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到打字和語音輸入,有朋友留言說她一年級的孩子能和豆包對話,想要什么都直接語音問豆包,不需要家長幫忙。由此我想起曾帶朋友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去玩皮劃艇,兩小時內,從劃槳的方向、船的慣性、水滴在湖面波紋的干涉現象,到岸上雞鴨羊狗的特點,聊個沒完。上岸后,我和朋友感嘆他娃好奇心爆棚且樂于思考,朋友說孩子日常和豆包就是這么聊天的。
這兩個小故事很生動地展示了,當輸入法從打字變成語音后,年幼的孩子們可以怎樣自如地去探索世界。
Seymour Papert 在《Mindstorms》這本書中問:讓孩子們從手寫作文改成電腦打字到底會帶來哪些改變?當然不僅僅是整潔的頁面、沒有拼寫錯誤。文章重新謄寫一遍是多費勁的操作呀,改成電腦打字后,孩子們終于能用批判的眼光重讀自己的文章、來回修改甚至大幅調整,由此帶來的思考深度的提升才是更寶貴的收獲。
今年七月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華師大辦的智能教育分論壇。倪閩景館長的開場演講高屋建瓴地指出了 AI 時代教育創新的方向,但接下來一堆學校分享的案例卻都只是個性化應試,甚至有用數字孿生校園監控學生的行動軌跡。大家的想象僅局限在“更快的馬車”,跑得越快越感覺窒息。
后來我在圓桌上分享了超腦黑客松和人機共生挑戰的實踐,那些孩子們用 AI 進行的創造令人耳目一新,孩子們被 AI 賦能后的力量感令人動容。領導們紛紛表達了興趣,但我很清楚我做的這些只是精彩的甜點,占據學生絕大部分時間的學校生活才是正餐,而那時的我并不知道馬車要如何升級換代成汽車。
如今我加入學校、和孩子們朝夕相處兩個月,迷霧散開了一點點,浮出模糊的小徑。有想象,有實踐,汽車能帶我們去往怎樣的遠方,答案會一點點被發現與創造。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