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任性孩子非常刺毛和難搞,想一出是一出,答應的事做不到,各種耍賴和拖延,反正就是不做。
讓父母非常棘手和無從下手,孩子有種“反正我就這樣,愛咋咋”。
這讓家長又擔心又憤怒,又想干脆不管他,又恐懼事情會變得更糟糕,孩子會擺爛得更徹底。
這時父母可以嘗試后退一步,先不去糾正孩子的行為,把重心放在重新樹立邊界感上來。
01
想到與任性的孩子和平相處,家長首要明白一個問題:
你家任性的孩子是怎么來的?
一個很扎心的真相是:
任性的孩子是慣出來的。或者說是家長對孩子又嚴厲又包辦又操心過度和保護過度,日積月累之下形成的。
那些任性的孩子,就像三歲小寶寶一樣,既不成熟,又想一出是一出。完全以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很沖動和執(zhí)拗。
![]()
而且任性的孩子在表達訴求和情緒的時候,采用的也是情緒化表達,習慣用威脅和恐嚇的方式來面對家長的指責:
我就這樣了,你想咋樣就咋樣,你不要管我;
你再吵再說,我就不上學了,大不了休學;
反正我就這樣,你喜歡就喜歡,不喜歡拉倒;
能活就活,不能活就去死,反正活著也沒有意思。
但凡任性的孩子以這樣的方式來跟家長對話,家長都會害怕,不得不退讓,不得不妥協(xié)。
于是,任性的孩子就會拿家長最恐懼的軟肋,來無限拿捏父母。
就會出現(xiàn)父母想管不敢管,說了孩子又刺毛,不管自己又很焦慮和恐慌的割裂狀態(tài)。
02
任性的孩子不是一天就養(yǎng)成這種習慣,越任性的孩子,早期越乖,越被父母包辦和管控得徹底。
而且任性孩子教育方式,會出奇的一致:
有一個暴躁的爸爸或媽媽,有一個溺愛和包辦的爸爸或媽媽,一方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既嚴格高控,另一方對孩子各種袒護與溺愛。
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與教育方式之下,首先是媽媽沒有安全感,進而孩子也沒有安全感。
但早年的孩子會通過很乖的方式來討好家長,會按部就班,聽話照做。
到了青春期之后,孩子就開始叛逆,早期積壓的情緒就開始宣泄或爆發(fā)。
但被保護得很好,照顧得很好又沒有安全感與存在感的孩子,處于很懵懂的狀態(tài),既想要宣示主權,又不夠成熟。
![]()
當孩子沒有太多安全感,又不會成人化表達時,就習慣用嬰兒期的表達方式,用“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以此達成自己不合理的要求。
此時,家長要沉著冷靜,不要情緒化表達和斥責孩子,面對任性的孩子,父母不要著急,誰先著急誰就輸了。
只要父母一著急,一發(fā)火,一說情緒過激的話,孩子一定會以三倍或十倍的激烈,用任性來硬剛,從而逃避孩子真正需要承擔和面對的問題。
03
任性的孩子,既想長大,獲取自由,但又沒有機會長大,而且孩子要的自由是不負責任的自由。
只要權利,把義務甩給父母。
這是任性孩子的典型特征,因為孩子習慣享受了父母的包谷和包辦。
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大事小事都是由能干的父母一手搞定的。
所以在孩子的習慣中,有事甩給父母,有難題直接甩鍋,這樣自己就可以舒適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理由。
想玩就玩,想躺平就躺平,反正不用負責和付出任何代價。
![]()
往往此時家長看到孩子這樣,會非常生氣和焦慮。
但對任性的孩子,講道理和說教,批評與指責,發(fā)脾氣都會失效,反而引起更激烈的抵抗,最好的辦法就是嘴軟心硬。
在孩子發(fā)脾氣,威脅或恐嚇時,家長往往因為害怕而過度妥協(xié)與過度共情,生怕孩子再嚴重,真走極端可怎么辦。
如果家長此時能做到嘴硬心軟,不用極端的情緒說難聽話,刺激孩子,或者比孩子發(fā)的火更大,孩子激烈的情緒一般會慢慢緩和。
同時家長也要學會狠心放手,這個狠心不是放任孩子,而是不要再對孩子操心過度和共情過度,總是心疼和可憐孩子,一心要對孩子好。
權衡一下孩子是否能獨立完成的事,家長不要幫助和主動效勞,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和自主負責。
孩子想要所有的自由,都是建立在自我負責和自我承擔的基礎之上,面對任性的孩子,家長更多是要做到溫柔堅定。
樹立起邊界感,誰的事情誰負責,而不是孩子的所有問題,父母都沖在第一線。這時任性的孩子,才有機會慢慢長大和承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