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轟動一時的“技術竊密案”在今年7月落下帷幕,主角張琨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其團伙也受到了相應的懲罰。
有人感嘆惋惜,有人拍手叫好,但對華為來說,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勝利,而是一次對“偷技術就能成功”的沉痛反擊。
![]()
張琨
團隊作案,14人全部落網(wǎng)
這不是一起普通的職務犯罪,而是一場持續(xù)數(shù)年的技術偷盜,牽涉14人,涉及上億元資產(chǎn)。
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張琨,原華為海思技術總監(jiān),因侵犯商業(yè)秘密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罰金300萬元。
其余13人刑期從1年到5年不等,總罰金高達1350萬元,尊湃通訊科技(南京)有限公司,這家靠“竊密”發(fā)家的芯片公司,被強制解散,9965萬元現(xiàn)金資產(chǎn)被凍結,涉案技術全部銷毀。
![]()
法院判決
這是國內芯片行業(yè)知識產(chǎn)權保護史上最大的一次懲罰,不僅因為涉案金額高,更因為案件背后暴露出一個現(xiàn)實問題:技術不是誰都能偷的,尤其是在華為這樣的研發(fā)巨頭面前,偷來的技術終究會留下痕跡。
案件之所以引發(fā)廣泛關注,不只因為張琨的身份特殊,而是因為這起案件徹底揭開了國內某些所謂“自主創(chuàng)新”公司背后的遮羞布。
尊湃通訊在短短兩年內拿下數(shù)億元融資,估值一度達到10億元,被捧成了國產(chǎn)Wi-Fi 6芯片的“新希望”,但事實上,這一切都建立在對華為技術的系統(tǒng)竊取之上。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更諷刺的是,尊湃曾公開表示“研發(fā)效率比華為高30%”,聽上去很勵志,但當真相揭開,大家才發(fā)現(xiàn),這種效率是靠“偷”換來的。
芯片研發(fā)是個系統(tǒng)工程,從架構設計到流片驗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時間積累,而尊湃的芯片之所以“進度驚人”,不過是復制粘貼華為的成果罷了。
法院認定,尊湃所用的技術中,有40個關鍵點與華為海思商業(yè)秘密重合度超過90%,甚至連文件結構、命名習慣都一模一樣,這不是借鑒,這是原封不動的“搬家”。
![]()
法院判決
高薪高位,張琨為何鋌而走險?
張琨的履歷堪稱完美:北大本科,中科院碩士,美國雙碩士,曾在高通拿下最佳技術獎,2011年被華為以年薪600萬元挖回國內。
十年間一路升任21級高層,掌管Wi-Fi芯片核心技術,他是華為路由器市占率從15%沖上35%的幕后功臣,是公認的“Wi-Fi之王”。
但就是這么一個前途無量的技術大牛,卻帶頭干起了最不該干的事,偷技術。
![]()
張琨
2020年底,美國對華為芯片業(yè)務的制裁不斷升級,正值風口浪尖,張琨卻悄悄在南京注冊了尊湃通訊。
表面上是創(chuàng)業(yè),實際上是有序策劃的技術遷移,他先在南京茶館秘密約見老部下劉某,隨后陸續(xù)拉攏周某、顧某等人,組建了一個完整的芯片團隊。
他們不是普通員工,而是華為Wi-Fi芯片從架構到封裝全鏈條的核心技術人員,張琨就是這個“技術搬家隊”的總指揮。
更令人咋舌的是,他們的手法極其隱蔽:白天在華為上班,晚上和周末去尊湃“加班”,有的人用手抄,有的人截屏,有的甚至直接復制代碼、文檔。
這種“螞蟻搬家式”偷竊,持續(xù)了數(shù)月之久,直到華為發(fā)現(xiàn)芯片設計異常,才報警調查。
![]()
華為科技
張琨對外宣稱“自主研發(fā)”,內部卻是徹頭徹尾的抄襲,他的選擇,不僅是對華為的背叛,更是對整個行業(yè)規(guī)則的踐踏。
他本可以憑借自己的積累,正大光明地創(chuàng)業(yè),但他沒選擇慢工出細活的路,而是走了捷徑,這也成了他最終走進監(jiān)獄的“捷徑”。
為什么一個年薪600萬的高管,要冒著坐牢的風險去偷技術?說到底,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法律的威力,他以為自己能瞞天過海,結果卻被一鍋端了。
![]()
芯片
騙資本、偷技術,泡沫終究會破
張琨和尊湃的故事,不只是“技術盜竊”的教科書,更是“資本炒作”的縮影,他們打著“國產(chǎn)替代”的旗號,用華麗的PPT、明星團隊、所謂的“自主芯片”包裝自己,迅速吸引了多家知名投資機構下注。
高榕資本、小米集團、復星銳正、季高資本都曾參與尊湃的融資,在投資人眼中,張琨是那個能率領“華為原班人馬”突圍的技術天才,尊湃,是下一個“寒武紀”或“地平線”。
![]()
尊湃
然而,資本看的是增長曲線,不是技術底層,他們看到尊湃團隊研發(fā)節(jié)奏快、產(chǎn)品推得快、融資節(jié)奏更快,卻沒有意識到這些“快”從何而來。
芯片行業(yè)的研發(fā)從不是一夜之功,一個剛成立幾個月的公司,怎么可能在Wi-Fi 6上實現(xiàn)突破?當時沒有人追問,因為市場太需要一個“國產(chǎn)奇跡”,而張琨正好扮演了這個角色。
但技術不是PPT上的“路線圖”,它最終要落在硅片上,華為在Wi-Fi芯片上投入了13年,幾十億研發(fā)費用,張琨靠復制就能趕上?現(xiàn)實給出了答案。
![]()
2023年,警方突襲尊湃,7臺服務器查封,9500萬元資金凍結,14人被刑拘,整個公司一夜之間從“十億獨角獸”變成“竊密團伙”。
更嚴重的是,這起案件讓中國在國際芯片專利池中的分成比例下滑15%,因為技術泄露,中國在Wi-Fi 7專利談判中被質疑“技術獨立性”,部分專利被重新審查,一場竊密案,不僅損害了華為的商業(yè)利益,也讓國家在國際技術博弈中受損。
這不是“個人行為”,這是對整個產(chǎn)業(yè)信任的破壞,張琨團伙偷的不只是技術,更是中國芯片行業(yè)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原創(chuàng)信任”。
![]()
中國科技
一場警示:偷來的技術撐不起未來
法律的判決,不僅是一次懲罰,更是一記響亮的警鐘,中國芯片行業(yè)正在崛起,也正處在最敏感的轉折點,任何試圖靠“山寨”走捷徑的行為,都會付出沉重代價。
在華為,研發(fā)投入年年增長,2023年更是高達1647億元,占比超過10%的銷售額,這種長期且穩(wěn)定的投入,是芯片技術積累的基石。
而張琨的尊湃,靠偷來的技術和包裝出來的故事,就想走捷徑,這種幻想注定行不通,法律不會縱容“聰明人”的僥幸心理,市場也不會永遠對“偽創(chuàng)新”買賬。
![]()
“張琨們”或許可以一時騙過投資人,但永遠騙不過時間,也騙不過芯片上的每一個晶體管。
這起案件的意義,不僅在于懲罰一個個體,更在于告訴所有人:技術安全紅線,不容觸碰,知識產(chǎn)權底線,必須守住。
芯片行業(yè)拼的是積累,不是套路,靠偷來的技術造不出未來,只能造出泡沫。
![]()
圖片來源網(wǎng)絡——觀察者網(wǎng)
從芯片竊密到資本騙局,這場鬧劇終于在今年7月畫上句號,“張琨們”在監(jiān)獄里冷靜反思,而華為的研發(fā)樓依舊燈火通明。
未來屬于真正用汗水和智慧打磨技術的企業(yè),那些妄圖靠捷徑登頂?shù)娜耍K究一個都跑不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