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榮威M7 DMH正式上市,新車售價區間為 8.58萬~10.28萬元。
作為一款定位“長續航中大型豪華轎車”的插混新車,M7 DMH 自預售開啟以來,首周訂單便突破萬輛。這不僅說明了產品本身的熱度,更反映出榮威在新能源時代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在榮威品牌發展軌跡中,M7 DMH的出現并不僅僅是一次產品更新,它更像是對“上汽榮威究竟懂不懂用戶”的一次集中回應。從預售信息到整車亮點,再到服務與戰略邏輯,從中我們可以解讀出上汽對于這款車的一套清晰思路:不僅要懂車的技術與產品,更要懂用戶的心理與未來訴求。
價格與價值的再平衡:
懂得用戶的預算與渴望
榮威M7 DMH的預售價區間為9.78萬~11.48萬元,正式售價降低了1.2萬元來到了8.58萬~10.28萬元。預售先發,上市再降似乎已經成為了絕大多數車企的慣用套路。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價格是選擇的第一門檻,而榮威選擇將門檻壓低,卻并未犧牲產品力。
在這一細分市場,比亞迪秦(參數丨圖片)L、吉利銀河等車型已經樹立了“入門即高配”的用戶預期,但榮威M7 DMH進一步把價值感放大——同級少有的160公里純電續航、接近5米的車長、2820mm軸距和B級車標準的空間、更智能的座艙體驗、同級僅有的mCDC懸架都被“打包”進十萬元級的價格體系。
這體現出一種清晰的“逆向競爭”思路:在新能源汽車價格下沉的過程中,10萬元級別成為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但榮威并沒有把M7 DMH做成“小而省”的標準答案,而是反向加碼,提供超越同級的空間、續航和配置,讓消費者用同樣預算獲得“越級體驗”。
這種策略回應了當下用戶的核心心理——買得起是一方面,買得值才是關鍵。面對消費理性化的趨勢,M7 DMH實際上代表了上汽對價格與價值關系的新理解。
![]()
技術與體驗的兼容:
懂得用戶的理性與感性
插電混動市場的競爭,早已不是“有沒有技術”的問題,而是誰能讓技術真正貼合用戶的日常場景。
M7 DMH搭載上汽自研的 DMH 6.0超級混動系統,純電續航可達160公里,綜合續航超過2000公里。在城市通勤場景,它能覆蓋絕大多數用戶的用電需求;在長途出行時,又能通過混動實現低油耗與長續航。這種平衡能力,正是用戶對“理性算賬”的需求:既能節能省錢,又能放心遠行。
但榮威并未止步于此。在智能座艙方面,M7 DMH全球首搭豆包深度思考大模型,以“會深度思考的AI智艙”重新定義人車交互、全品牌手機互聯;在感性體驗層面,則強調豪華舒適的座椅,同級唯一全景沙發躺椅支持副駕一鍵折疊,可實現后排專屬超長腿托,還有原創設計帶來的視覺沖擊。這些配置和體驗,滿足的是用戶“感性愉悅”的部分——不僅要出行便利,更要體面、舒適、智能。
![]()
從技術到體驗,M7 DMH展現了“理性與感性”的雙重解題思路。這種跨越,正是“懂車更懂你”的深層邏輯。
品牌戰略與用戶心智:
懂得當下,更懂未來
在新能源汽車競爭白熱化的階段,單一的產品爆點往往難以支撐長期競爭力。榮威在M7 DMH身上釋放出的,是對品牌與用戶關系的再定義。
首先是服務。發動機、變速箱和三電五大件的終身質保、零自燃保障等政策,不僅是榮威對自己產品的自信,同時也希望能降低用戶的風險顧慮,在心理層面強化了用戶“被理解、被尊重”的感受。這種長期承諾,本質上是與用戶建立“情感契約”。
隨后是戰略定位。榮威將M7 DMH定義為“10萬元級的B級車體驗”,這是對細分市場格局的主動打破,也是對用戶需求的前瞻回應。它不僅解決“今天要買什么車”,更在回答“用戶需要怎樣的車”。
![]()
榮威M7 DMH的上市,并不僅是榮威在插混賽道的一次新嘗試,而是一套品牌邏輯的具象化:在價格層面,降低門檻,放大價值;在技術層面,兼顧理性性能與感性生活;在品牌層面,用原創與服務構建長期心智。
這正是上汽集團那句“懂車更懂你”的現實寫照。它不僅是宣傳口號,而是通過產品、體驗與戰略的實施,逐步成為上汽榮威與用戶關系的真實映射。
從一款車讀懂一個品牌、讀懂一個企業,從M7 DMH開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更懂用戶,離用戶越來越近的上汽榮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