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色列軍隊在加沙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尤其地面進攻,國際社會顯然陷入既憤懣又無力的n極度焦慮中:真的沒有任何力量能拖住以色列邁向被占領土的鐵蹄么?
![]()
![]()
![]()
![]()
“加沙在燃燒”
自2023年哈馬斯越境襲擊以色列、隨后以色列對加沙的軍事行動開始以來,以色列內塔尼亞胡(Binyamin Netanyahu)政權在美國的縱容、支持下不顧國際社會強烈抗議、反對及停火、和平呼吁,一再擴大其對加沙地區的軍事行動,造成大量巴勒斯坦平民傷亡和嚴重人道主義災難。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由于以方對停火談判毫無誠意,甚至在談判期間空襲居間調停國卡塔爾境內的哈馬斯目標(包括停火談判代表團駐地),內塔尼亞胡當局所標榜的對加沙軍事行動首要目的——解救被哈馬斯劫持的以色列人質,迄今仍未完成。
9月9日,以色列首次發布針對加沙全市的疏散命令,隨即以色列空軍對這座加沙境內唯一大城市展開持續空襲;9月13日,以色列發布一張地圖,指示加沙巴勒斯坦人離開城市,逃往以方所指定的AL Mawasi沙質海岸線沿線所謂“人道主義走廊”(拉希德海岸公路)。9月15日晚至16日黎明,以色列國防軍出動多達三個師的地面部隊,從北、東、南三面包圍加沙城,僅留下通往“人道主義走廊”的狹窄西部出口供平民向南逃亡。目擊者稱,沿著這條路逃往南方的難民至少要跋涉15公里,其中大部分路程要穿越以色列指定的戰區。
非政府組織“歐洲-地中海人權監測組織(Euro-Med Human Rights Monitor)”稱,以色列地面部隊主力仍集結在加沙城郊,并動用坦克和裝滿炸藥的自殺式機器人(似乎用舊裝甲車改裝,至少動用了15臺,每臺可摧毀多達20幢住宅樓)向市區緩慢推進。以色列國防軍宣稱“城內至少有3500-4000武裝分子”,并稱“完全占領加沙可能需要數月時間”,但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
截止2024年加沙人口不過214.2萬,但自開戰兩年來加沙城內人口猛增至100萬以上,占加沙總人口近半,這是因為以色列強占加沙土地并控制人道主義援助渠道,迫使不愿被趕出加沙地區的巴勒斯坦人不得不流向各種生存條件相對稍好的加沙城中茍延殘喘。·德夫林 (Effie Defrin)9月16日強調“不論需要多少時間我們都會干下去”。
加沙衛生當局稱,以色列的新攻勢僅16日一天就造成加沙市至少91人死亡(16日中午同一口徑曾宣布死亡59人,傷386人),至少17幢住宅樓被毀,其中包括東部 Tuffah 街區的 Aybaki 清真寺和沿海公路上一輛滿載難民的汽車。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Israel Katz)在X平臺得意洋洋表示“加沙正在燃燒”、“以色列國防軍士兵正在英勇作戰,為釋放人質和擊敗哈馬斯創造條件”。
似乎意識到國際社會愈演愈烈的憤怒,以色列國防軍試圖淡化地面進攻所造成的人道災難,稱“估計加沙城 40% 的居民已經逃往南部”,但加沙衛生當局稱“130萬城里人中僅19萬離開”,不僅如此,自16日地面站打響后竟有至少15000名已逃到al-Mawasi的加沙難民冒險返回城內,因為那里非但物資匱乏、條件惡劣,且早已擠滿了簡陋的帳篷(難民反映租用皮卡逃難至少需要3000謝克爾,約合900美元,al-Mawasi一頂五人帳篷需4000謝克爾,約合1200美元,而這種帳篷公認的價格本應不到150謝克爾),一位返回的難民對此無奈表示“哪里都橫豎是個死,只是死法不同而已”。據聯合國數據,過去一個月有14萬人逃離加沙城向南遷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言人英格拉姆(Tess Ingram)表示,這些流離失所者沒有安全的避難所,她在al-Mawasi 帳篷營地現場接受采訪表示,“近 50 萬名兒童在經歷了 700 多天的持續沖突后,飽受摧殘和精神創傷,他們逃離了一個地獄般的地方,卻又陷入另一個地獄般的地方,這是不人道的。人們確實沒有好的選擇——要么留在危險之中,要么逃到一個他們也知道危險的地方”。一周前,聯合國加沙人道主義國家工作隊表示,“所提供的服務規模不足以支持已經在那里的人們,更不用說新來者了”。
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的一意孤行很大程度上是內塔尼亞胡為規避其因貪腐等刑事訴訟指控而轉移關注點的“緊急避險”行為,16日上午,內塔尼亞胡正在特拉維夫一間法院出席針對其貪腐指控的聽證會,他以此次行動為由,拒絕出席長時間或頻繁的庭審。批評他的人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他拖延加沙戰爭是為了推遲選舉,保住自己的權力,從而維護自己的法律豁免權。
同樣意識到此次擴大軍事行動很難獲得國際社會認同,內塔尼亞胡16日當天抵達特拉維夫國防軍指揮部掩體后發表講話,試圖強調以色列在軍事行動中“保護平民的努力”,他稱“我們的部隊在加沙城行動,當然是為了擊敗敵人,同時也努力疏散平民,我們目前正在努力開辟更多路線,以便更快地疏散加沙居民,將他們與我們計劃打擊的恐怖分子分開”——然而,這似乎僅僅是他的看法。
“千夫所指”
以色列最新的軍事行動幾乎立即遭到國際間一邊倒的強烈譴責。
此次襲擊發生在聯合國調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實施種族滅絕,并指控包括內塔尼亞胡在內的以色列領導人煽動種族滅絕行為數小時后,巴勒斯坦被占領土和以色列調查委員會(Commission of inquiry on the occupied Palestinian territory and Israel.)主席皮萊(Navi Pillay,)表示:“很明顯,他們意圖通過符合《防止及懲治危害種族罪公約》(Conven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he Crime of Genocide)標準的行為,摧毀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該報告得出結論,以色列對加沙的戰爭是一場種族滅絕,這是近兩年戰爭以來的一個里程碑,這場戰爭已造成至少 64,964 人死亡。報告稱,調查結果顯示,以色列官員的公開聲明表明以色列有種族滅絕的“特殊意圖”,即“特定意圖”要摧毀巴勒斯坦人民。
以色列外交部駁斥了該委員會的報告,稱其“歪曲且虛假”,以色列外交部長官方發言人甚至指責該報告的作者是“臭名昭著的哈馬斯代理人”。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強烈譴責以色列此舉,他在16日表示,稱這場戰爭在道德、政治和法律上都無法容忍,并稱“以色列決心堅持到底,并且不愿意進行認真的停火談判,從以色列的角度來看,這將帶來嚴重后果”。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爾克(Volker Turk)表示,此次襲擊“完全不可接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 16日發布報告,稱加沙城內至少有1萬名兒童因嚴重營養不良需要治療。
美國盟友英、法等近期在加沙問題上和美以明顯拉開距離。針對此次擴大軍事行動,英國外交大臣庫珀(Yvette Cooper)譴責此舉“極其魯莽,令人震驚”,并表示這“只會帶來更多的流血,殺害更多無辜平民,并危及剩余的人質”。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則重申“如此行徑不會改變法國將在本月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計劃”,法國外交部敦促以色列停止“不再具有任何軍事邏輯的破壞性行動,并盡快恢復談判”。
歐盟外交事務負責人卡拉斯(Kaja Kallas)表示,歐盟委員會將于周三向成員國提交一項計劃,以“采取措施,迫使以色列政府改變在加沙戰爭中的立場”,她表示“以色列在加沙的地面進攻將使本已絕望的局勢更加惡化。這將意味著更多的死亡、更多的破壞和更多的流離失所”。愛爾蘭總統希金斯Michael D Higgins譴責“那些實施種族滅絕的人,以及那些用武器支持種族滅絕的人”,他表示,“我們必須正視將他們排除在聯合國之外,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終止與那些給我們人類同胞帶來這種傷害的人的貿易”。
千夫所指大背景下,美國似乎成為以色列外唯一的“逆行者”,特朗普(Donald Trump)幾乎立即將責任歸咎于哈馬斯,他在白宮告訴記者,如果哈馬斯在襲擊中使用幸存的人質作為人盾,那么哈馬斯將“付出慘痛代價”。許多觀察家注意到,盡管極力撇清,但美國政府至少默認了9月9日以色列對卡塔爾境內哈馬斯目標的空襲,而在那之后美國政府在巴以問題上的口徑與以色列當局越來越高度貼合(盡管原本已很貼合)。此次地面進攻恰發生在美國國務卿魯比奧(Marco Rubio)為期兩天的對以色列訪問之后,訪問期間魯比奧強調美國將“堅定不移地”支持以色列,15日在與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他曾表示,美國希望通過談判結束戰爭,但“有時候,當你面對的是像哈馬斯這樣的野蠻團體時,這是不可能的”。
誰能拖住以色列邁向被占領土的鐵蹄?
眾所周知,最能影響到以色列政治軍事決策的因素是美國,曾幾何時,歷屆美國政府對以色列“有約束的支持”讓以色列在被占領土上的擴張和暴行在多數時間至少會多少“講究點吃相”。
然而字特朗普第一任期以來,美國政府在支持以色列(或干脆說支持內塔尼亞胡政策)的不歸路上越走越遠,不斷突破美國以往的一系列“自我設限”,這使得以色列暨內塔尼亞胡越來越有恃無恐。當“兩國方案”被美國一再無視,甚至特朗普自己一度容忍、鼓勵的,在卡塔爾與哈馬斯間進行的停火接觸,美國也眼開眼閉地任由以色列去炸后,包括絕大多數美國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不得不承認,指望美國約束以色列在被占領土上的為所欲為完全是緣木求魚——誠如孟子所云,“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9月15日,針對此前以色列對卡塔爾境內哈馬斯目標的空襲,來自50個以上的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領導人齊聚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阿拉伯-伊斯蘭緊急峰會(Arab-Islamic summit)商討對策,盡管與會者一邊倒地譴責“以色列的暴行”,但正如一位觀察家所言,這些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對以色列為所欲為的回應大多數不過是憤怒的夸夸其談”:他們拿不出任何實質性的應對和反制措施,其中許多與會者甚至含糊其辭地表示“支持美國的促和努力”——于是指望不上它們一如指望不上美國。
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在加沙問題上的態度和立場是鮮明且越來越鮮明的,但缺乏實力的它們連維持加沙地帶最起碼的人道主義救助都難以為繼,遑論拖住以色列邁向被占領土的軍事鐵蹄?
歐盟似乎正在討論通過暫停貿易優惠向以色列施壓,卡拉斯稱“暫停貿易優惠并對極端主義部長和暴力定居者實施制裁將明確表明歐盟要求結束這場戰爭”。且不論歐盟向來低下的效率,即便此舉得以推行,也很難令急需“不停惹事”以保住自身地位的內塔尼亞胡有所收斂。9月15日,他就曾公開表示,以色列必須“適應自給自足的經濟”,這意味著以色列必須在貿易選擇減少的情況下更加自力更生。事實上,只要美國不“斷頓”,這類溫吞水般的施壓手段無非能表明一下施壓者的態度而已。同樣,在聯大或其他國際舞臺承認巴勒斯坦國也只相當于向武裝到牙齒的以色列象征性地揮一下拳頭,僅此而已。
以色列在加沙的意圖早已不再掩飾:“占地逐人”,不顧一切地對加沙實施直接軍事占領,并在這里重建自2007年起就已拆除的猶太人定居點,讓這里在事實上變成以色列的“殖民地”。如果不能拖住以色列鐵蹄,加沙終將被以色列吞并。
但這一赤裸裸強硬吞并擴張路線并非沒有一個繞不開的命門:并吞計劃的立足點是在被占領土上新建、擴建猶太人定居點,而猶太人定居點的“關鍵詞”是“猶太人定居”。
除了極個別鐵桿狂熱分子,在四面充斥叵測因素的“前沿陣地”——被占領土定居點定居的前提,是巴以雙方相對穩定的關系,和相對緩和的所在地安全形勢。很顯然,變本加厲地大打出手恰與這一確保“猶太人定居”對猶太人定居者具備足夠說服力和吸引力的先決條件背道而馳,且打得越賣力,這種至關重要的說服力、吸引力消失得越快。
安置到被占領土猶太人定居點的人口主體,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增猶太人移民。隨著加沙戰爭的曠日持久,即便以色列本土也正被越來越多海外猶太人目為不安全的畏途,滿目瘡痍、遍地難民和戰爭廢墟的加沙就更是如此。一旦難以持續、足量吸附和說服更多猶太人定居者前往被占領土中最危險的加沙定居,蠶食也好鯨吞也罷,就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可預見的將來,這恐怕是拖住以色列邁向被占領土鐵蹄唯一現實的力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