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被影視劇所誤,認為古人進京趕考是一件輕松而又浪漫的事情,說不定還有才子佳人式的浪漫邂逅。其實這些都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真實狀況要復雜很多。
我們就以林伯桐的《公車見聞錄》為例,說說古人是怎么出行的。南方的舉人進京趕考,一般是長江以南水路為主,長江以北大多雇馬車趕路,坐馬車出行的講究就特別多。
![]()
一般來說,南方的舉子,坐船到了江蘇淮陰以后,就棄舟登岸,改走陸路。他們一般會每人雇一輛馬車,直接從淮陰坐到京師。這段陸路行程往往要一個月以上。
要雇一輛馬車,首先看馬的狀況。對馬的要求,一要健壯,二要安靜沉穩。那些瘦弱的馬,和那些人一靠近就暴躁不安的馬,一定要排除,路上容易出事。
雇什么樣的馬車,還要看車輪。一般“井”字輪轂的車輪比較結實,而輻條比較多的“花鼓輪”樣子好看,承重能力卻不如井字輪。
在雇車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防備地方“車蠹”。 《公車見聞錄》里特別寫道,在舉子的船只靠岸,準備換乘馬車走陸路時,一些人就開始在碼頭向向船里窺探。在舉子們搬運行李時,他們也過來搭一把手,“沿途忽獻殷勤作向導,卑禮甘言,此即車蠹也。”
《公車見聞錄》介紹了應對的辦法, 舉子們要很生硬的說,自己有熟悉的車行,不需要向導,斥退他們,讓他們遠一點。舉子們且不可讓他們接觸到貴重的東西,也不能跟著他們去雇車。
后世的車站,不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嗎?
《公車見聞錄》還列出了信得過的八大車行:紀家,姜家,南李,張蘊山,高家,胡記等等。這說明,古代也頗有品牌意識。
如果幾位舉子一同進京趕考,需要很多馬車,則選擇同一家車行,而且只開一張票據。大家捆綁在一起。“一切俱相互照應,且免車夫于途中相互推諉。”如果一定開幾張票,則寫明白所有的車一路同行,大家都到目的地才結尾款。
車票上還要寫明白,馬車要按照驛道正常的路徑行駛,要在約定的時間達到相應的驛站。如果客人勞累,自己提出休息一天,要補償車行一天的草料費和車夫的誤工費。
車夫在途中會索要“小費”。
《公車見聞錄》中說,“車行三日,未有車夫不求給酒錢者。”舉子們為了旅途順暢,一般都會給一點,還畫一個大餅,到了京師還會賞車夫很多錢。書中說,一般情況下,每五天賞車夫一些酒錢。遇到了惡劣天氣,如車輪陷在雪地里,車夫想辦法脫困之后,舉子們還會額外賞一些酒錢。
舉子們怎么住店呢?
一般是雇一頭毛驢,派出一個舉子或者仆人騎這毛驢打前站。這個人要走在隊伍前面幾十里,先去探店,看到合適的店趕緊定下來,并站在路旁等候,以免大隊伍晚上沒地方住。
打前站的人要跟店家講明,一共有多少個人住店,上房幾間供舉人們住宿,普通大房意見,仆人和車夫共幾人住在一起,馬車幾輛,準備好哪幾項飯菜,準備熱水洗臉。車夫的飯菜由車行支付,不用舉人們負責,以免因伙食問題發生糾紛。
舉人們會派出一個仆人睡在馬車上,以免財物遺失。
第二天四更時分,車夫就起床喂馬。馬鈴聲自然也把舉人們吵醒了,于是他們也起床洗臉,準備趕路。
這時候天往往還未亮,他們會派出一個仆人提著燈籠,走在隊伍的最后,防止有賊人偷偷割斷車尾捆綁行李的繩索行竊。
在旅途中,不免有人喝醉了酒, 《公車見聞錄》里說,千萬不能讓這個在馬車上酣睡,車速快,野風吹進來容易感染風寒。對于醉酒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強行讓他下車,跟著隊伍步行十里左右,把酒氣散掉一部分才讓他坐車。
書里還詳細介紹了上車和下車的注意事項。馬車備有小板凳,上車的人需踩著小板凳上車。要騾馬完全站住不走了,馬車上的人才可下車,嚴禁跳躍,以免跌傷。
以上是 《公車見聞錄》里關于雇馬車出行的一些注意事項,古人出行確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接下來,我還會一一介紹。
原創不易,感謝支持,敬請關注本公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