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市場傳言,平安人壽上海總部部分員工將南遷深圳。9月16日,平安人壽回應稱,根據《保險法》《公司法》及《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公司主要辦公場所應與注冊登記的住所保持一致。順應公司整體經營發展需要,為進一步加強管理,提升團隊協作效率,助力業務轉型,公司對總部辦公地點進行統籌安排,部分異地職場辦公的員工需回遷深圳總部進行集中辦公。
據了解,此次回遷并非全面遷移,銀保、網格、投管、內審等業務部門并未涉及,回遷工作將分批次進行,預計在2026年年中之前完成,上海分支機構將搬至張江唐鎮。
對于受影響員工的安置,平安人壽提供了兩種選擇:選擇離職的員工將獲得“N+1”的經濟補償;選擇遷往深圳的員工則將獲得一定幅度的漲薪,并享有探親差旅補助、搬家補助以及每月6000元、為期兩年的住房補貼。
這一補償方案與2024年平安銀行的調整方案相比略遜一籌。2024年,平安銀行已率先推進組織架構優化調整,針對上海辦公的總行零售業務及科技部部分員工實施“回遷深圳總部”計劃。
據平安銀行官方說明,此次調整源于總行核心管理團隊集中于深圳,而部分業務團隊駐留上海導致跨區域管理協同難度增加、溝通效率降低及潛在風險累積。為強化總部管控效能、優化資源配置,故推動相關團隊向深圳總部集中。
在員工安置層面,平安銀行提供雙向選擇方案:選擇離職的員工可獲“N+1+2”標準的經濟補償;若選擇前往深圳工作,則可享受一年內12次往返上海-深圳的機票報銷,并同步獲得為期兩年的住房補貼支持,以緩解異地遷移的生活成本壓力。
據21經濟網報道,員工對此次調整反應不一,對于已在上海安家立業的員工而言,南遷意味著面臨與家人分離、同時承擔兩地住房成本等壓力,而部分年輕員工則表示愿意趁年輕去深圳闖蕩一番事業。此次調整標志著平安集團延續多年的“深圳-上海”雙總部模式迎來重要變化。
回溯2002年,中國平安(601318)將第二總部正式落戶上海,投資20億元在陸家嘴建設平安金融大廈,當時首批遷滬的數百名員工主要來自壽險的銀行保險事業部、團體保險部和個險營銷部,平安高層曾將深圳定位為“政治中心”,上海為“經濟/利潤中心”。
從業務布局來看,中國平安旗下平安養老險、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平安健康險、平安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等子公司,主要經營地與注冊地均位于上海,業務涵蓋養老保險、資產管理、健康保險、融資租賃等多個領域。而作為集團人身保險核心板塊的平安壽險,其主要經營地與注冊地則設在深圳。
![]()
![]()
此次人事調整與集團內部壽險、健康險業務的戰略轉向形成呼應。
自9月8日起,平安健康險旗下“e生保”“雙子星”等核心醫療險產品正式退出平安人壽銷售渠道,平安人壽同步推出“e萬家”醫療險、“智盈倍護”護理險等自有健康險產品,標志著兩家公司從“渠道協同”全面轉向“自主競爭”。此外,平安人壽嚴禁代理人注冊使用平安健康險的“隨身易”平臺,以遏制“飛單”現象。
隨著部分員工南遷,平安壽險與平安健康險員工將分居深滬兩地,從物理空間到業務鏈條進一步強化了“各自為戰”的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