三。
對中國而言,作為一個中等收入經濟體,躋身創新指數前十更具非凡意義。通常情況下,人均GDP與中國相近的經濟體,其創新排名多在第50至60位之間(見圖1)。其他創新表現“超收入水平”的國家包括印度、韓國、越南和英國。
此外,中國的創新投入“性價比”也頗為可觀:相較于其創新投入(如教育投入、研發支出等)水平,中國的創新產出(如專利、商標、出口額等)得分高于預期。這一結果打破了“中國創新依賴大量資金和人力‘催熟’”的傳統觀點。中國曾被形容為“臃腫的科技巨龍”——消耗海量資源,卻僅產生微弱的創新火花。如今,這條“巨龍”的狀態顯然已大幅改善。
![]()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報告中指出,繼去年發現“全球創新停滯”后,今年已出現初步復蘇跡象:全球專利申請量和科學出版物數量再度回升,2024年風險投資規模也增長了7.7%。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風險投資集中在美國,且流向單一領域——人工智能。盡管投資交易額有所增長,交易數量卻連續第三年下降。報告指出,此前已逐漸向更多國家、更多行業擴散的風險投資,如今似乎又呈現“集中化”趨勢。
這一現象令人惋惜。技術前沿的范圍本應十分廣泛,可供探索的研究方向不勝枚舉。人類的創造力也本可通過多種形式展現——從可移動的活字印刷術,到可供咀嚼的美味零食,皆無不可。■
說明:本號刊發來自各方的文章,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號支持文章中的觀點。由于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無法即時更新,本站目前在騰訊新聞發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時不間斷更新,請收藏以下地址(請完整復制),隨時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