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鐘響起時被叫醒,你瞥一眼手機上的7:00。乘坐地鐵時,你瀏覽著屏幕上的還剩3分到站。計劃周末出行時,你圈出日歷上的周六上午9點走起……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用秒、分、時、天計量生活,習慣了時間沿著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軌跡一路向前,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種我們習以為常的時間也許是地球的專屬品,映射在宇宙身上就成了認知的阻力?
![]()
而我們對時間的感知從來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都是身體、大腦、文化一點點教會的,你到點餓、到點困,那是生物鐘跟著地球轉24小時。你昨天的事兒,總是先吃了早飯再上班,大腦會排好序,然后自動接上因為起晚了,所以上班遲到了,久而久之就強化了時間只能往前走的概念。甚至我們說新的一年要加倍努力,也是文化中默許的:時間往前走,就是進步了。知道嗎?有些文化里是把時間當循環(huán)圈的,春天過了,就等于夏天了,冬天過了,就等于春天了,沒有絕對的前后,只有重復。
可你一旦有了這個地球牌時間,問題就出在你以為1分鐘無論對誰都是1分鐘。愛因斯坦說不對,如果你坐著飛快的飛船,回到地球,你會比少活1歲,而地球人已經(jīng)活到10歲。這是相對論的時間膨脹,你越快越強,時間就過得越慢。我們總以為大家有個現(xiàn)在,你說現(xiàn)在是下午三點,宇航員在飛船上,聽到這句話,他的表會顯示下午二點五十九分五十九秒,沒有絕對同步,只有你同步和我同步。
![]()
宇宙尺度就更加離譜了。我們用年,充其量到百八十。宇宙卻有138億歲,這個數(shù)是大的我們沒法直觀的,就好比你拿著厘米尺去量操場,尺子短,數(shù)到最后都是沒有感覺的數(shù)字。還有宇宙大爆炸決定宇宙中是否有星星,是否有地球的那些重要時刻不是用秒計算的,是10的負35次方秒,那是比你眨一下眼睛還要快億萬倍的速度,我們慣用的那些時間單位比起宇宙的刻度來說,就遜色多了。
更有趣的是:我們認為時間一定要從前往后流,杯子摔碎了不會自動拼接起來,熱水會變涼,這一定是宇宙的律法,我們感覺時間箭頭,更多來自于熱力學的熵增,東西只會把整齊的變亂。可如果到了黑洞旁,如果到了量子世界,小小粒子是不是會遵守這個律法?某個地方杯子碎了是否會自動拼接起來?現(xiàn)在沒有人完全講得清楚,但至少我們意識到,時間必須往前往后并非宇宙的硬律法,而是我們在地球上生活久了之后的感覺。
![]()
更為反常識的是,有些物理學家進一步去猜測:時間或許也不是宇宙的基本性質。如同我們會說今天的氣溫25度,溫度不是哪個分子的溫度,而是眾多分子平均起來的運動狀態(tài)。或許時間也是一樣,時間并非宇宙伊始就擁有,它從更為基礎的沒有時間的物質運動浮現(xiàn)出來,若果真如此,我們慣常追問的大爆炸之前是什么時候就本是個假問題,如同追問沒有分子的時刻,溫度是多少一樣,問錯了一類前提。
不過,科學一直在幫助我們跳出這種時間偏見:物理學家在研究環(huán)量子引力,尋求秒之上的更基本的時間顆粒,甚至于時間的零零碎碎。他們創(chuàng)造了超級精確的原子鐘,測量出山頂和山腳的時間流逝的差異,山頂引力小,時間流逝比山腳快一點點,每天只差幾微秒,但確確實實證明了時間并非均勻流淌,甚至心理學也助我們一臂之力:快樂時你感覺時間過得快,難過時你感覺時間過得慢,是大腦處理的方式不同,將客觀的物理時間從主觀的感覺時間中剝離出來,不必混在一起。
![]()
其實,我們認識時間,就好比我們的小鞋,當我們的個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穿著它行走,但我們長大了,想走更多的路,宇宙這條路時,它就卡腳了,它沒錯,但它有自己使用的范圍,我們不用再提分、時、日,畢竟它將我們忙碌的生活整理的井井有條,但是宇宙不會按我們的時間出牌。
當你打開手機時鐘,想想:屏幕上的10:00,是地球自轉帶來的刻度,是大腦常規(guī)的序列,可是到了遙遠的黑洞邊,這10:00連數(shù)也不是,宇宙的某個部分,時間可能倒著流,可能不均勻,可能是你的幻覺。科學的作用,就是讓我們把一只鞋子脫下,用更大的視角去看宇宙—因為有意思的不是宇宙符合你的想象,而是總超出想象,我們總在逼近真實。
![]()
意識到自己時間觀的局限性,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它告誡我們不要那么執(zhí)著地認為必須要按照時間走,不要那么執(zhí)著于我們過去的事情已經(jīng)沒辦法回頭了,宇宙都不按照我們的時間來,我們慢一點沒關系,亂一點也沒關系。也不要忘記心存一念好奇:或許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找到一種看時間的方式,那樣的話,我們打開宇宙的窗扉會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