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尚可
用心讀讀看,從胡波下面這句話中,你能嗅出什么樣的味道——
如果你擁有傳統(tǒng)終端煙酒店的優(yōu)質資源與深厚客情,眼里燃著對財富的渴望,并愿意與波波匠酒攜手同行。那波匠坊就是你撬動市場、實現(xiàn)財富收入的杠桿。
——題記
自白酒行業(yè)進入深度調整期以來,面對庫存積壓、價格倒掛、動銷緩慢等難題,消費者的韭菜是再也割不動了。
此時,直面消費者的DTC模式登陸酒行業(yè),在一刀切去中間商利益的同時,能否助力白酒新品逆境重生?這還真是個問題。
“不能按時發(fā)工資”的波波匠,又出新品了
臨近8月底,胡波在波波匠酒業(yè)的視頻號發(fā)布了一條作品。在視頻中,胡波坦率地承認:行業(yè)很艱難,我們企業(yè)也很艱難,有時候員工的工資都不能按時發(fā)放,供應商的貨款也不能按時支付……
在行業(yè)難、企業(yè)也難的“雙難”背景下,消費者覺醒的速度已經(jīng)超過酒企的鋪貨速度,白酒行業(yè)“割韭菜”的難度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此時,波波匠酒業(yè)最新推出的一款產(chǎn)品——波匠坊酒,正式宣告上市,這款產(chǎn)品據(jù)悉將得到華君傳媒5億元廣告資源戰(zhàn)略加持。
![]()
只是,在主張DTC模式,一刀切掉中間商的同時,波匠坊酒能否真正走向逆境重生,目前還無人能下定論,一切還要看胡波是否能運氣傍身,華君傳媒是否足夠靠譜,波波匠酒的資金鏈是否能扛住市場不確定性帶來的動蕩和沖擊。
卜算波匠坊未來
9月10日,在第14屆貴州酒博會上,華君傳媒高調宣布,將投入5億元廣告資源,全方位賦能波波匠集團旗下的新銳品牌“波匠坊”。
在得知這一消息后,有人用Deep Seek為波匠坊卜算了一下未來,其中利用到了老祖宗博大精深的智慧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測算手段。
卜算的結果是,波匠坊“險阻在前”,品牌初期可能面臨比較大的阻力、困境與挑戰(zhàn)。“前進遇險,返身自省”的提示,暗示波匠坊短期銷量可能受渠道限制,市場滲透會比較緩慢。
此外,卜算結果還提示,為了避免掉坑,當前波匠坊酒需要優(yōu)先聚焦幾個核心問題,即:其一,耐心打磨品質,避免盲目擴張;其二,謹慎管理供應鏈,避免因急功近利導致的品質波動;其三,建立品牌差異化策略,可以借文化營銷打破困局。
![]()
何為DTC模式?
同樣是在第14屆貴州酒博會上,波波匠酒業(yè)已經(jīng)對外釋放出了明確信號:作為公司的一款新品,波匠坊酒將采取DTC模式運作市場。
所謂DTC模式,用英文書寫出來就是Direct-to-Consumer,意思是“直面消費者”或“直達消費者”。
![]()
這也就意味著,采用DTC模式的白酒品牌,其渠道特征是“去中間化”——品牌方需要一刀切去中間商,從而讓產(chǎn)品能夠直達消費者。這種模式,與胡波“為消費者著想”的經(jīng)營理念高度契合。
胡波在業(yè)內被尊為“黔酒大師”,且不管這個大師的含金量高不高,單論他在茅臺23年的工作經(jīng)歷,以及在習酒擔任營銷總經(jīng)理期間,領銜打造明星大單品“習酒·窖藏1988”,以及后來在貴州珍酒擔任總經(jīng)理時,領銜打造明星單品“珍酒·珍十五”的經(jīng)歷,也足以體現(xiàn)他在白酒行業(yè)的實力。
![]()
以150元售價刺破認知夾層
曾經(jīng)的“醬酒熱”大潮期間,經(jīng)過眾多酒廠和酒商的宣傳教育與認知普及,在眾多熱衷醬酒的粉絲群體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普遍認知:低于200元,買不到好醬酒。
現(xiàn)在,波匠坊酒要做刺破這一認知夾層的先鋒——用統(tǒng)一售價僅150元/瓶的波匠坊酒,對標市面上300–500元醬酒產(chǎn)品,致力于打造百元醬酒中的“高性價比標桿”。
為此,波匠坊酒采用了一種渠道短鏈模式,即一刀切掉中間商,將賺差價的渠道層級壓縮到極致,以實現(xiàn)所謂的“不讓中間商賺差價”,同時,公司還采用了新分利機制,來為酒商利潤兜底。
![]()
針對區(qū)域市場,波匠坊酒采用了限量招商策略——省會城市的合作商戶不超過50家,地級市的合作商戶不超過10家,首批進貨的門檻更是放低到10件酒的進貨量。此外,在產(chǎn)品限量供貨的政策下,合作商戶每批次只允許進貨10–20件,如果賣不完,公司將無條件以進貨價回收。
實力圈粉,還是割一茬韭菜?
今年7月份之前,波波匠酒品牌廣告上線了全國30余家機場、上萬余塊屏幕,覆蓋了以上機場貴賓區(qū)、入口大廳、候機大廳、休息區(qū)以及餐廳等區(qū)域。
此前的2021年6月,波波匠也曾在北京大興、廣州、上海、鄭州、長沙、貴陽、濟南、青島、煙臺以及遵義、茅臺等地的機場同時上架宣傳廣告。
很顯然,波匠坊酒在廣宣模式上,依然保留著傳統(tǒng)酒企的痕跡。只是,機場廣告的高舉高打,華君傳媒的高調宣揚,更多是硬戳戳的品牌推廣,這種廣告模式如何才能打破“200元以下無好酒”的醬酒認知界限?如何才能助推波匠坊酒“10箱入門”的圈粉計劃?
高調入市的白酒品牌,背后往往藏著一把看不見的鐮刀——華君傳媒的5億廣告資源投入,也許是資源閑置下的無奈選擇;波匠坊酒150元/瓶的“良心低價”,低到10箱酒的代理門檻,到底能不能讓波匠坊酒逆境重生?
抑或者,在高調入市背后,還有一種割完一茬韭菜就走的圖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