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夏天,夢工廠推出《辛巴達七海傳奇》時,恐怕沒料到,這部布拉德·皮特配音的動畫會成為史上最慘票房炸彈之一。
影片最終僅收8000萬美元票房,卻讓制作方虧損1.25億美元,《洛杉磯時報》2005年的報道里,這串數字至今刺眼。
作為夢工廠最后一部手繪動畫,它的慘敗直接加速了公司向CGI轉型,甚至險些讓整個動畫部門破產。
![]()
劇本改到面目全非
要說這片子的垮臺,得從劇本的魔改說起。
最初編劇泰德·艾略特和特里·羅西奧(《阿拉丁》《加勒比海盜》的幕后推手),想講個希臘故事《達蒙與皮西厄斯》,核心是朋友間的犧牲。
原設定里,辛巴達被女神陷害,好友普羅透斯替他受刑,他帶著好友的愛人瑪麗娜尋書洗冤,結局時他為守護友誼選擇放手,獨自遠航。
![]()
但夢工廠高管覺得這不行,哪有男女主角不在一起的道理?
于是硬生生把普羅透斯和瑪麗娜的真愛改成政治聯姻,好讓辛巴達和瑪麗娜,順理成章走到一起。
編劇羅斯io后來在專欄里吐槽:讓辛巴達搶朋友的女人,那他之前講誠信的人設不就崩了?
更要命的是,原劇本里決定城邦領袖的命運之書,被改成沒啥意義的和平之書,連編劇都覺得這道具改得莫名其妙,最后干脆撂挑子走人。
![]()
角色塑造也跟著跑偏,傳統故事里智慧英勇的辛巴達,到了電影里成了一上來就想偷書換錢的自私鬼。
哪怕世界因書被偷陷入混亂,他第一反應竟是躲去斐濟,這種人設讓觀眾很難共情,加上強行湊的敵人變情人感情線,整個故事顯得四不像。
四不像
說實話,片子里辛巴達的家鄉不是巴格達,而是希臘的錫拉庫薩,這就離譜。
![]()
反派是希臘紛爭女神厄里斯,怪物是希臘神話里的刻托和塞壬,連故事框架都用了希臘的《達蒙與皮西厄斯》。
為啥放著《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背景不用?
編劇約翰·洛根(《角斗士》的執筆人)后來在采訪里說得直接:我剛寫完《角斗士》,對希臘羅馬那套熟,波斯背景得重新研究,太麻煩了。
可這改編趕上了特殊時間,2003年正值伊拉克戰爭前后,好萊塢對中東題材特別敏感。
夢工廠怕惹麻煩,干脆選了更安全的希臘神話。
![]()
文化批評家杰克·沙欣當時就指出:這本來是打破阿拉伯反派刻板印象的好機會,可片方擔心票房,寧愿選沒爭議的題材。
結果呢?沒了阿拉伯元素,片子既沒了《巴格達竊賊》里精靈、大鵬鳥那樣的獨特符號,又和其他希臘神話改編撞臉,徹底沒了自己的辨識度。
2D動畫的謝幕
其實片子的2D動畫做得挺絕,尤其是反派厄里斯,煙霧一樣的形態變化,流暢得像手繪藝術的絕唱。
![]()
但技術再好也救不了劇本,更扛不住行業變革的浪潮。
2003年,《海底總動員》《怪物史萊克2》這些CGI動畫正火,觀眾看慣了3D特效,對2D手繪興趣大減。
偏偏《辛巴達》還和《加勒比海盜》同期上映,后者靠創新的冒險風格和獨特人設爆火,對比之下,前者的套路化劇情顯得太乏味。
這場慘敗直接讓夢工廠動畫部門大洗牌,之后徹底轉向CGI制作。
![]()
現在回頭看,這片子就像2D動畫時代,它輸在制作方在商業壓力下改丟了故事內核,輸在文化改編時沒了自己的根,更輸在沒跟上技術迭代的節奏。
《辛巴達》里反復講誠信的重要性,可現實中,制作方為了迎合市場改劇本、換背景,反倒丟了創作的初心。
當一部電影連自己想講什么都搞不清,票房慘敗或許就成了必然。
在商業和藝術之間找平衡沒錯,但要是為了賺錢連故事的靈魂都不要,再好的卡司和技術也救不了場。
![]()
這大概就是影視行業里,最值得警惕的誠信危機吧。
【免責聲明】:本文創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