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這是要大變天了,沙特阿拉伯與巴基斯坦簽署了一項防御協議,協議規定任何對其中一國的攻擊將被視為對雙方的攻擊。
![]()
隨著協議的簽署,巴基斯坦很可能將其中國制造的先進武器系統部署到沙特地區。巴基斯坦空軍擁有的殲-10CE戰機、紅旗-9BE防空導彈等中式裝備可能很快進入沙特。
這些武器系統經過實戰檢驗,在印巴沖突中證明了其有效性。特別是殲-10CE戰機,在印巴空戰中,展現出了超出西方認知的實力。
隨著建立軍事聯盟,沙特甚至可能會出資幫助巴基斯坦大規模訂購中國制造的先進裝備,包括殲-35隱身戰斗機、空警-500預警機等,從而在中東構建一套中式體系裝備。
沙特和巴鐵簽訂軍事同盟,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因為整個中東阿拉伯國家被打怕了,以色列展開了對巴勒斯坦及其周邊國家的軍事打擊,先后對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突尼斯、卡塔爾和也門等7個國家實施空襲。
這實際上打破了中東80多年的平衡,也讓中東阿拉伯國家再次充滿了危機感。
實際上,從80多年前中東國家獨立獨立起,美國就一直在進行這種操作:吃進大筆大筆的石油美元,而把武器運到了每一塊土地上。從第一次中東戰爭是可以預見的,此時阿以雙方實際上都沒有像樣的軍隊。開戰前,美國政府分別向交戰的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雙方各出口了一大批武器裝備,從而使得這場戰爭能夠打得起來。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成功建國而告終,但仇恨的種子已經被深深的種下了,從此整個中東就進入了循環不斷的軍備競賽當中。
![]()
在經歷數次中東戰爭的失敗后,許多阿拉伯國家逐漸調整戰略,選擇依附美國體系、遵循美國規則以換取所謂“安全保障”。它們以遠高于市場價格購買美制武器,實質上繳納的是一種“軍事保護費”。沙特、科威特等國便是典型代表,它們通過軍購合同維系與美國的同盟關系,試圖以此抵御外部威脅。,而對于那些不按“規律”出牌的國家如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美國則不惜親自上手將其顛覆,自1960年代以來,中東一直是美國最大的武器出口市場,也是其全球軍事戰略的核心支點。
但是現在美國卻打破了這種默契,親自上場拉偏架,就以以色列襲擊卡塔爾為例,美國居然在后臺動手腳,卡塔爾的預警系統直接失靈,就直接給了卡塔爾重擊,要知道,當初F15戰機成本才3000萬美元,卡塔爾可是花了3個億美元買的,高出十倍的價格差異背后,正是這些國家為換取美國支持所付出的“安全溢價”。
你看這些年,卡塔爾依靠其雄厚的財力,構建了一套理論上相當豪華的主要以美制裝備為主的防空反導系統,卡塔爾裝備了包括愛國者-3防空導彈系統、NASAMS(國家先進地對空導彈系統)以及薩德(THAAD)反導系統在內的多層次美制防空反導體系,同時還配備了AN/TPY-4預警雷達等先進探測設備。這些以高出市場溢價買來的裝備,最終卻換來了美國的翻臉無情。
而當美國親自下場操縱戰場信息權、甚至遠程鎖死盟友裝備功能時,這套“保護-付費”體系的信用基礎開始崩塌。
所以當前中東阿拉伯國家都人心惶惶,沙特本來就和巴基斯坦關系友好,而巴基斯坦在印巴空戰中一戰成名,直接打出了國際價值,尤其是200公里開外摧毀4架陣風,中式體系化作戰模式,震驚了全世界。
所以沙特和巴基斯坦建立軍事同盟,看中的自然是巴基斯坦的中式體系化作戰能力,相比可能被美國后臺操控的美制裝備,沙特無法干預巴基斯坦所使用的中國殲-10C、梟龍Block3等戰機及配套信息系統。
可以說,此次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美國戰后在中東建立的“武器換安全”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而中國將會是最大贏家,無論是和巴基斯坦合作,還是埃及部署紅旗9B,都透露出一個信息,中東國家,明白西式武器已經不再可靠。
![]()
中國高性價比的裝備輸出與完整的體系化作戰方案,正在成為改變地區軍力格局的重要力量,。而這一轉變,不僅將重塑地區安全架構,也將動搖美國自冷戰以來在中東建立的軍事-經濟秩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