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刷到一個全掛車倒車的視頻,評論區熱鬧非凡。“這難道不是半掛車再掛一個車?”“00后表示從未見過這種車型!”許多年輕人第一次見到這種車頭拉著一節完整車廂、車廂還能獨立活動的貨車,仿佛發現了運輸界的“恐龍化石”。
這不能怪年輕人見識少,因為全掛牽引車確實已經悄悄退出歷史舞臺,成為公路記憶的一部分。
![]()
全掛車才是公路運輸的“老前輩”。它的設計簡單直接:車頭是車頭,掛車是掛車,兩者通過拖掛裝置連接,但掛車的前端還能穩穩地落地休息。這種經典造型像極了鐵軌上的火車頭拉著車廂,是最早的公路貨運主力。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個容易混淆的“親戚”——中置軸掛車。它在外觀上看起來也是由一個獨立的車頭牽引著一個完整的掛廂,但其連接和承載原理完全不同。中置軸掛車通過一個特殊的牽引桿,連接在牽引車的牽引鞍座上,其最大的特點是車軸(橋)位于掛車車廂的中部,且掛車只承擔自身重量,不承擔牽引車的任何重量。這與全掛車類似,但穩定性遠超傳統全掛車。而我們如今在高速上常見的、能拉8-10輛小轎車的超長“轎運車”,很多就是這種中置軸車輛運輸列車,它是當前合規運輸的主流車型。
![]()
而上世紀(參數丨圖片)七八十年代,遍布全國的可都是全掛車。司機們開著解放CA10、東風EQ140等經典車型,后面拖著掛車,吭哧吭哧地爬行在國道上。這些“老家伙”雖然速度不快,但力氣不小,為改革開放初期的物資流通立下汗馬功勞。
但全掛車有個小毛病:它像一只活潑的小狗,有時候不太聽話。特別是在倒車時,掛車的轉向方向與車頭相反,需要司機反方向打盤,技術難度極高。視頻里那位司機行云流水的倒車操作,可是當年老師傅們引以為傲的絕活。
![]()
于是,更安全的半掛車逐漸登上舞臺。半掛車的設計聰明多了——車頭拖著掛車,但掛車的前端穩穩地落在車頭的“肩膀”上(鞍座),兩者成為一體。倒車時方向一致,難度大幅降低,安全性大大提高。
真正推動這場變革的是2003年。那一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對車輛長度和載重有了新規定。全掛車由于轉向靈活導致穩定性稍差,加上對路面磨損更大,逐漸不再符合新標準。而半掛車和中置軸掛車憑借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運營效率,自然而然成為新時代的公路主角。中置軸掛車可以看作是全掛車的一種技術升級,它保留了全掛車“牽引車與掛車可完全分離”的優點,又通過鞍座連接和中置車軸的設計,克服了傳統全掛車擺動大、難操控的缺點。
![]()
不知不覺間,全掛車悄悄退出了我們的公路視野。如今除了一些特殊領域,如港口碼頭、大型工廠內部運輸,已經很難在公路上見到它們的身影。這不是誰的錯,只是時代選擇了更安全、更高效的運輸方式。
對于00后來說,全掛車可能陌生得像上世紀的文物。但當我們看到老一輩司機談論全掛車時眼中閃爍的光芒,就能明白那是一個時代的記憶。那些掌握全掛車倒車絕技的老師傅,就像是掌握一門傳統手藝的匠人,他們的技藝值得敬佩。
![]()
公路運輸的歷史就像一場接力賽,全掛車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將接力棒傳給了半掛車和中置軸掛車。而未來的公路上,我們可能還會看到更先進、更智能的運輸工具。
所以下次如果你在視頻中看到這種“車頭拉著一節完整車廂”的老家伙,不妨記住:這不是什么半掛車加掛,而是曾經遍布中國公路的全掛牽引車,它是一個時代的見證,是我們物流發展的奠基者。
每款車的退場都不應該是遺忘的開始,而應該是記憶的珍藏。全掛車或許已經遠去,但它拉動的,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個繁榮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