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別走!我不要上幼兒園!”
“爸爸,你第一個來接我,一定要第一個!”
“老師,我想回家……嗚嗚嗚……”
幼兒園開學第一周,校門口的“哭戲”比苦情劇中的內容還精彩。父母送娃的時候一邊心疼得掉眼淚,一邊焦慮到直跺腳:“這娃還要哭多久?什么時候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
說實話,這個問題并沒有可以參考的標準答案,因為每個孩子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樣,這個過程可能三兩天,也可能一個月……父母能做的就是時刻做好準備。
不過有一點父母要知道: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哭鬧,抗拒是正常情況。畢竟,他們從24小時黏著父母到獨自面對陌生環境,真的是人生第一個重大的挑戰。這就相當于讓一個成年人,突然去陌生的星球生活,換誰都得慌吧?
不過父母也不用太著急,孩子的適應期都是有規律的。只要父母掌握娃的適應期規律,那必擾能找到應對娃哭鬧的方法。
![]()
適應期,通常分這三個階段
孩子的適應能力不是一刀切,更像是爬樓梯一樣,分階段推進。
有一位資深的幼教從業者說:“剛入園的孩子,一般會經歷3個階段。大部分孩子在一個月內,就能順利通關。”
第一階段:激烈反抗期
這個階段通常會持續一到三天。孩子會哭鬧、拒絕進食、午睡困難,總是反復詢問老師“什么時候才能回家。”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孩子突然離開了熟悉的家人和環境,他們產生了分離焦慮。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表達還不是特別利索,他們就用哭鬧來表達“我需要安全感”。
![]()
第二個階段:逐漸妥協期
從第四天一直持續到第二周。能明顯看到,孩子的哭鬧在慢慢減少,但他們還是不太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偶爾也會說不想上幼兒園,很多時候會黏著老師不撒手。
孩子很聰明,他們通過幾天的幼兒園生活已經明白:上學是必然的,能做的就是接受上幼兒園這個現實。只不過,目前他們對新環境還沒有完全建立信任。
![]()
第三階段:基本適應期
從第二周到一個月之內。孩子已經開始慢慢適應幼兒園生活,會主動和老師打招呼,和小朋友玩耍,回家也會愿意和父母分享在園里的小事情。
熬過了最初的分離焦慮,大部分孩子都已經完全熟悉了幼兒園的流程。在學校吃飯、睡覺、玩游戲,而且他們已經和老師、同學建立了情感連接,安全感逐漸回歸。
![]()
當然,在這里還有做一個友情提示:每個孩子的節奏不同,要是自家娃適應能力慢一些,父母就多一點耐心鼓勵。就算超過一個月還有哭鬧、拒絕進食的現象也屬于正常,等娃自己適應就好。
在孩子沒有完全接納幼兒園生活之前,父母不要再他們面前說任何幼兒園不好的話,也不要流露出焦慮、煩躁的情緒,會影響娃的適應能力。
![]()
父母做好三件事,讓娃的適應速度翻倍
1、提前預演
每天晚上臨睡前,看著孩子情緒比較好的時候,就跟他預演一下幼兒園的生活。
陪著他把幼兒園的流程都過一遍,這樣孩子心中就沒有那么懼怕。睡前,再順便表揚一下他在幼兒園的表現,這樣會大幅度增加娃的自信心,讓他對第二天的幼兒園充滿期待。
![]()
2、帶“阿貝貝”
和幼兒園老師商量一下,給孩子帶一件熟悉的物品,也就是所謂的“阿貝貝”。
有熟悉的玩偶、毯子或者媽媽的照片陪在身邊,真的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這些物品在陌生環境中,能讓孩子感受到“家的味道”,緩解他們內心的分離焦慮。這個方法,值得所有父母一試。
![]()
3、信任老師
既然選擇把孩子送入幼兒園,那父母就要做到足夠信任,和老師結成盟友。
作為孩子在幼兒園的“第二父母”,父母私底下要多跟老師溝通,最好能把自家孩子的性格、習慣都告知老師。這樣,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也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能讓娃更快地信任幼兒園。
![]()
寫在最后:幼兒園是孩子第一次離開家,所以他們有過激的行為、煩躁的情緒都有情可原。娃在慢慢地適應,那父母就別催了,給娃一些時間,讓他們跟隨內心慢慢去適應新環境。這個過程或許有些久,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