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銀河M9正式上市,價格鎖定在17.38萬元-23.88萬元之間。
這款定位“AI科技大六座旗艦SUV” 的車型,早在預售階段就展現出強勁的市場號召力,開訂24小時訂單破4萬臺,成為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又一款「現象級產品」之一。甚至這場終端市場的火熱,讓銀河M9在一段時間以來,頻繁遭受水軍的抹黑、造謠。
難怪有人說,銀河M9的登場,讓大六座插混SUV的時代又卷土重來。但,如果僅僅把這樣一款車看作大三排市場的又一補充,恐怕很多人都忽略了這款車背后的戰略價值,不僅是吉利產品矩陣的又一力作,更是其「架構造車」理念的集大成體現!
從定位高端的極氪9X到定位中高端的領克900,再到如今銀河M9的正式上市,吉利通過架構化戰略,將造車的精髓發揮到極致。可以說,M9的推出,既實現了規模效應,又平衡了技術和產品的差異化,讓吉利的架構造車再一次在實踐中得到精進。
從這個意義上,所有規模化的汽車企業,都應該好好學學,吉利在這個過程中究竟是怎么做的。
文|Wind
編輯|李佳琪
圖片來源|網絡
1
銀河M9,吉利架構造車的「集大成者」!
過去數十年里,「平臺化造車」是汽車行業普遍采用的造車模式,其核心目標是「降本增效」。通過共享底盤、動力總成和電子架構,車企能夠在同一平臺上衍生多款車型,大幅降低研發成本和生產周期。
例如大眾的MQB平臺,覆蓋了從A級車到B級車的多種車型,形成了高度標準化的模塊體系,研發周期縮短30%以上。
![]()
隨著社會的演變、需求的多樣化,平臺化造車的局限性也逐漸暴露,那就是同質化。同一平臺下的車型,往往共享相似的底盤調校、空間布局甚至外觀設計,難以滿足用戶對 “個性化”“場景化” 的細分需求。對于車企而言,平臺化就像固定尺寸的模具,能快速批量生產產品,卻無法根據不同用戶的 “身材” 靈活調整。
而吉利架構造車在繼承平臺化「效率優先」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效率與個性的平衡。架構化不是簡單的模塊拼接,而是一套柔性化、可擴展的體系,能夠在統一的技術底層上,針對不同車型需求進行快速適配和功能迭代。這種架構化的造車思維,使得銀河M9,圍繞細分市場需求實現更精準的挖掘。
比如,基于GEA Evo架構打造,GEA架構的帶寬相比CMA,覆蓋的尺寸范圍更廣;相比SEA,覆蓋的動力類型更全面。這種架構的高擴展性,帶來了銀河M9同級最長的3.7米車內有效長度和最寬的1.3米車內有效高度,以及同級別最高的88.3%的「得房率」。
![]()
再比如,GEA Evo最大的特點還在于,賦予銀河M9一款真正意義上的AI數字底盤。加之路特斯的百年調教基因,銀河M9的底盤質感是很多汽車工程師公認的“到位”,在舒適與運動之間尋求平衡。
特別是,高速狀態下快速變道的情況下,空氣懸架與可變阻尼減震器會迅速壓縮與回彈,帶來既不保守、也不粗暴的行車體驗。即便是入門車型,也均搭載全系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掛,配合GVMC整車動態控制系統,突破車身動態控制的極限性能。
更不用提,這種完整的架構體系支撐,不僅確保了產品參數的個性和真實,也讓銀河M9在定價上具備更強的成本優勢。17.38-23.88萬元的最終定價,對比同配置的車型普遍低10-15%,比預售價格還要再低近2萬元,讓一些水軍所謂 “定價虛高” 的抹黑,在透明的市場比價中不攻自破。
2
從CMA到GEA Evo,吉利不造「掉隊」的車!
如果說同質化是當前汽車市場的普遍困境,那么汽車行業的殘酷之處還在于,技術迭代的速度遠超市場預期,一款車型從研發到上市的時間,稍有不慎就可能因技術落后被淘汰。而吉利之所以能夠在頻繁的市場波動中,始終保持競爭力,核心便在于其架構造車的「技術前瞻性」。
回溯吉利GEA架構的發展歷程,其實可以看作是CMA架構繼續進化的產物,CMA從1.0時代開始,經歷了CMA1.5、CMA2.0,到第三個大版本時,形成了如今的GEA Evo。
![]()
2016年,吉利與沃爾沃聯合研發的CMA架構正式落地,當時行業仍沉迷于平臺化帶來的效率紅利,而吉利率先在CMA架構中引入了FlexRay總線技術。這一技術的傳輸速度達到10Mbps,是傳統燃油車模塊化平臺(如大眾 MQB)所采用的CAN總線的 20 倍。這意味著,更快的傳輸速度能承載更復雜的電子系統,支持更豐富的智能功能。
要知道,當時,智能駕駛、車聯網還未成為市場主流,吉利卻已經通過FlexRay總線為這些技術預留了接入接口。后來,吉利基于CMA架構推出的車型,能快速迭代出L2+級智能駕駛、全域FOTA升級等功能,正是得益于這一前瞻性布局。
這種前瞻的技術思維,在如今的銀河M9上得到進一步強化。作為吉利旗下新一代混動技術平臺,GEA Evo搭載的中央計算平臺,可支持從L2到更高級智能駕駛的平滑升級;電子電氣帶寬的高拓展性設計,能適配多種不同規格的智能化芯片,并統一在同一個架構下運作;值得一提的是,GEA架構在智能方面,還有一些獨特的優勢,例如低軌衛星定位、手車互聯、超算中心等……
這也解釋了,銀河M9之所以能在極氪9X、領克900發布后快速跟進,并在智能配置、動力性能上實現差異化突破的原因。
![]()
尤其是,吉利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完成全域AI布局的企業,通過大算力、大模型、大數據、衛星星鏈,為AI時代的新汽車打造強大科技基座。比如,銀河M9上車AI輔助駕駛,首搭“千里浩瀚H5方案” 帶來了全場景車位到車位的領航能力,無論是城市無圖NOA還是高速 NOA,都能輕松應。配合全球唯一的星睿智算中心2.0和超百億公里的實際行駛數據,輔助駕駛的精度和可靠性都很高。
這種基于架構造車體系,圍繞技術和市場需求快速響應的能力,讓吉利的車型始終站在用戶需求的「前沿」,避免了因技術固化而“掉隊”的風險。用架構重構研發體系,用技術驅動市場,是吉利從不做“掉隊”的車的關鍵,也是吉利在如今的存量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的核心密碼。
3
真金,不怕火煉!
兩天前,吉利汽車法務部發布了一則措辭嚴厲的聲明,稱自預售以來,已查證有7386個矩陣式網絡賬號集中發布針對銀河M9的抹黑和造謠內容,通過在定價、續航與配置方面的不實信息,動搖消費者對銀河M9的信任。
這種大規模、協同化的攻擊行為,尤其在產品預售、上市等重要節點去造謠、抹黑,在如今的汽車行業并不少見。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理想,從MEGA車型外觀被惡意P圖并廣泛傳播,到今年理想i8上市后配置與宣傳遭受到大規模質疑,這些攻擊并非圍繞傳統意義上的“三大件”,而是精準打擊其消費主義模式下的核心賣點:造型、配置、場景。
但如果真的認為,用同樣一套「劇本」去對付吉利,也能帶來不錯的結果,恐怕還是低估了這家成立近40年、體系成熟的企業的根基與韌性!
![]()
之所以對理想等新勢力企業更為奏效,主要出于2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以消費品的理念去打造和迭代產品,雖然確實為品牌帶來優勢,在配置和場景豐富為汽車市場帶來了許多前瞻性的表達,但當產品競爭力依賴于需求包裝而非技術根基,賣點高度依賴受眾的主觀認知和情感認同,一旦遭遇輿論攻擊,就很容易陷入一種 “說不清、道不明” 的被動處境。
二是直營模式下,新勢力品牌類似于一個高度依賴“線上聲量-官網留資-線下體驗”的短促高效漏斗,固然效率相對更高,但一旦負面輿論升起或熱度減少,很容易直接影響整個銷售鏈條。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什么越來越新勢力品牌,如零跑、小米、極氪、小鵬等,開始選擇重新擁抱經銷商。
相比之下,銀河M9首先是一款基于吉利數十年技術積淀工業產品,背后是完整自主的供應鏈體系、千億級研發投入支撐的技術架構,以及經過市場驗證的制造標準。這種“工業”而非消費屬性,讓水軍針對定價、續航、配置的抹黑,從一開始就缺乏立足之地。
![]()
同時,采用“直營+代理”的銷售模式,也讓消費者圍繞銀河M9的購車決策,更多是線下體驗、長期品牌信任、經銷商關系以及價格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想要通過輿論借題發揮帶來負面影響,需要穿透其龐大的經銷商網絡和深厚的品牌積淀,消費者的購車潛力很難真正被分散和削弱。
數據顯示,目前,基于A網和星網“雙網并行”的模式,吉利銀河品牌的渠道數量已經接近1000家;根據規劃,到今年年底,門店數量累計要達到1300家以上。這些門店并非單一形態,而是包含了用戶中心(4S店)、體驗中心(城市展廳)、展示空間(商超店) 等多種形式,通過多元化獲客,提升整個銷售體系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
如果說新勢力車企的競爭邏輯,往往圍繞創始人IP、圈層滲透和短期輿論聲勢;那么吉利這樣的傳統技術型企業,拼的則是體系化能力、技術積累和規模效應。兩套截然不同的企業發展和競爭路徑背后,是吉利從平臺化到架構化,從效率優先到個性與靈活,從技術追趕到市場引領,重新定義造車邏輯的每一步。
汽車市場的競爭,拼的從來不是誰嗓門大,而是誰能更快迭代技術、更精準捕捉用戶需求、更高效整合供應鏈。尤其對于吉利這樣已將架構造車玩到“爐火純青”的企業來說,與其用水軍的思路攪局,沉下去做技術、扎扎實實創新,才是唯一的競爭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