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4日,年代美術館“抽象介入:非具象形式與在場研究展”正式開幕。本次展覽關注追問抽象藝術在當代的存在與發展價值,展覽由康文峰策展,匯集了克洛德·維爾拉、黃銳、李向陽、顧黎明、洪浩、嘎讓、張觀鹿七位藝術家的作品,通過日常介入、社會回響、在地文化、藝術反思四個板塊,來展開研究抽象藝術如何從現代成熟形式語言繼續發展,介入走進當代現實發展的新可能。展覽將持續展至2025年12月14日。
本次“抽象介入”展并非是一個抽象展,而試圖對抽象藝術的一次重新提問,即在當代藝術已經深度社會化、市場化和多元化的今天,抽象藝術如何突破形式主義審美的局限,重新獲得自身先鋒精神和介入現實的能力?策展人康文峰在展覽前言中指出:“今天重要的不是抽象,抽象已是一種成熟的現代形式語言。抽象在自身存在意義基礎之上,如何能繼續介入當代發展,就需要我們再次提問與思考。”
年代美術館對抽象在中國當代的轉向持續關注與研究,從2015年對抽象藝術概念正本清源的“超越形式”中國抽象藝術展以來,年代一直致力于探索抽象藝術在中國語境下的發展軌跡,連續在2017年“形象之源”上海抽象展關于抽象在中國現代城市的興起,到2019年“形而至上”強調抽象精神本質,再到2021年“心念力場”心域繪畫展抽象在中國的面貌可能,以及2022年“間”中日韓非具象展關于東北亞地區抽象性發展脈絡,以及2023年“秩序記憶”和“寧靜致遠”等一系列抽象非具象重要展覽,研究構建了一條清晰的學術發展脈絡。
展覽現場
Exhibition View
![]()
美術館開幕外景
![]()
展廳內景:克洛德·維爾拉《2015/224》(左)《2012/100》(右)
![]()
克洛德·維爾拉《2022/160》
![]()
李向陽《身體的力量》(左);克洛德·維爾拉《2017/044》(右)
![]()
黃銳《和平之缺a(紅色)》(左);嘎讓《4851#3》(右)
![]()
黃銳《黃土高原》《黃炎子孫》《黃袍加身》《黃粱一夢》(從左至右)
![]()
李向陽《多的空間》《向倪瓚致敬3》《新空氣系列之N個細微頓悟》(從左至右)
![]()
展廳內景:克洛德·維爾拉《2012/100》(左側墻面);顧黎明《浮世》(中間墻面)“山水賦——仿張僧繇《雪山紅樹圖》”之一、二、三(右側墻面)
![]()
顧黎明“山水賦——仿張僧繇《雪山紅樹圖》”之一、二、三
![]()
展廳內景:顧黎明《山水賦-鵲華秋色之六》(左);張觀鹿《馬列維奇研究:左詩人》(右)
![]()
展廳內景:左側墻面:洪浩《有光之六》《有光之五》;中間墻面:《物鏡之二十:物質精神》;右側墻面:《有光之八》
![]()
展廳內景:左側墻面:嘎讓《如是6#》《如是7#》《觀》《觀-附件》(地面油彩顆粒);中間墻面:黃銳《黃土高原》《黃炎子孫》《黃袍加身》《黃粱一夢》(從左至右);右側墻面:李向陽《多的空間》《向倪瓚致敬3》
![]()
嘎讓《觀》《觀-附件》(地面油彩顆粒)
![]()
張觀鹿《革命之后》。以上圖片源自“抽象介入”展覽現場,年代美術館,2025年
研討會
Seminar
![]()
“抽象介入”研討會現場嘉賓黃銳、顧黎明、洪浩、嘎讓、張觀鹿、羅靜方、李萌
展覽開幕同期舉辦了“抽象介入”學術研討會,與會藝術家提出了諸多學術見解:
![]()
黃銳
黃銳通過對杜甫唐詩在海外被大量現代翻譯的古今類比,強調杜詩超越當時語言美學之外的社會關切價值。也批判了對抽象藝術的簡單形式重復遺產化態度,他指出:“抽象介入是結構性交叉的一個新課題,對中國藝術家是一個新進展方向。如何具有獨立和創造,只有我們的社會現實給了我們幫助。我們必須戰勝自己、戰勝環境,發展自己、發展環境的可能。”
![]()
顧黎明
顧黎明談到:抽象藝術它融形式、自我和精神于一體,彰顯了本體語言純粹表現方式。在我們現實的境遇里,我們不應囿于抽象藝術的概念,當代中國需要表現全球化下地緣文化的現實感受,需要對現實個體的社會化產生哲學思考與反思,更需要有文化終極關懷的藝術精神力量。“抽象介入”切入現實的在場性,為我們提出;如何把現代抽象語言融合在當下的藝術與現實問題里。這是一個接地氣的新課題,是具有前瞻性預測發展的學術態勢。
![]()
洪浩
洪浩談到:“這不是一個抽象語言的抽象展,而是一種用抽象方法的當代展,從現實感受出發,把成熟的抽象美學,怎么用對到當代回應中。”
![]()
嘎讓
嘎讓:“我這不是抽象,而是個人一直在做的一個事,是世界觀的問題。開始于消耗舊畫框,后來汶川名單,疫情后,一直在做,一個個現實的個體。”
![]()
張觀鹿
張觀鹿:“中國和西方抽象的邏輯不同,西方是追求理念真理,追求世界本質的結果,是反現實。中國是修身治國的思想傳統,恰恰是反映現實的結果或者是策略,這應是中國抽象的價值所在。”
抽象藝術是否有新方向?本次展覽試圖擺脫對抽象藝術“終結”的文化預判,轉而探索其在當代社會、政治、文化背景下的多重可能性,讓抽象藝術以新的社會文化關照維度介入現實。
![]()
康文峰
此次展覽策展人康文峰強調:特別在全球數字化與人工智能極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從那些已經純熟的抽象形式與精神語言中,在依然感知人性深處的溫度與肉身實踐的痕跡的同時,使抽象藝術持續煥發新的生命力?“抽象介入”不否定抽象藝術的基本價值,而是繼續追問:這種已成熟的視覺語言,如何能在保持其形式精神重新切入當下?如何以獨立而多元的表達介入真問題,從而打開具有社會性、多元化的新可能?
![]()
羅靜方
年代美術館通過“抽象介入”展,推動抽象藝術走出自我完備的成熟區,繼續向前推進,使其依舊能成為一種不斷追問世界、回應現實,具有鮮活生命張力的藝術語言。展覽不僅是對抽象藝術發展歷程的回顧提問,更是對中國當代未來可能性的開拓性探索。
開幕現場
Opening View
![]()
開幕致辭:第一排從左至右:年代美術館館長羅靜方,藝術家嘎讓、洪浩。第二排從左至右:藝術家黃銳、顧黎明、張觀鹿
![]()
![]()
謝海怡現場講解藝術家克洛德·維爾拉作品
![]()
![]()
藝術家洪浩現場講解作品
![]()
藝術家嘎讓現場講解作品
![]()
![]()
李萌現場講解藝術家李向陽作品
![]()
![]()
觀眾參觀
![]()
嘉賓合影
鳴謝:HdM Gallery、北京公社、白盒子藝術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