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我國監管機構連續發出三項調查通知,目標直指美國芯片企業及其產業政策。美國在上周五宣布將23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中美科技競爭在集成電路領域再度交鋒。
英偉達涉嫌違法遭深入調查,或面臨天價罰單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周一發布公告,宣布對英偉達啟動進一步反壟斷調查。公告指出,經初步核查,該公司在2020年收購邁絡思科技有限公司時涉嫌未履行此前作出的五項承諾,違反《反壟斷法》相關規定。
![]()
該案可追溯至2024年12月9日的立案調查。監管機構重點關注英偉達是否在中國市場銷售GPU加速器和邁絡思高速網絡設備時存在強制搭售、施加不合理交易條件或歧視單獨采購客戶等行為。若查實,英偉達將面臨高額罰款乃至其他結構性處罰。
美國模擬芯片被控傾銷300%,中方發起反傾銷調查
同日,中國商務部應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申請,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模擬芯片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涉案企業包括德州儀器、亞德諾半導體、博通及安森美等國際龍頭企業。
![]()
申請書顯示,2022至2024年間,上述美國企業對華出口模擬芯片數量從11.59億顆增至15.9億顆,但價格持續大幅下跌,傾銷幅度據稱超過300%,占據中國約41%市場份額。該類芯片廣泛用于汽車電子、通信設備等領域,中方此舉被視為對國內新興產業的重要保護。
中國啟動對美國芯片壁壘調查,反擊301關稅/出口管制
除了針對企業的調查,中國商務部還同步啟動了對美國在集成電路領域對華歧視性政策的貿易壁壘調查,涵蓋多項關鍵限制手段:
2018年以來實施的“301條款”關稅,針對中國集成電路產品;
2022年至今多輪升級的對華先進計算芯片、制造設備與技術出口管制;
《芯片與科學法案》中限制企業在中國投資與合作的相關條款;
對華為昇騰芯片、AI訓練芯片等特定技術的使用禁令。
該調查旨在全面評估美方措施對中國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的影響,并為后續應對提供依據。
美國不甘示弱,23家中企突遭制裁,半導體/航天/量子全面中槍
面對中方一系列動作,美國也于9月12日宣布新一輪打壓措施,將23家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其中包括13家半導體產業鏈企業,如芯片設計公司復旦微電、封裝測試企業華嶺股份等。其余涉及空天信息、生物技術、量子計算及工業軟件等領域的研究機構與企業也被納入制裁范圍。
![]()
分析指出,美國正進一步擴大對中國高科技多前沿領域的出口限制,試圖遏制中國技術崛起。
博弈進入深水區,全球供應鏈再臨分化風險
多項調查的后續裁定、美方制裁的實際執行,以及雙方是否進一步出臺反制政策,將成為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格局的關鍵變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